银行存管水太深?蓝瘦香菇!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近两月内陆续发布的网贷监管细则及互金专项整治方案中再次强调,从业机构应尽快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监管方向日渐明晰,银行存管成了网贷行业合规发展必须跨越的一关,但目前真正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却屈指可数。

  亦轩  ·  2016-10-26 10:26
银行存管水太深?蓝瘦香菇!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之家   

近两月内陆续发布的网贷监管细则及互金专项整治方案中再次强调,从业机构应尽快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监管方向日渐明晰,银行存管成了网贷行业合规发展必须跨越的一关,但目前真正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网贷平台却屈指可数。大浪淘沙,只有潮退去,才知道谁是裸泳者!

悄无声息的,互金行业的摸底排查已经结束,清理整顿也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2017年3月底之前各项工作全部结束并形成总体报告与长效机制,如此明确的时间节点,算是给出了P2P最后通牒。如此猝不及防、不留后路。看时间紧迫程度,到时候就算国家不强制退出,估计许多平台也已经混不下去了。

银行存管是一个生死去留的问题

面对限额、ICP、银行存管三大合规标准,摆在P2P平台面前最大的障碍,就是银行存管了。当前,完成银行资金存管,成了评判P2P网贷平台合规性的一大硬性指标。

据统计,截至2016年10月24日,有145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了直接资金存管协议(不含前期谈判、协议签订中),其中,正式上线银行直接存管系统的P2P平台超63家,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不到3%。

限额问题可以慢慢改,大不了以后跳入红海厮杀;ICP许可证也是时间问题;而银行存管从签约到接入,至少也得大半年时间。目前行业平均对接时间为8个月,最短纪录保持着,也用了5个月零25天才完成银行存管,这还是在几十人团队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的情况下完成的。

因此,银行存管对P2P平台来说,无疑是一个关乎生死去留的问题,许多平台考虑到时间及人力物力成本问题,很可能会选择直接退出。所以,想要长久发展的平台,此阶段必定把银行存管作为作为工作重点,这也可以成为投资人选择是否可以继续投资此平台的一个重要标准。

截至2016年9月23日,直接存管方面,有137家P2P平台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协议(不含前期谈判、协议签订中),正式上线银行存管系统的P2P平台约51家,而同期,全国P2P平台运营数量超过2200家。所以银行存管这个问题,很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严重,接入率2.3%,预示着整个行业在未来的半年当中,工作重心都将在银行存管上。

从目前看,银行与网贷平台进行资金存管合作主要有2种模式,分别是:银行直接存管、银行直连(联合存管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为何率先完成资金存管的竟是小平台?

许多投资者提出:从目前公布的已完成银行直接存管的名单看,不少都是中小型平台,甚至有些平台的名字从来都没有听过。

按理说大平台在合规性、技术实力上的投入更多,为何反而是小平台率先完成了资金存管呢?

事实上,一方面,大平台体量大,系统对接较为复杂,对接所需时间也较长。另一方面,部分大平台之前与民生银行和招行签订了协议,但是,这些银行目前都暂停了存管系统的对接。

小平台率先完成银行资金存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从客观上讲,对接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员配置成本(即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运营成本。对于第一梯队的大体量网贷平台而言,它们本身的数据库(包括投资资金量、投资人数、项目量等),简直就是一个庞然大物。在与银行对接时,需要平台提供相关数据给存管行进行核查、记录。

同时,存管系统会针对平台业务的不同,进行开发以及双方技术对接。再者,目前各家银行的存管系统均属于待优化阶段,体验上也无法做到尽善尽美。对于大平台而言,成本和体验是阻碍他们完成存管的客观事实。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高昂的成本,也是一大重要原因,银行资金存管的保证金,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这对于尚未盈利的信息中介平台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最终,还是要用户买单。

多种模式,傻傻分不清楚?

银行存管也存在着不同的模式,不同模式下的银行存管安全性也不一样。

第一种:银行直连

这个模式里,平台就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者,所有资金流都不和平台产生关系。投资人不需要充值提现,借款人需要钱时就给他们打款,借款期到期时,还款直接通过银行打到投资人账户,相当于双方直接在通过银行进行线上交易。

第二种:共同存管

相比第一种模式,共同存管在形式上多了充值和提现两个步骤;在账户数量上多了平台存管账户,有必要的话还有风险备用金账户,第三方担保账户。

他们的主要模式是,银行一般会为平台开设存管账户、投资人和借款人的独立个人存管账户、风险备用金账户和担保公司账户。后两种账户是根据平台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的账户。存管行一般为投融资双方开设独立的个人账户后会就充值、提现等支付结算和资金流向进行监管。这种模式因为资金并不流向平台,有效隔离平台与投资人的资金,能有效减少平台触碰资金的可能性。但是这种模式银行前期开发系统投入成本较大,同时对平台要求较高。

第三种:银行第三方支付合作存管

这种模式其实很好了解,即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推出联合存管方案,存管行开设平台存管账号,负责用户账户监管和资金存管功能,第三方支付担任技术辅佐,提供资金结算及所需的终端设备。投资者和借款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交易。

综合来说,这三种模式都做到了平台和资金流隔离,避免了以往设立资金池,卷钱跑路的可能。但同时他们也没有彻底杜绝投资的风险存在,银行虽然参与资金存管,却并不负责鉴定平台标的真实性。

来源: 金融之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亦轩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