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肃现金贷靴子落地:场景化将成消费金融竞争焦点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目前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现金贷”业务,一是直接提供信用贷款产品;二是作为“现金贷”的资金提供方,政策落地对不同银行影响也不一样。

  爱财经  ·  2017-12-13 14:05
整肃现金贷靴子落地:场景化将成消费金融竞争焦点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时报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目前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现金贷”业务,一是直接提供信用贷款产品;二是作为“现金贷”的资金提供方,政策落地对不同银行影响也不一样。

市场热议已久的“现金贷”监管“靴子”终于落地。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暂停发放无特定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的网络小额贷款,明确叫停金融机构的“助贷”模式,严禁“砍头息”与暴力催收。

大浪淘沙始见金。业内人士认为,面对空间广阔的消费信贷市场,整肃“现金贷”将引导融资需求向正规金融体系回流,扩大银行业零售客户群体规模,而简单依托第三方机构提供客户流量入口的放贷模式将日渐式微,场景化及风控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的竞争焦点。

“正规军”将获益

目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主体繁多。数据显示,“现金贷”业务余额规模1万亿元,其中,非持牌机构的业务规模约为6000亿元。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最新发布的“现金贷”报告显示,截至11月19日,该技术平台发现在运营“现金贷”平台2693家,各类用户近1000万人,全部平台的人均借款金额约为1400元。

“总体上看,‘现金贷’的风口已经落幕,而那些此前坚守场景分期、坚守低利率模式的平台,将在行业分化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正规的消费信贷主体包括以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公司为主的金融机构,也包括一些互联网平台,例如腾讯的微粒贷、蚂蚁旗下的借呗和花呗以及京东的白条,这些都是依托场景优势、数据优势,为用户提供高效率、低利率的消费信贷产品。

“我们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整治将有堵有疏,一方面打击违规机构;另一方面将给予正规金融体系更多政策性利好。比如,近期资管业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重新构建大资管框架。资管产品体系的优化将提升市场资金对正规金融产品的偏好。”华泰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沈娟表示。

对不同银行影响不一

据记者了解,目前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现金贷”业务,一是直接提供信用贷款产品;二是作为“现金贷”的资金提供方,政策落地对不同银行影响也不一样。

“银行一般通过信用卡中心等部门或成立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类似‘现金贷’的信用贷款产品,由于牌照齐全、风控严格,因此预计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现金贷’业务造成负面冲击。”国泰君安研究所研究员邱冠华表示。

他认为,监管落地后,尾部平台不断离场,但借贷需求又切实存在,部分相对优质的客群会转向银行寻求服务。因此,预计业务将不断向龙头集中,信用贷款业务实力强的银行将受益。

银行主要有两种方式为“现金贷”平台提供资金,一是“助贷”模式;二是购买平台发行的ABS。由于资金出借的收益率较高,又无需支付风控、管理等成本,还能参与普惠金融业务,因此这两种方式尤其受城商行、农商行喜爱。

《通知》要求,“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业务外包,同时也不得撮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参与P2P网络借贷。

“这也就意味着,银行为‘现金贷’提供资金的两类主流模式都将走入历史。因此,必将对部分开展此类业务的中小银行造成冲击。在具体执行中,预计将禁止增量,逐步清退存量。”邱冠华表示。

中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肖斐斐也认为,以往参与“助贷”业务和购买“现金贷”ABS产品较多的银行(主要是中小银行)可能会在短期内面临业务调整。不过,规范发展有利于银行深入挖掘收益风险更加匹配自身的消费金融产品。

有分析人士表示,今后合规“助贷”的需求必然会提升,具有相关核心风控能力的银行将从中受益,获取新的业务增长点。

消费金融将更注重场景化

“未来消费贷款的投放更加强调场景化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更利于拥有渠道优势的大中型银行。”沈娟告诉记者。

长沙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钟伟也表示,未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将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消费金融日益场景化,消费成为一种基于衣食住行或者喜怒哀乐的场景型消费;二是消费金融日益热点化,踩对热点可能就先一步触达消费冲动的灵魂;三是消费金融市场的碎片化,各路资本都想将消费金融掠为囊中之物。

科技金融公司在场景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诸多金融科技公司在释放金融科技正能量的道路上,正在做出越来越多的积极尝试。有业内专家提出,传统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科技金融公司的合作。

“商业银行可以借助新型金融科技机构的大数据,了解客户整体金融行为,对用户的行为、偏好、习惯进行刻画,对用户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通过模型的方式进行科学的计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李虹含对记者表示。

在风险控制方面,李虹含还建议,银行应提前建立反欺诈、信用风险评估、智能风控引擎、外部数据整合、风控管理制度“五维一体”互联网科技驱动的风控体系,实现贷前审批、账户管理、客户实时跟踪、资金监控、贷后催收全周期覆盖的监控程序。

 (编辑:杨少康)

来源: 金融时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爱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