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再出手 90%理财产品或转型为净值产品
【摘要】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要求凸显了监管对当前预期收益模式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审慎态度,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认为,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大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要求凸显了监管对当前预期收益模式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审慎态度,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认为,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大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
日前,银监会十部门负责人集体亮相。其中,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拟作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适时发布引起广泛热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60亿元,比2016年少增5.1万亿元。
此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要求凸显了监管对当前预期收益模式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审慎态度,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已迫在眉睫。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认为,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大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
理财监管办法将出台
银监会创新部主任李文红表示,银监会一直积极配合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统一资管产品标准规制工作。公开征求意见结束后,银监会继续配合人民银行等部门研究梳理各方反馈意见,进一步修订完善资管新规,并将指导银行制定实施平稳过渡方案,促进实现新旧规则的有序衔接。
希望商业银行积极推动理财业务规范转型,及早启动系统开发改造工作,抓紧推进理财业务规范治理,为新规出台后更好实现平稳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财产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一行三会及外汇局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对过去许多习以为常的“行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明确要求打破刚兑、严控产品分级、降杠杆、简化产品结构等等。
数据显示,从2016年年开始,我国理财市场增速逐渐放缓,2016年全年增速已从2015年的56%显著下滑至24%。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56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9.35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5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0.49万亿元,比2016年少增5.0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1.94个百分点。2017年,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理财产品25.77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73.59万亿元。
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近日也表示,资管新规是更规范了,原来影子银行等失去监管的部分纳入监管通道内。不要谈资管色变,这是逐步规范的过程。
投资者教育是重点
除了加强监管,外资行的理财产品亦将对国内理财市场发起冲击,根据新政,为最大限度减少行政许可事项,简化行政许可程序,取消外资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代客境外理财托管、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被清算的外资金融机构提取生息资产等业务审批。
相比于国内人们印象中的理财产品,外资行的理财产品则有着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光大银行一名理财经理告诉本报记者,国内银行理财产品的受众和外资行理财产品的顾客往往是两个极端,国人更多的是偏好低风险。
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认为,随着监管要求的明确,未来极大可能9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将转型为净值型产品。这也迫使银行需要在调整期内解决净值型产品发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系统建设、估值方式等,但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投资者教育。
从对市场的观察及与行业的交流情况来看,银行理财的客户多为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且部分客户的风险厌恶程度相对极端,不仅不能承受资金亏损的情况,甚至对于收益波动也不太接受。
因此在净值型产品推出之际,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投资者教育上,引导投资者逐步适应收益趋于变动的净值型产品。同时银行也需要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尽量降低净值的波幅,与基金类产品形成错位的客户定位,避免市场占有率的下滑。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后,投资者在选择银行理财时将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属性,也会更多地考虑银行的声誉问题。对于频频传出负面新闻的银行,投资者的信任程度可能迅速降低,购买理财产品的动力也会随即减弱。
从2017年净值型产品的发行情况来看,全国性银行对行业发展方向更为敏锐,基本都对净值化产品进行了提前布局,在18家全国性银行中有17家已推出净值型产品;相比而言,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发展方向的不同,推动产品净值化的力度有明显的差异。
在2017年全年,有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售的城市商业银行数量为25家,相对于城商行的总数量占比偏小;农村金融机构由于理财业务起步相对偏慢,大多数银行的人才培养较难跟上行业发展步伐,发行净值型产品的银行数量仅为6家。
(编辑:杨少康)
来源: 证券日报 作者:毛宇舟

财经360



- 情报 | 每日优鲜被约谈;百度无人车起步价16元;映客已申请上百条映宇宙商标
- 情报 | 极氪寻求在美 IPO;百度、网易等七家公司将从纳斯达克100指数中移除;花房集团登陆港交所
- 情报 | 软银正式终止旗下的小灵通服务;天际汽车发布停工停产通知;ChatGPT开始大面积封号
- 情报 | 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钟睒睒成功连任中国首富;全国首例短视频平台领域网络“爬虫”案宣判
- 情报 | 阿里巴巴月底推出跨境出海平台Miravia;陆正耀库迪咖啡3亿成立供应链公司;亚马逊公司证实已开始裁员
- 情报 | 碧桂园否认工作组进驻;瑞信本周开始裁减80%香港投行员工;华为15亿元成立地产公司
- 情报 | 威马汽车再次大规模降薪;特斯拉炒币亏损1.7亿美元;宝马锂供应商拟赴美借壳上市
- 情报 | 华为回应P70预售时间曝光;恒大地产涉嫌欺诈发债208亿;茶百道计划4月在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开课吧被申请破产审查;腾讯音乐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市场;京东快递将推全新保价服务
- 情报 | 蔚来拟在新交所二次上市;王思聪香蕉计划公司已注销;印度法院解除对小米7.25亿美元资产的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