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息业务成推动银行盈利增长重要引擎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2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银行净利润增速整体趋缓,非息业务成为推动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资产质量压力依旧较大,不良贷款和不良率继续“双升”,但部分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态势出现边际改善迹象。

  郭晓东  ·  2016-11-04 11:50
非息业务成推动银行盈利增长重要引擎 - 金评媒
来源: 每经网   

22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显示,银行净利润增速整体趋缓,非息业务成为推动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资产质量压力依旧较大,不良贷款和不良率继续“双升”,但部分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态势出现边际改善迹象。

截至10月底,22家A股上市银行悉数披露了2016年三季度业绩。综合来看,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整体趋缓,并呈现阶梯形秩序;净利息收入整体减少,手续费及净佣金稳步增长;不良贷款和不良率虽仍有上升,但资产质量开始出现边际改善趋势。

净利润增速出现阶梯形秩序

“净利微增”已经成为当下上市银行的一个普遍现象。三季报显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这5家国有大行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达1.89万亿元和0.78万亿元。其中,工行净利润位居首位,达2227.92亿元,交通银行以525.78亿元的净利润规模排在最后。

从净利润增速上看,中国银行同比增长2.48%,远超其他4家国有大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分别为1.19%和1.03%;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增幅仅为0.52%和0.46%。

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看,尽管净利润规模均低于国有大行,但净利润增速可圈可点。排在第一位的是招商银行,净利润达到521.42亿元,同比增幅为7.51%。紧随其后的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净利润分别为439.82亿元、406.82亿元、391.63亿元、345.4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6.70%、9.47%、2.05%、4.91%。

此外,在城市商业银行方面,突出表现为净利润规模总体较小,净利润增速总体较快的态势。其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贵阳银行的净利润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22.67%、19.22%、10.08%。

“除新上市的5家城商行外,2016年前3季度16家A股上市银行归母公司的净利润增长2.5%,与上半年持平,略超出市场预期。”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这主要是由于三季度拨备计提力度小于上半年,弥补了营收下滑和业务成本上升对业绩的拖累,拨备少提是最为主要的超预期因素。

非息收入成业绩增长主力军

当前,上市银行息差业务面临较大挑战。“前3季度,受降息环境下存量贷款重新定价等因素影响,五大行平均净利差和净息差持续下降,分别同比下降35个和36个基点到2.02%和2.10%。”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银行业研究员邵科表示。

王剑表示,这反映了在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获取生息资产的能力下降。同时,这也反映了在经济疲弱背景下,银行风险偏好大幅下降,资产投放谨慎,惜贷迹象明显,创收能力承压。

不过,非息业务成为推动盈利增长的重要引擎。前3季度,国有五大银行实现非息业务收入59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2.2%,占全部营业收入比例同比提升5.7个百分点到31.5%。特别是投资等市场性业务表现突出,净收入同比大幅增长88.0%,贡献度提升2.3个百分点到4.7%。

从股份行和城商行情况看,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表现亮眼。其中,浦发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36.6%,环比上半年51.7%的增速虽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超过股份制银行15%的平均增速,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营收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至26%,收入结构持续改善。宁波银行手续费收入同比增61.4%,继续保持强劲,投行、托管、信用卡等业务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收入分布更加多元。

此外,兴业银行今年以来非息收入表现保持良好,前3季度非息收入增长40.1%,超过去年17%的增速,其中手续费增速虽有所放缓,但债券买卖和基金投资收益明显增加,前3季度实现收入近80亿元,带动非息收入增长。

资产质量边际改善

综合22家上市银行三季报不难发现,资产质量压力依旧较大,不良贷款和不良率继续“双升”,但部分银行的不良资产增长态势出现减缓迹象,较2015年有所缓和。例如,建行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农行与上年末持平,光大银行下降0.1个百分点,民生银行下降0.03个百分点。

“加大不良的转让、核销处置力度,建行不良贷款处置方式预示着未来银行业应对不良贷款问题的大方向,及时处理不良贷款暴露带来的压力,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是正确的策略选择。”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表示。

不仅如此,有券商分析指出,2016年前3季度,加回核销转出后的不良贷款真实生成额为4964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同时,2016年前3个季度加回核销转出后单季度不良贷款生成额也逐季下降,分别为1873亿元、1559亿元、1532亿元。

这是否意味着上市银行“不良”出现拐点?对此,王剑表示,历史上也曾出现短期不良贷款企稳乃至下降的局面,尚不能断定资产质量就此见底。况且,由于不良暴露处置存在季节性变化,四季度是不良贷款确认处置高峰期,仍需密切观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为应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缓释资产质量压力,不少上市银行也加大了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和风险补偿能力。如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的准备金覆盖率200.14%,拨贷比为3.45%,在同业中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信用风险可控。与此同时,在风险抵补能力方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8%、9.42%、12.04%,资产流动性比率(本外币合计)33.63%,均显著高于监管要求水平。兴业银行拨备计提充足,期末拨贷比较年初提高0.77个百分点至3.84%,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提高14.60个百分点至224.68%,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已经跌破拨备覆盖率150%的监管红线,交行、中行、光大、民生的拨备覆盖率等已经逼近监管红线。

来源: 每经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郭晓东

金评媒责任编辑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