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元年开启,银行理财不再保本!99%的人都不知道的坑
【摘要】2017年11月,一行三会及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发金融界大震荡。资管新规重点强调了打破刚性兑付,资管产品都要实行净值型管理。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当然,银行理财依然是老百姓最信任的投资产品,虽然打破刚性兑付,从固定收益变成浮动收益,投资者有可能拿到比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拿到比较低的收益,甚至亏损,但是银行理财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2017年11月,一行三会及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引发金融界大震荡。资管新规重点强调了打破刚性兑付,资管产品都要实行净值型管理。
也就意味着以后的银行理财将不再保本,至少监管上没有要求,那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还能不能买呢?
当然,银行理财依然是老百姓最信任的投资产品,虽然打破刚性兑付,从固定收益变成浮动收益,投资者有可能拿到比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拿到比较低的收益,甚至亏损,但是银行理财的本质并没有变化。
虽然制度上有变化,但并不代表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就上升了,银行理财还是那个理财。但是在以后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就需要多点技术含量,不能像过去那样闭着眼睛买啦,那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 、认清产品本质
过去我们看到过一些报道,就是客户在银行本来想买理财产品,结果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或者基金产品,甚至出现一些“飞单”的现象,购买了银行之外的产品,最后导致跟银行之间出现很大纠纷。
特别要注意的是银行代销的产品或者“飞单”的产品,银行一般是不会承担责任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家没有仔细研究产品,没有研究合同,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对银行的不了解,购买了错误的产品。银行不仅仅会发售自己的理财产品,还会代销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等。
所以要仔细研究合同,一定要确保你购买的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合同上面是银行的公章,而不是保险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这样才能避免吃亏上当,选择合适自己的产品。
二 、募集期、清算期有学问
一般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受收益的,假如说募集期总计三天,你在第一天进行了购买,实际收益就会受到影响,清算期也一样。
比如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日在节假日的前一天,那真正资金到账需要到节后,特别是春节,国庆这样的长假期,影响会比较大,特别是一些短期理财产品,往往实际收益比预期要低很多。
所以大家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注意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
三 、预期收益或者历史收益代替实际收益
大家都喜欢选择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但是很多情况下的高收益只是过去该系列产品相对收益较高,或者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较高。
如果最终收益没有达到预期收益,部分银行为了不影响公司的信誉或者防止负面的影响,会对客户进行刚性兑付,但是未来如果真的打破刚性兑付,有可能导致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达不到理想的收益,甚至亏损。
所以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除了收益,一定要重点关注风险。
四 、信息披露不完整
有时候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也会遇到,银行工作人员基于完成自己的业绩考核,在介绍产品的时候,过多的强调了产品的优势,产品的收益,始终不提产品的风险,导致客户不能客观的认识理财产品,最终导致出现问题。
所以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多问该产品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该产品具体的投资方向,以判断产品的潜在风险。看看这些潜在的风险是不是自己能够承担的范围,如果可以承担,就选择购买,如果不能承担,就需要选择其他适合的产品。
关于银行理财产品,今天就简单的讲解以上几点,最后提醒大家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编辑:杨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