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互补或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新路径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一家是大流量平台,一家是曾经红极一时的现金贷平台。如今殊途同归,都将盈利模式锁定为信息中介服务,扮演起助贷机构角色。难道互联网科技平台都心甘情愿不碰消费金融,将庞大的市场拱手相让?

  企业新闻  ·  2018-05-31 10:17
优势互补或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新路径 - 金评媒
来源: 金融时报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这会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的下一步吗?

最近,一家互联网网约车平台,尝试涉足互联网消费金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现金贷业务。与以往平台自己扮演信用中介角色不同,这次,拥有流量和数据优势的网约车平台,只专注做前端——流量分发和数据支撑,后端——风控和信贷资金等,全部交由合作方——持牌金融机构处理。

无独有偶。另一家校园贷起家、已经赴美上市的现金贷平台,如今也悄然转型为信息中介。这家平台不再自己放贷、自己催收、自建风控体系,而是通过技术优势和大数据积累,服务金融机构,辅助和支持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

一家是大流量平台,一家是曾经红极一时的现金贷平台。如今殊途同归,都将盈利模式锁定为信息中介服务,扮演起助贷机构角色。难道互联网科技平台都心甘情愿不碰消费金融,将庞大的市场拱手相让?

当然不是。

随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大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整治力度及开展验收工作的通知(整治办函[2018]29号)》),那些因不合规和备案无望而被迫清盘和停业的网贷平台,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仅剩1595家。与高峰时6000家左右相比,不足三分之一。大量网贷平台的退出,给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留下了大片空白。面对诱人的市场,有牌照的互联网科技企业,继续深耕,甚至将金融业务分拆,单独成立公司,准备大干一场。没有牌照、面临转型或盈利压力的互联网科技平台,在强监管政策下,为了分食消费金融一杯羹,也在加速转变商业模式,变重资产为轻资产,以更合规的形象出现在消费金融市场上。

虽然只做信息中介,比不上自己单干来钱快、赚钱多,但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小了;在合规线下定价,贷款利率虽无法与此前畸高的现金贷利率相比,但相比传统信贷利率,消费金融的盈利空间仍然非常诱人;何况,新的商业模式,让平台的盈利变得更可预期,更为稳健。投资人购买这样平台的股份,更为放心;公司的运行,也更为稳健。这对净化消费金融市场环境、推动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互联网消费金融要发展,必须合规。上一轮互联网消费金融浪潮,虽让不少平台获得了暴利,但市场弥漫的暴力催收、用畸高利率盘剥借贷人的血腥气息以及资金池、逾期、坏账、跑路等乱象,让行业累积了巨大信用风险,影响了行业信誉和投资人信心,也引发了强监管政策的出台,最终导致旧商业模式的终结、新商业模式的破茧而出。

互联网时代,谁都有自己的“短板”,谁也都有自己的优势。互联网科技公司做自己最拿手的,在吸引流量上下工夫,对积累的大数据深入挖掘,将筛选出来的优质客户提供给持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发挥自身在风控和资金方面的优势,把好关口,将信贷资金精准投放给有合理需求的客户。双方携手,可以深耕消费金融市场,让信贷阳光照耀不到的人群,也能获得普惠金融服务。

互联网科技企业有用户,流量和数据却不容易转化为收入;持牌金融机构有风控,有资金,但获客成本很高。这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只要双方划定界限,相互不碰对方商业利益,互联网科技公司尽量往前端靠,只做“导流“和“数据”,金融机构尽量往后靠,只负责风控和资金,双方就能携手在消费金融市场上抢食更大蛋糕,获得更多收益。

(编辑:郑惠敏)

来源: 金融时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新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