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投贷联动三大瓶颈:风险补偿机制待优化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自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审批以来,已接近一年。多数银行管理层人士对该业务持看好态度,认为这或是银行走向大资管的一个捷径。但银行的根基毕竟是放贷,对股权投资这一领域没那么熟悉,加之如今把投和贷融成一个业务来运营,对银行而言还存在不少待解决的问题。

  小幸运  ·  2017-04-13 17:10
银行业投贷联动三大瓶颈:风险补偿机制待优化 - 金评媒
来源: 北京晨报   

投贷联动

自投贷联动业务试点审批以来,已接近一年。多数银行管理层人士对该业务持看好态度,认为这或是银行走向大资管的一个捷径。但银行的根基毕竟是放贷,对股权投资这一领域没那么熟悉,加之如今把投和贷融成一个业务来运营,对银行而言还存在不少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设计业务人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如何解决银行资金回款期的错位?如何让投资理念在银行企业文化中生根萌芽?前路是光明的,但是横亘在光明之路的门槛仍需银行努力跨越。

并表管理? 业绩考核制度待设计

据投贷联动业务的《指导意见》,银行业将以“信贷投放”业务与本集团设立的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相关制度安排,由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实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和收益的匹配。试点机构设立的投资功能子公司与银行科创企业信贷账务最终纳入银行集团并表管理。

也即,业务整体的营利情况不是按照单个公司或部门去核算,而是分化成两个部门或2个公司(即便其中一家为另一家的子公司,但仍是两个不同的决策单位)。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即从事投贷联动的贷款部门可能一直处于亏钱状态,而从事投资业务的子公司却是赚钱的。该问题直接导致一线业务人员业绩考核的复杂化。亏钱部门如何去做员工的业绩考核?人员激励制度如何设计才能真正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对于贷款部门而言,由于贷款部门多是承担“风险被补偿”的角色,因此一线员工的业务考核就难以以营业利润去量化。而工作如果无法量化,业务人员在展开投贷联动业务的积极化就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整个新型业务的推进速度。

回款期错位? 风险补偿机制待优化

风控的不断优化作为金融业务的核心,同样是投贷业务亟须跟进的部分。在投货业务中,风险补偿机制(股权投资的收益对冲信贷业务的风险)时间上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清科集团研究员韩青璐表示,商业银行投资退出与资金期限存在错配的情况。由于贷款业务一般是具有固定期限的特征,因而商业银行参与投贷联动的资金也多会保留这样的特征。但是投贷联动中的“股权投资”部分却往往对这种“固定期限”水土不服。

从股权投资角度来看,股权投资的投资期限和退出的方式往往都是十分灵活的。银行在做投贷业务的同时如果保留了“固定期限”的属性,则有可能丧失良好的投资增值机遇且面临交易对手有限的问题。如为一家公司提供了800万的贷款和800万的股权投资,可能银行希望都在大概2年的时间内回收这笔资金,从而让股权投资的收益尽早对冲信贷的风险,从而补上银行资金的缺口,降低银行报表内的坏账率。但这个2年时间里,股权投资的收益可能还未得到充分的成长,可能3年、5年后,他的股权售卖时机才会到来。因此,这里存在着资金投入和回款期限错配的问题,也暴露出了现行风险补偿机制中的时间不对位。当业务做大后,银行某年的账面坏账率可能较高,从而让银行为符合监管需求主动缩小该业务,不利于投贷业务的扩张发展。

习惯低风险? 企业文化待重塑

由于银行熟悉的路线更多是低风险、重保障型的业务模式,这种业务模式直接为银行打下了浓重的“稳重、审慎”的企业文化,而这种企业文化如嫁接至风险投资这种高风险、高灵活性的业务,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韩青璐表示,商业银行着重低风险容忍度,追求资金量大、薄利、防御性风险管理,而VC/PE等投资机构着重高风险、高收益、成长性更大的企业上,追求资金量小、高利、超额收益摊薄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在投资决策流程期限、审批流程机制上都会很难同步与非银行投资机构的步伐。

来源: 北京晨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小幸运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