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牌照倍受青睐,互联网巨头竞相追逐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风靡,互联网保险业迎来了一浪又一浪热潮。近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京东开年大会上再一次高调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

随着“互联网+”的风靡,互联网保险业迎来了一浪又一浪热潮。近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在京东开年大会上再一次高调表示,“京东正在申请保险牌照,也可能会以投资购买的方式进入保险行业。”其实早于2015年,就在京东向相关监管机构递交了设立互联网财险机构的申请时,已昭显其野心,而高调扬言“不排除收购牌照”,表明其进军互联网保险业已然是势在必行!
显然,对比京东,阿里和腾讯更具“先见之明”,早在2013年,阿里、腾讯、平安强强联手,成立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并获得互联网保险牌照。紧接着,蚂蚁金服增资控股国泰财险,其参股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也已获批。另外,腾讯参股成立的国内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和泰人寿获批开业。
互联网巨头对保险牌照的青睐不禁让人诧异,互联网保险这个蛋糕就如此巨大吗?是什么样的利润让各路巨头竞相追逐保险牌照呢?小编对这个现象作了深入分析:
一:政策的红利,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温床
互联网保险在近年来连续快速发展,刚开始阿里、腾讯扮演的角色只是分销平台。但是随着其发展,阿里、腾讯等已经很明确地意识到,互联网保险是一块巨大蛋糕,与代销相比,自设保险公司能够谋取更大的利益。
在资本押注互联网+保险的意愿越发强烈的同时,监管层的支持态度也越发明显。2015年,保监会积极推进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试点工作,增加试点机构并放宽了对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等创新型机构开展员工持股计划的限制。政策红利陆续释放,为各类资本争取保险牌照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环境,各路资本更是蜂拥而至,纷纷布局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牌照自然成为金融巨头重点追逐的对象。
二:互联网巨头布局保险行业具有先天优势
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在于已拥有充足的技术、人才、用户、资金。这对于他们涉足互联网保险行业等于有了先天优势。例如蚂蚁金服在大数据、云计算、个人征信、信用交易等方面能够为其进军保险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撑,支付宝、淘宝用户又能为其提供客户来源及创造应用场景;同样,除了互联网技术,腾讯还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媒体资源,在社交网络上有极大优势。
相对于传统保险业,互联网保险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来自流量+场景, 互联网金融巨头流量优势稳固,保险经纪牌照将成为新的流量变现手段。
三:布局保险业有助于互联网巨头完善金融生态圈
自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兴起,互联网巨头就在争分夺秒地抢滩。某种程度上,想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和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巨头争先恐后地布局互联网保险,一方面是因为能为其带来充足的资金流,另一方面,能完善其整个金融生态圈。
为什么说互联网保险能为其带来充足的资金流呢?在金融牌照里面,相对容易拿的是保险牌照,而且保险资金不同于银行存款,不需要给客户利息。譬如客户买意外险,结果没有发生意外,那么保险公司可以在这个停滞期拿着保险资金去做别的事情。真正带来源源不断现金流的还是寿险产品。有了充足的现金流,互联网巨头可以无所不为。
至于金融生态圈的完善,就包括涉足金融链条的方方面面。京东金融曾经表示:进军保险行业只是京东金融第一步,未来将围绕京东生态系统打造保险生态圈。现在京东金融已经建立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证券七大板块。而京东发展保险业务,旨在为京东生态圈提供保险产品方案。

V哥
网贷互联



- 情报 | 京东众筹宣布将于10月10日起暂停运营;蔚来申请注册咖啡商标;开课吧被诉拖欠490万合同费
- 光年速递 | 孙正义重回公众视线;原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程道放离职 ;上半年超万人离开证券业...
- 情报 | 天眼企服将于7月关停;Meta开始使用新股票代码;社交平台Soul宣布撤回美股IPO
- 情报 | 恒大财富调整兑付方案;宝沃汽车正式宣告破产;花房集团预计12月12日上市
- 情报 | 苹果AR眼镜或将推迟上市;币安将收购竞争对手FTX;美国科技公司10月裁员近万人
- 情报 | 花呗借呗原运营主体均已去除贷款业务;小米辟谣汽车发布会定档12月28日;咪蒙四部短剧全被下架或禁投
- 情报 | 京东金融定期还款业务关闭新增任务服务;亿家拼APP被认定传销;重庆蚂蚁消金增资方案出炉
- 情报 | 恒大汽车被限制消费;币安美国子公司急寻银行接盘;B站UWP版本停止维护
- 光年速递 | 软件制造商Covariant收到亚马逊收购意向;英特尔财报“爆雷”,将裁员1.5万人...
- 情报 | 腾讯市值重回世界前十;小米汽车实车曝光;天府可乐因破产传闻销量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