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剥离难解历史包袱 中原银行港股破发线上苦苦挣扎
【摘要】作为一家2014年末才成立的商业银行,从挂牌开业到实现IPO,中原银行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进一步佐证了港股上市的便捷性。但是与当前A股相比,港股市场对内地城商行、农商行热情并不高,给予的估值也相对较低,认购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作为一家2014年末才成立的商业银行,从挂牌开业到实现IPO,中原银行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进一步佐证了港股上市的便捷性。
如果说内地房企股正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新欢,那么同样来自内地的银行股,就是一脸糟糠之色了。
7月19日,中原银行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至此,在港上市的地方银行数量已增至12家。此次中原银行发售价为每股2.45港元,共发行H股33亿股。除香港公开发售的3.3亿股,其余均为国际发售,共募资约71.15亿港元。截至2016年末,中原银行总资产4430亿元,去年实现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10.34%。
作为一家2014年末才成立的商业银行,从挂牌开业到实现IPO,中原银行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进一步佐证了港股上市的便捷性。但是与当前A股相比,港股市场对内地城商行、农商行热情并不高,给予的估值也相对较低,认购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
中原银行便遇到类似情形。其共接获1285份根据香港公开发售提出的有效申请,认购共1.2749亿股香港发售股份,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3.3亿股香港发售股份的39%。
港股上市的内地地方银行纷纷面临破发魔咒的考验,目前看起来,中原银行的形势也不太妙。上市首日,该股盘中一度跌至2.45元的发行价,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交易冷清,股价阶梯式下降,勉强维持在发行价上方。
业内人士认为,内地地方银行在港股遇冷,一方面是因为香港投资者对这一类型银行不甚了解;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地地方银行风险隐患较高。譬如中原银行招股书就显示,该行资产质量存在隐患,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水平,内控风险管理亦有漏洞。
资产质量隐忧难消化
尽管是2014年才成立的省级城商行,但中原银行并不是一家全新的银行,从成立之初即背着负担前行。
资料显示,中原银行由许昌、开封、安阳、鹤壁、新乡、濮阳、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共计13个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成立之初,就有多方声音质疑称,上过13家城商行良莠不齐,发展程度不同,未来或将给中原银行的发展带来障碍。
不用未来试炼,事实上,其招股书已透露出经营压力。
资产质量方面,虽然中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14年至2016年,中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92%、1.95%及1.86%。而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末,全国商业银行平均不良率为1.74%。
中原银行表示,不良率高于行业水平和重组有关。该行招股书称,重组时银行从13家城市商业银行继承若干素质不合格的资产及客户。
而在重组前,该行已经做过一次不良处置,且在重组成立后又进行了一次不良处置。
中原银行表示,2014年重组前曾将总额约53亿元的若干历史包袱进行过剥离,主要涉及南阳银行、开封市商业银行、周口银行、濮阳银行及安阳银行这5家城商行,处置方式包括让上述5家城商行原有股东以减少各自银行净资产方式承担约5亿元历史包袱,剩下的48亿元包袱则由河南省投资集团筹措收购。这意味着在重组成立时,资产负债表上已然少了48亿元的不良资产。
此后,中原银行在2015年及2016年还转售过一次重组前已批准发放的若干贷款,总额分别为约2亿元及86亿元。“如没有处置历史包袱及转让资产,则本行的资产质量指标将不及现在指标。”中原银行坦承。
中原银行财报中还有个现象值得关注,即个人贷款不良率较高。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分别是2.63%、2.13%、1.78%,下降明显;与之相对应,这三年间其个人贷款类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08%、2.13%、2.44%,快速上升。对此,中原银行解释称:“公司不良贷款比率的下降被较高的个人不良贷款比率所抵消,此乃在中国经济放缓情况下若干个体工商户的财务状况及偿还能力转差所致。”
中原银行个人贷款中,不良率最高的两类是个人经营类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而住房抵押贷款不良率则最低。
显然,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中原银行还将继续承压一段时间。
数据同时显示,该行2014年至2016年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是6.4%、12.6%、4.8%,也就是说三年中关注类贷款经历了剧烈波动。对于2015年该指标的飙升,中原银行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若干客户的财务状况因中国经济放缓而恶化,而银行在重组后加强风险控制并将若干个人经营贷款的级别从正常类下调为关注类。
2016年关注类贷款的骤降,主要原因是将86亿元贷款出售给了资产管理公司及机构投资者所致。
在银行贷款五级分类中,可疑贷款有很大的概率变为真实的不良贷款。数据显示,中原银行可疑类贷款偏高,且有持续上升势头,2014年至2016年金额分别为5.6亿元、5.4亿元、12.3亿元,其可疑贷款迁徙率偏高,三年的迁徙率分别是3.96%、100%、39.89%。
53次行政处罚风控不力
除了受重组前银行资产质量的拖累,风控管理难题也紧紧困扰中原银行。
据《投资时报》记者梳理,中原银行自成立后两年半时间,共经历过七类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共计53次,罚款金额约506万元。
第一类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同支行的22次处罚,处罚款总额约86万,主要由于未能严格遵守客户身份识别规定、未能将财政存款归入财务报表合适会计项目、未能做出适当财务披露或及时更新客户资料、未能保持适当的存款准备金等原因而受处罚。
第二类是来自税务机关的处罚,共受到7次处罚,罚款总额约67万元,主要原因有不当管理发票、未能准确报税等。
第三类是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处罚,共受到10次处罚,罚款金额约58万元,主要原因有向借款人收取本应银行承担的抵押登记费及其他多项不合规。
第四类来自国家发改委,共受到过10次处罚,罚款金额约197万元,主要是由于若干分行未能根据相关规定支付抵押登记费所造成。
第五类来自中国银监会,遭受一次处罚,罚款金额为50万,主要原因是中原银行控股的淇县中原村镇银行对淇县广厦房产置业有限公司发放的贷款超过其净资本的10%。
第六类来自物价局,受到两次处罚,涉及金额约33万元,主要是若干分行未能根据相关规定支付抵押登记费所致。
第七类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次15万元的行政处罚,主要是由于未能准确披露员工工伤保险应付款项。
在该行正面临的诉讼中,有两起案件涉及“萝卜章”问题。这两起案件均发生在中原银行成立之前,即2013年,时任卢氏村镇银行的董事长杨振富与两名客户产生借贷行为,在一审判决中,法院判银行方面败诉,要求偿还客户借款及利息,但中原银行不服判决,并在报告中列出几点理由,其中一条就是:借据、借款协议及账户确认书所加盖的印章为伪造,也就是所谓的萝卜章。
业内人士认为,13家城商行风控管理漏洞难题,即便是在重组后也难以得到根治,或将持续拖累新生的中原银行。
(编辑:田跃清)
来源: 投资时报 薛南骏
企业新闻
- 情报 | 蚂蚁消费金融发生工商变更;谷歌Stadia云服务被关闭;腾讯申请微信刷掌新商标
- 情报 | 消息称恒大汽车无限期推迟预售;网曝小鹏汽车大规模毁约应届生;广汽本田遭千名业主集体投诉
- 情报 | 知乎回应“新一轮裁员”;爱彼迎将关闭中国本土业务;寺库网创始人李日学撤回私有化要约
- 情报 | 造车新势力10月份销售平淡;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蔚来整车工厂生产暂停
- 情报 | 字节跳动与摩根大通合作将进军支付领域;粉笔港股上市发售价每股9.9港元;恒驰5将推送首次OTA更新
- 情报 | 欧盟2035年起禁止生产燃油车;推特管理层大洗牌;广汽埃安拟于明年二季度申请IPO
- 情报 | 涂鸦智能预计7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一审宣判;Netflix本周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 情报 | 小米汽车开始筛选交付中心;北京现代新能源车发展遇冷;FF宣布一项特别股东大会补充提案
- 光年速递 | 马斯克启用全球最强大的AI训练集群;OpenAI正在制定AI安全级别;Meta 模型最新版本被提前泄露...
- 情报 | 字节跳动成中国最赚钱互联网公司;阿里所有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抖音支持查询多款加密货币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