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网联“同质化”角力:支付机构接入和切量仍在摇摆不定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在央行此前的定位中,网联平台主要处理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

  爱财经  ·  2018-03-26 10:55
银联网联“同质化”角力:支付机构接入和切量仍在摇摆不定 - 金评媒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在央行此前的定位中,网联平台主要处理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

距离2017年12月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银发〔2017〕296号文,以下简称《规范》)的执行不足10天,“断直连”合规大限下,清算、银行、非银支付机构均在加紧绸缪。根据《规范》,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即所谓的“断直连“,执行日期为2018年4月1日。

而根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拿到的一份银联方面关于支付宝和微信条码业务介入的方案显示,该方案是针对支付宝、微信条码业务合规做出的相关接口安排,方案拟定日期为2018年2月。该方案推出的背景正是源于《规范》的执行日期限制。

事实上,在更早前的1月底,中国银联即正式宣布新一代银联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正式向各类成员机构展开大规模的业务承载服务。此举也被舆论认为是其应对监管方向以及清算市场环境调整的主动求变。

对于上述这份方案的真伪以及升级无卡清算转接的背景和目的,银联方面在回应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2017年以来央行密集出台系列支付领域的监管政策,银联作为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会积极推动产业相关机构加快市场规范行为。而此前,则有银联内部人士向媒体证实方案处于初始阶段。

虽然监管此前设计了网联统筹线上、银联统筹线下的市场划分安排,但在执行层面开展起来并不那么容易——随着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支付行为本身的线上线下界限正在持续融合;另一方面,在银行账户和银行卡的界限同样难言清晰的客观现实下,网联和银联的责权利分配仍有诸多重叠模糊地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断直连“的压力下,如何保证支付机构顺利接入和切量才是问题关键,而未来非常可能的局面是,银联网联共同承载整个线上线下支付市场的清算任务。

双双布局条码支付清算

根据方案,微信、支付宝接入银联后,收单机构与商户进件与联机交易将通过银联处理,清算业务将通过央行大额系统进行。方案总体原则在于:满足《规范》的时间要求,尽量让微信、支付宝及收单机构少改动,暂延用微信、支付宝的现有接口和对账文件格式。

方案显示,在微信端口,微信支付对银联提供了新的接口进行支持,而支付宝将延用现有接口。此外,微信、支付宝交易资金分别划付,不合并处理(意味二者无法实现互通转账)。不过方案并未就费率等问题进行说明。对于上述方案,支付宝和微信方面均对本报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在一位移动支付行业资深分析人士看来,上述安排显示为了“断直连”,三方均作了一定妥协让步。据其透露,目前的清算设计原则应该是银联无法识别支付宝和微信的具体交易数据,但通过清算流程后可以由央行识别掌握。

2017年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向有关金融机构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209号文)。根据该文件要求,各银行及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但有知情人士称,上述10月15日的工作目标,在彼时并未完成。

虽然209号文要求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不过在2016年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112号文)中,针对跨行支付业务的情形要求的是“支付机构开展跨行支付业务必须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进行”。在前述296号文中,也有同样的要求。而目前银联和网联均具备合法清算资格。

公开消息显示,3月初,网联在其举办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全业务功能交流会(第二期)上透露,已具备支持条码支付等相关业务功能,覆盖现有直连模式下的全部合规业务需求。

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内部人士透露,去年其在前任公司任职时,公司曾对接入银联渠道有所顾虑,认为未来可能需要全部接入网联。不过后来仍坚持设计了可以做到银联网联直连互切的路由切换体系。“肯定两家都要接入做备份。“

分羹“断直连“市场

在央行此前的定位中,网联平台主要处理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纠正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

有“接近监管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而涉及银联卡号的网络支付业务则通过银联处理,具体则要看支付机构报送的数据信息。

不过上述安排在实际执行层面还存在一些难点。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银行卡是银行账户的主要介质,很难严格区分。建议还是从线上线下的角度来区分。他透露,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主要还是网联在做,而条码支付收单业务,目前双方都在布局。

今年3月央行公布的《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2017年仅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202.93万亿元。艾瑞咨询《迈向移动支付时代——2017年中国第三方市场监测报告》中指出,当前以互联网电商、金融业态代表的网络支付流量趋于稳定,而以条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流量则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预计将成为未来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的增长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联和网联分割的是一块较之网络支付相比更具想象力的蛋糕。

事实上,在条码支付为主流的移动支付领域,线上线下的界限正在模糊,而在资金流通渠道上,即通过银行卡还是银行账户,也很难区隔。前述支付清算领域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在美国银行卡和银行账户是两个体系,而在国内二者基本是完全对应的关系,用户在前端使用时不会有任何感受上的区别,到底走相应卡组织还是其他渠道,要看商户最终选择。

在去年网联正式运行时曾有媒体报道,有央行支付结算司人士彼时表态称“网联刚起步,支付机构要积极支持网联建设,目前暂时不接入银联。未来的终极目标是,随着市场各种机制发展成熟后,也有其他的清算组织进场后,可以自主选择接入某家监管认可的清算组织。”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机构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断直连”,同时选择网联和银联成为主流共识。而记者采访的多位行业人士也倾向认为——目前网联和银联在从事的清算支付业务没有本质区别,是同质化竞争。

在客观条件层面,面对全面切量的日期越来越近,确保互切平稳,两家机构分担支付机构接入量也很可能成为一种必然局面。据此前网联官方数据显示,网联系统业务处理能力在2017年“双11”前估算已可实现18万笔/秒的性能设计指标,具备转接清算全量网络支付业务的承载基础。不过记者注意到,2017年“双11”开场5分钟22秒,支付宝的支付峰值达到25.6万笔/秒,数据库处理峰值达4200万次/秒。

根据网联官方数据,截至3月初,网联清算平台已接入近340家银行及近100家支付机构,累计切量笔数超过83亿,累计处理交易金额超过2.3万亿元。而根据此前央行公布的《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发生网络支付业务(不包含红包类娱乐业务)2 867.47亿笔,金额143.26万亿元。

前述支付清算领域资深从业者透露,在“断直连“的背景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除去合规和分流备份需求显然有动力和意愿要同时接入两家清算机构。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士均倾向同意:最终仍需尊重市场规律,让银行支付机构来选择平台和切量规模。

(编辑:杨少康)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爱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