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理性 银行理财委外市场洗牌在即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今年以来,在“三三四”监管政策的影响下,银行主动压缩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规模,理财规模扩张趋缓,委外投资需求也随之下降。

  莉莉财经  ·  2017-11-13 12:05
回归理性 银行理财委外市场洗牌在即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赵萌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今年以来,在“三三四”监管政策的影响下,银行主动压缩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规模,理财规模扩张趋缓,委外投资需求也随之下降。

近日,记者从一位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处获悉,该行理财委外投资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此外,记者了解到,由于受到监管以及债券市场“牛熊转换”因素的影响,不少中小银行委外投资收益不甚理想,目前已暂停委外业务或正在压缩委外规模的银行不在少数。

事实上,自2016年10月底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基本面走强、货币政策中性偏紧、金融去杠杆逐步推进以及低利率环境的终结,银行委外业务内生驱动力开始下降,委外规模扩张速度已呈边际下行趋势。

十九大报告强调“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今年以来,银监会按照问题导向原则,确定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监管领域。那么,银行理财委外业务将向何处去?受访的多位专家预计,银行委外业务将会在整顿调整中开始转向理性化发展,委外规模也将向精品机构管理人聚集。

银行委外市场面临洗牌

“一方面因为缺钱,另一方面是委外投资需求下降。”上述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在“三三四”监管政策的影响下,银行主动压缩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规模,理财规模扩张趋缓,委外投资需求也随之下降。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双双收缩,比年初分别减少2.6万亿元和2万亿元。其中,理财产品增速连续8个月下降,目前降至4%,比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同业理财余额比年初减少2.6万亿元。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9月份以来,发起式定制债基成立的数量较此前几个月明显增多,有部分基金公司在委外业务方面收获了新的增量。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委外资金出现回流所致。

记者通过梳理三季报数据发现,超七成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增速出现环比上涨,其中委外业务对规模扩张的贡献尤为明显。以建设银行参股的基金公司建信基金为例,截至三季度末,建信基金以4543亿元的规模体量跻身规模排行榜前5名,从规模增减幅度来看,建信基金三季度规模增速为32%,环比上涨近20个百分点。同属银行系的民生加银则于三季度规模增长28%,较二季度8.64%的规模增速上涨近20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近期委外增量多集中于银行系公募,专家对此分析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在开拓委外新增业务上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股东背景;另一方面,银行系公募在近期再发力于委外业务,与年末冲量也有所关联。

事实上,委外业务在强监管的推动下正在促使管理人洗牌,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同业部门针对委外业务作出一些准入标准方面的调整,将原先“广撒网”性质的投入方式慢慢聚拢于若干家核心的优秀基金公司,以便更好地管理委外业务。

核心驱动因素遭遇挑战

专家认为,2014年至2016年是银行委外业务高速发展的阶段,银行做委外业务的核心驱动因素在于:一是为了规避资本充足率以及拨备等的监管合规压力,银行通过委外业务把资金由表内转向表外;二是在流动性充足但可投资资产有限的约束下,银行大量流动性需要寻找出路;三是银行自身缺乏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

然而,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上述促使银行委外市场大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遭到了挑战,委外业务规模的收缩也顺理成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对此分析认为,核心驱动因素遭到挑战,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在监管层将银行负债端的同业存单和资产端的同业理财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严防监管套利之后,同业理财到期不再续发,同业负债被清理,同业套利创造出来的委外资金在“去杠杆”大环境下大量减少。二季度委外资金加速赎回,金融去杠杆初显成效。

其次,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走强、货币政策持续中性偏紧,金融市场利率中枢上行,始于2016年年底债券市场的“熊牛转换”导致大量银行委外产品净值下滑,甚至出现大量浮亏,当初约定的预期收益无法兑现,部分银行与管理人之间产生一定程度的信任危机。

最后,目前,不少银行逐渐开始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薪酬市场化考核、投资决策流程优化、事业部制设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吸纳了一批主动管理投资能力强的人才。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主动管理资产能力逐步提升,开始收缩委外投资比例。

回归理性呈现新发展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期银行委外业务增长出现收缩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在强化风险监管背景之下,回归理性发展的委外业务在深刻调整之后依然存在成长的空间,将会以更加健康、稳健、有效的方式开展。同时,随着债券市场调整进入尾声,银行委外业务中固定收益资产配置将迎来建仓的良机,委外业务规模有望触底反弹,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那么,未来银行在开展自身委外业务过程中会有哪些新趋势?巴曙松表示,银行应更加严格地挑选委外投资管理人,考虑不同机构的投资策略和管理特长,对其设置不同投资额度的限制,明确其投资权限。此外,定期评估委外投资机构的投资业绩、合规内控、风险管理等情况,定期进行资格重验,动态调整委外投资机构的准入,优胜劣汰,并动态调整银行理财注资金额。

就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在下半年开启了对委外机构进行审查的工作,并且建立名单制管理及限额管理,对主动管理类的委外基金设置部分新指标,包括单一集中度、底层资产流动性指标、杠杆率限制、管理人过往业绩、投资人集中度等。

据一位基金经理介绍,银行近期选择委外机构的标准主要是看评级和看业绩,基金过去的业绩好坏成为关键因素,大多数银行只选业绩好的基金进行委外投资。

此外,委外业务将由原来简单的通道业务升级为优势互补。中小银行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形成优势互补,后者帮助前者进行资产配置,形成问题解决型的资产配置方案,而不仅仅只是通道型的资产配置方案。市场关注的重点从资产配置的通道转向多策略跨界资产配置和资产交易的能力,由此,委外投资有望出现市场的分化。

(编辑:杨少康)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赵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莉莉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