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家公司豪掷近万亿 A股兴起“理财热”
【摘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千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认购理财产品动用资金合计约为8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千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认购理财产品动用资金合计约为8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近日,*ST川化发布公告称,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然而,这仅是目前上市公司热衷理财现象的一角。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千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认购理财产品动用资金合计约为8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
A股兴起“理财热”
10月8日晚间,*ST川化发布公告称,公司于今年9月15日召开 2017年第5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关于增加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额度的议案》,同意公司增加6.2亿元的资金额度购买理财产品。未来12个月内,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资金额度累计不超过9亿元。据公告披露,9月29日,*ST川化使用自有资金1亿元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2.65%。
同一时间,除*ST川化外,江山化工、克明面业、华钰矿业、金麒麟、圣达生物5公司也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其中,江山化工购买银行理财产品5000万元,资金来源为闲置募集资金;克明面业同样也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1亿元购买了三款“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华钰矿业与金麒麟也分别使用1亿元和1.4亿元自由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
此外,圣达生物拟使用累计不超过1.3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期限不超过12个月。
大手笔理财的背后
数据显示,今年截至10月9日,共有1064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增加364家;认购理财产品动用资金合计约为8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面对汹涌的理财热潮,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与公司业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以温氏股份为例,年初至今公司共累计持有理财产品32个,涉及认购资金近90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51.2亿元,同比降11.4%;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滑近75%。
一边是部分公司业绩下滑“爱理财”,另一边却是有公司通过“理财自救”,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获得收益甚至成为公司业绩的主要来源。以龙源技术为例,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30万元,但其自今年以来通过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获得到期收益金额达到804万元。同样,南通锻压今年以来的理财收益高达近600万元,而上半年公司的净利润仅120万元。
上市公司该不该理财
上市公司的“理财热”也引发热议。究其原因,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一是今年资金面相比之前明显偏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偏高,个别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甚至一度突破7%,这个收益让不少上市公司颇为心动;二是手头握有大量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维持业绩,必然会选择这种投资方法。
在业内看来,上市公司短期内没有投资方向,合理利用闲置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投资收益。但在主业不佳情况下仍大规模理财,这种行为并不可取。也有观点认为,尽管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一家企业长期“沉醉”于理财,不努力拓展主业、发展实体项目,就不能为股东和社会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这些理财资金虽然最终也进入实体经济,但资金流转链条加长了,会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都在干啥用?
从上市公司的公告来看,理财资金多来自于自有闲置资金,那么除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这些闲置资金还有哪些投资渠道?
投资信托和资管计划
华融信托研究员袁吉伟表示,银行理财、信托都是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安全性较高。其中,银行理财期限短、流动性强,对上市公司资金运用限制少,是上市公司资金配置的重要领域;信托和资管计划期限较长,收益率较高,适用于对投资期限和流动性要求低的公司。各家上市公司针对不同期限的需求进行匹配。
热火朝天的股票市场
股票也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蜂拥而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90家上市公司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票,相比2016年年底增加了83家;初始投资金额1252.45亿元。通过“炒股”,海螺水泥狂赚18.6亿,增厚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至67.17亿元;兰州黄河在主业亏损的情况下,依靠手中的22只股票,最终在半年业绩上“扭亏为盈”;而由于热衷“打新”,桂东电力今年上半年就中签68只新股,在手股票的数量高达83只。公司在半年报中表示,除国海证券为原先持有,广汽集团、纳川股份、宁波精达、网达软件股票为公司自筹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外,其余均为公司通过新股申购中签买入。
上市公司也热衷“买房”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497家上市公司有投资性房地产,合计金额达到7850.67亿,相比去年同期新增了129家,投资性房地产总额增长了23.74%。其中,中国平安以470亿元跻身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建筑。而作为主营业务为建筑装饰的中国建筑,投资性房地产则达507.63亿元。今年1月-6月,中国建筑录得营业收入5252.55亿元,居于A股最赚钱排行榜第三位,净赚452亿元。
(编辑:田跃清)
来源: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白兰

天乐
蓝魅财经责任编辑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关注者



- 情报 | TikTok关闭印度业务;FF91预计将于4月底交付;福特与宁德时代合作在美建电池厂
- 情报 |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钟睒睒成功连任中国首富;全国首例短视频平台领域网络“爬虫”案宣判
- 情报 | ofo及戴威被追讨5亿欠款;腾讯WiFi管家今日正式停服;国美电器被申请破产清算
- 情报 | 恒大挂牌转让原深圳总部地块;马斯克称推特可能破产;QQ内测微信登录
- 情报 | 百度文心一言今日正式开放测试预约;宁德时代赴瑞士上市或被推迟;美团买菜重启扩张计划
- 情报 | 恒大集团在美申请破产保护;字节跳动旗下时光相册宣布停运;马斯克称下周直播新版FSD自动驾驶
- 情报 | 欧盟2035年起禁止生产燃油车;推特管理层大洗牌;广汽埃安拟于明年二季度申请IPO
- 情报 | 字节跳动已开启裁员;小米注销网络小贷牌照;富途控股推迟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腾讯地图宣布PC端将停止服务;大众汽车再度出售保时捷股份;58同城所持4440万股权被冻结
- 情报 | 每日优鲜被约谈;百度无人车起步价16元;映客已申请上百条映宇宙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