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付金集中存管今起实施,第三方支付机构或少赚10%
【摘要】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今起正式步入正轨。
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今起正式步入正轨。
今天(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具体背景是在2017年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简称《通知》)称,自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以及2017年3月,央行又下发了《支付机构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人民银行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提出“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暂通过商业银行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人民银行”。
二重时间节点下,曾经搅得满地鸡毛的备付金集中存管终于现身说法有了个“正经出路”。
所谓备付金其实是消费者(你)与商户(店主)交易过程中,在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的资金。预付卡、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3大种类,但是无论哪种,你在消费后的资金并不会实时结算给店主。因此,利用这种时间差,就能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平台上形成沉淀资金。
以往,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按照活期利息(0.35%)推算,客户备付金每年产生的额外收益约为16.1亿元。支付宝在支付领域的市场份额在50%以上,若按照上述央行数据计算,蚂蚁金服在这块的收益损失应为8.05亿左右。
如此大的资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钱生钱”的属性,备付金在银行账户里产生的利息收入十分可观,据统计能占到支付机构总收入的11%。但这部分收入(利息)并不会结算给用户,也相当于用户资金“停留”在持有支付牌照的各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里了。
央行明确表示:“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由财产,所有权属于支付机构客户,但不同于客户本人的银行存款,不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也不已客户本人名义存放在银行,而是以支付机构名义存放在银行,并且由支付机构向银行发起资金调拨指令。”
客户备付金存放分散有如下隐患:一是支付机构违规占用,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二是支付机构通过在各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职能;三是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违背了央行许可其开展业务的初衷。规定将客户备付金集中监管,将有效避免客户资金被擅自挪用、超范围经营的风险。
《通知》最核心和直接的内容是:明确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客户备付金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银行不向非银行支付机构备付金账户付利息。并进一步明确了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的细节,包括交存专户的开立、交存金额、备付金的使用/补齐,以及跟之前存管办法的对接等。
在具体交存比例方面,根据支付机构的业务类型和分类评级结果综合确定。根据10号文件,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交存客户备付金执行以下比例,获得多项支付业务许可的支付机构,从高适用交存比例:
网络支付业务: 12%(A类)、14%(B类)、16%(C类)、 18%(D类)、20%(E类);
银行卡收单业务:10%(A类)、12%(B类)、14%(C类)、 16%(D类)、18%(E类);
预付卡发行与受理:16%(A类)、18%(B类)、20%(C类)、 22%(D类)、24%(E类)。
上述三种支付业务类型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的沉淀效应有较大差别,从预付卡到网络支付再到银行卡收单,依次降低,在实际经营中,支付机构对备付金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为抑制支付机构扩张客户备付金规模的冲动,对客户备付金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越高,要求的交存比例越高。
业内人士认为,备付金存管制度的实质是收缩、管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清算功能,促使它们回归收付业务的最初定位。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央行和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并非支付清算。
自2016年8月开始,央行牵头成立互联网支付统一清算平台(简称“网联”)。它切断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银行的直连,最大影响在于将支付与清算分开独立监管。今年4月初,网联首批接入了4家商业银行和3家市场占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财付通和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待试运行结束后,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将按计划分批接入。
那么,备付金存管落地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支付业务的定位已经明晰,而清算功能将由单独的机构承担。按照央行的整体规划,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银行的清算功能将逐渐上升,原有的中国银联将负责线下清算,即将上线的网联负责线上清算。据了解,2018年,网联将承担线上清算业务的比重达到50%。
网联的上线宣告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时代告一段落,但随着银行、网联、银联、第三方支付组成的线上支付市场新格局的开启,新的博弈仍在持续。
来源: 蓝鲸财经
陈晶
金评媒责任编辑
- 光年速递 | 紫光集团宣布更名为“新紫光集团”;雷军将重新主持手机发布会;萝卜快跑无人车售价仅20.46万元...
- 情报 | 朴新教育否认“宣布破产”;贝壳正式登陆港交所;詹克团卸任北京比特大陆执行董事
- 情报 | 罗永浩退出锤子科技集团公司法人;零跑汽车明日挂牌上市;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13亿
- 情报 | 恒大财富调整兑付方案;宝沃汽车正式宣告破产;花房集团预计12月12日上市
- 情报 | 蔚来汽车坠楼两名试车员身亡;今日共627只港股被沽空;港交所恢复上市敲锣仪式
- 情报 | 天眼企服将于7月关停;Meta开始使用新股票代码;社交平台Soul宣布撤回美股IPO
- 情报 | 叮当健康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恒大回应恒驰汽车被并购传闻;北京多家银行可做接力贷
- 情报 | ofo公司500万股权被解冻;豆瓣上线防水军控评功能;长安深蓝回应抄袭小鹏用户隐私协议
- 情报 | 阿里巴巴2022年全年裁员1.9万人;2022年腾讯投资次数下跌近八成;近250家企业已用ChatGPT代替员工
- 光年速递 | 苹果不会在iOS 18发布时同步推出AI功能;英伟达发布软件和服务,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