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绿色金融的另一种可能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绿色金融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形成了基本的体系框架,但主要以传统金融和政府推动为动力,多元化程度尚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天乐  ·  2017-06-06 14:20
区块链:绿色金融的另一种可能 - 金评媒
来源: 未央网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透明、自治匿名、不可篡改的特征为绿色金融带来了新的思路。面对发展瓶颈,区块链如何激发市场的崭新活力,从而“点绿成金”?

6月6日讯,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块链金融要发挥对绿色产业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取得政策及配套技术支持,其次要发挥区块链独有的技术优势,加速产品创新,着眼于生态建设,最终达到多方共赢、金融共享的局面。

经济新常态下,绿色金融对我国经济转型和生态文明战略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形成了基本的体系框架,但主要以传统金融和政府推动为动力,多元化程度尚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开放透明、自治匿名、不可篡改的特征为绿色金融带来了新的思路。面对发展瓶颈,区块链如何激发市场的崭新活力,从而“点绿成金”?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不足

绿色金融是利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转型、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金融创新。由于金融机构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难以依靠市场自发地解决负外部性问题,因此为了矫正市场失灵,在绿色金融发展初期,更多地需要依赖政府的政策引导。一方面,明晰产权,排放污染物必须获得相应的排放权;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买卖排放权;将环境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纳入评价体系,利用市场机制为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过去 3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同时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突出。据美国智库兰本分别为 2.1% 和 1.1%。中国亟须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到环境友好型经济的转型。22 日,国务院发布了“到 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09 年11月05 年下降 40% ~45%”的目标。与此同时,在相应政策的支持下,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已成为全球三大建立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是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据估算,2015 ~ 2020 年,中国绿色投资需求约为每年 2.9万亿元,其中,新增绿色金融需求约为每年 2 万亿元。巨大的生态建设资金缺口蕴含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是,传统的金融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交易成本高。

以碳资产为例,目前碳资产从发起到上市的交易流通时间长、整个交易环节涉及碳资产交易企业、监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碳资产交易所、第三方核查和认证机构、专家委员会等多方参与,交易过程的摩擦成本居高不下。

二是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绿色金融服务主要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方式主要依赖绿色信贷。由于大企业资金雄厚、受关注程度高,通常会配备较先进的环保设备,相反,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承担环保设备的高额负担,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时又缺乏信用担保,往往难以满足融资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真正的高耗能行业企业参与较少。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有向互联网金融发力的趋势,但受制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要求和长期形成的行业偏好,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调整。

三是是产品创新不足。

目前,绿色金融体系包括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排放权交易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相关的制度安排和产品体系尚不完善。以碳金融为例,我国碳交易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自身价格调节机制。产品创新缓慢,碳期权交易、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金融衍生产品尚未形成,市场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手段,投资者面临较大的风险暴露,可能会对投资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产品规模上,受传统融资渠道的局限,已有的金融产品主要针对大型投资机构,缺乏针对家庭、个人等中小投资主体的信贷产品,难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使得资金在二级市场上的流转过程受到阻碍。

四是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

传统金融业虽然资金规模大,但银行业对风险控制的要求导致难以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尤其是针对个人的金融业务发展滞后,对新型风险的管理经验不足。

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碳金融发展滞后,碳交易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缺位,缺乏对核证减排量的定价权,处于国际碳交易产业链的底端,难以形成有效的交易市场。传统金融服务的中心化属性,制约了绿色金融向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加快这一进程。

区块链助力绿色金融生态发展

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在理念上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都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既是绿色金融的必要条件,也是互联网金融的内在要求。区块链思想的出现适应了移动互联、万物互联、随时互联的时代,满足了对安全、可靠、透明应用系统的需求,以及对信息时代隐私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的需求,为互联网治理体制中的共享共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区块链是脱胎于比特币的一种底层技术,是一个可按照数据结构规则存取的分布式账本。每一笔转账都是在账链上的一个公开记录,含有输入值和输出值的数据结构。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范式,区块链弥补了互联网体系结构中的技术缺陷。在上一代互联网 TCP/IP Networking 中,存取是基于 IP 地址的,是整个网络系统最关键的地方,IP 相当于门牌号,获取信息的时候,需要根据门牌号去寻找物品。但是在 Block Networking 中,存取信息是根据具体物件信息的索引去拿取的,这意味着准确的、精细的管理,而且总体成本更低。借助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参与者资产端和负债端的平衡,还可借助数据透明的特性使整个市场交易价格对资金需求的反应更真实,进而形成更真实的价格指数。

从交易成本角度看

区块链最显著的特点是去中心化,采用分布式的定价、交易和流通,真正实现了点对点的价值传递。系统每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无须信任,系统运作规则公开透明。相比于传统机房,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金融存储基础设施仅需要1% 的建造成本、5% 的运营成本,目前所有现代云计算模式无法与其竞争。这一点与绿色金融旨在减少资源占用、降低成本投入的初衷不谋而合。

从覆盖范围看

区块链的信息记载和回溯,易于建立基于关键字或其他智能方式的信息检索和提醒,提升信息的有效性,助其开放性的优势,让信息更加快速的传导至需求者,减少市场的不对称。由于节点和节点之间无须信任,因此系统中每个参与的节点的隐私都受到保护。传统的金融服务依赖于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区块链金融则基本不受时空的限制,灵活性较强。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绿色金融业务更容易渗透到家庭及个人投资者,推动零售业务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西部偏远地区等金融服务盲区来说,这些地区通常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资源利用率低,此外,受经济状况的制约,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通过区块链技术引入绿色金融,能够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

从产品创新角度看

区块链开源的设计使其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能够加快市场创新的速度。区块链与商业票据、股票、基金、期货等多种衍生品市场结合,将进一步扩大绿色金融多元化程度。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

区块链是一种对市场经济中确定所有权(确权)的核心制度的全新安排。这就使得区块链具有不同于传统互联网金融的许多特性。工作量证明机制保证共识攻击只能影响有限几个区块的共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区块链被篡改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同时,共识攻击也不会影响用户的私钥以及加密算法。因此,区块链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极高。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碳交易系统,基于区块链的全网共识确保了信息的可信任性和精确计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绿色金融业务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开放透明、自治匿名、不可篡改等机制的设计,颠覆了传统的碳交易模式,成为绿色金融体系多元化建设新的“加速器”。

区块链绿色金融的路径选择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块链金融要发挥对绿色产业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取得政策及配套技术支持,其次要发挥区块链独有的技术优势,加速产品创新,着眼于生态建设,最终达到多方共赢、金融共享的局面。

一是创建区块链碳交易系统,健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策支持、监管体系、评级标准等。

在政策方面,我国在碳交易市场方面已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2011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深圳、上海、北京等七个地区加入碳交易试点,全国范围的碳排放交易系统预计将于 2020 年成立。截至 2016 年11月 28 日,各碳交易试点市场合计成交 8386.8 万吨,成交额合计 19.56 亿元。面对庞大的国内市场,成立区块链碳交易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碳交易试点相对独立,在立法情况、配额分配、抵消机制、未履约处罚机制上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加速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用户——通用服务层——区块链节点层的 IT 硬件布局,推进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参与,从而辐射全国市场。以贵阳政府为例,于2016 年12 月 31日发布的《贵阳区块链发展和应用》白皮书以建成区块链应用示范区为目标,提供广泛的区块链应用场景,包括政务、民生、商务等多个领域,为区块链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在绿色扶贫领域将大有可为。在监管方面,我国绿色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排污权责不明确,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效力,市场的不成熟也会加大应用区块链的风险,因此,形成协同监管框架势在必行。在评级体系方面,采用标准化的衡量指标有利于增加市场透明化程度,环境与社会信息披露,进而吸引更多投资者。2016年12 月,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推出国内首个绿色债券评级体系,包括对绿色募投项目环境效益的评定标准和操作标准。其他监管机构如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开始着手制定绿色债券的发行指导。

二是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快产品创新。

绿色金融面临的重要“瓶颈”在于市场缺乏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现有金融产品与客户需求匹配度低,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反过来也会影响一级市场的交易积极性。通过区块链特有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优势,可以开发针对个人的绿色消费结构化产品。国外在个人绿色金融零售业务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例如加拿大推出的节能型住房的贷款,荷兰发行的气候信用卡、加拿大低排放汽车贷款等。此外,大数据风控使得评估企业的信用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创造适合小微企业风险与收益的绿色金融产品,拓宽绿色金融融资渠道。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与绿色金融结合的尝试提供了经验借鉴。以蚂蚁金服为例,近日签署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书》标志其正式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倡议(UNPE FI)。2016 年 8 月,蚂蚁金服在支付宝中推出绿色森林项目,个人的绿色行为可以转化为碳减排量,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可由环保企业、公益组织购买并用于种植树木。根据 2016 支付宝账单显示,蚂蚁森林每天低碳减排量达 1000 吨,累积植树 52 万课。目前,蚂蚁森林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交易平台,未来有望引进更多机构投资者。

互联网金融在网络小额贷款方面也产生了不少实践, 不少 P2P 网络借贷平台已发布绿色贷款标的,帮助环保型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逐步扩大。一方面,互联网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励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培养低碳观念 ;另一方面,连接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形成“自下而上”的绿色金融。

三是整合产融生态圈。

如果说区块链1.0 是定位于具体某一应用,区块链 2.0 是定位于平台,那么,即将到来的区块链 3.0 将实现不同领域的跨界融合,其中就包括区块链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以易链科技为例,其区块链整体解决方案已经应用到碳排放权交易绿色环保金融领域,并即将在应用于资产证券化、智慧城市、银行、数据信息银行领域,帮助企业构筑多方共赢、高效的供应链协作环境。在产融结合过程中,区块链吸纳碳生态圈相关方形成节点,通过横向、纵向的产业链结合,使得各生产要素、人才、资源在跨行业间相互渗透和融合,共同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能源区块链生态圈。赣州签约“绿色金融和区块链金融”四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四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和市场的优势,在金融、科技、服务多方面跨界合作。随着绿色金融升温,全国各地将涌现出更多实践,为区块链绿色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丰富的借鉴经验。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有足够广度、深度和自由度的市场。金融业的业态从早期的演变成以银行为核心,到以资本市场为核心,再演变到区块链金融业态,未来还可能会实现人人共享的自金融,在实现信息对称的过程中,不产生价值的中介平台将逐渐退出舞台。可以预见,区块链将在绿色金融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激发市场潜力,制造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成为绿色金融腾空起飞的重要载体。

(编辑:田跃清)

来源: 未央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天乐

蓝魅财经责任编辑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关注者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