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牌照申请热退潮 9家信托公司悄然退出管理人名单
【摘要】由于信托牌照“自带私募属性”,信托公司对于私募基金业务并不积极。

在2014年-2015年期间,信托公司曾热衷申请备案私募基金牌照,不过经过几年沉淀,这份热度正渐渐退去。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查询中基协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发现,目前登记的信托公司数量已悄然降至32家,不足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数量的一半。而去年8月份,登记的信托公司还有41家,一年时间里,有9家信托公司悄然退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队伍。与此同时,信托公司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数量也由去年的100只降至52只。
某已注销该资格的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待时机合适的时候或许会考虑重新申请资格:“目前公司对创新业务较为看好,比如消费金融、ABS等,对于传统业务也在探讨升级转型,暂时不考虑私募基金,而且也缺乏相应人手。”
9家公司悄然离场
在私募基金牌照推出后,信托公司曾密集谋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最多时曾有至少44家信托公司同时“在册”。不过,现在信托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关系正在渐渐淡化。
2016年2月初,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尚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私募机构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备案,否则将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由于多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托公司并未备案私募基金产品,此后,私募基金管理人中的信托公司数量开始逐步减少。2017年8月份,中注协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中的信托公司由44家降为41家。
而在近日,《证券日报》记者查询中基协网站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发现目前登记的信托公司数量已悄然降至32家,不足68家正常经营的信托公司数量的一半。一年时间里,有9家信托公司悄然退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队伍。
不过,部分公司离场已早有端倪。根据记者此前记录的数据:西部信托、昆仑信托、中铁信托、大业信托、华鑫信托等公司因登记后从未备案过产品而在去年1月份被系统予以标注。目前,这几家公司在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中均已查询不到。
“公司申请资格之后一直没有使用该管理资格备案和发行产品,后接到基金业协会通知,称该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已被注销”,某已注销该资格的信托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公司尚未有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的打算,待时机合适的时候或许会考虑重新申请。而对于私募基金业务,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对创新业务较为看好,比如消费金融、ABS等,对于传统业务也在探讨升级转型,暂时不考虑私募基金,而且也缺乏相应人手。”
另外,较为尴尬的是,在目前32家登记的信托公司中,仅有18家处于“无提示事项”状态,有14家公司因不同原因而“被标记”。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紫金信托、江苏信托、中建投信托等8家公司目前没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且均属于“登记一年以上管理规模为零”的情形。根据中基协《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基金管理人首次登记6个月之内未发行基金产品”、“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基金的”等情况均属于注销登记情形之一。另外,国民信托、陕国投等8家信托公司也因“高管人员无证券投资基金从业资格”而被私募基金管理人系统予以提示。
早在2016年4月份,中基协发布首批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事项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称,注销工作不属于对相关机构的自律处分。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机构若因真实业务需要,可按要求重新申请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没有“真实业务需要”,或许正是多家信托公司冷对私募基金牌照的原因所在。
信托公司备案热情下降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信托牌照“自带私募属性”,信托公司对于私募基金业务并不积极。诸多信托公司进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其动机可能起源于金融业传统的“牌照思维”,认为多一个牌照业务机会更大。但由于信托公司业务发展情况不一,部分公司虽然积极办理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备案,其并未大力相关业务。
从备案产品方面看,2016年8月份-2017年8月份,共有12家信托公司备案登记了100只私募产品。而同期在基金业协会进行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超过3万只。也就是说,信托公司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数量占比仅在0.3%左右。
而从2017年8月份至2018年8月份期间情况来看,信托公司备案私募基金产品的热情进一步降低。在这一年期间,仅有5家信托备案52只私募基金,其中外贸信托和民生信托两家公司独占九成以上份额。与同期基金业协会备案的3万余只私募基金相比,占比进一步下降至0.15%。
“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与信托相比优势并不明显,大部分项目并没有必要以私募基金的方式发行。”北京某信托公司业务总监此前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而言,契约型基金的优势倒是比较明显。但对于部分中小信托公司来说,由于专业人手不足、项目经验有限,相关项目以信托计划的方式落地显然更为稳妥。
不过,私募基金与信托计划并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私募基金业务在部分信托公司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民生信托风险管理总部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民生信托自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以来,积极开展私募基金业务,目前已累计完成基金备案30余只,存续产品管理规模约160多亿元,私募基金业务成为了适应转型需要的重要产品形式。
此外,该负责人还表示,作为信托公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募基金产品在股权投资方面具有更加灵活的特点。信托公司可以积极创设多种投融资产品,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信托公司还可以在基金业务上进一步探索,比如设立产业基金,培养基于产业的专业研判能力,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培育高风险偏好及长期类投资客户,增强信托公司作为优质投资管理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来源: 证券日报

财经360


- 光年速递 | 孙正义重回公众视线;原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程道放离职 ;上半年超万人离开证券业...
- 谷歌之后,OpenAI也要给新闻网站付费了?
- BOSS直聘财报: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润4.17亿元,同比上涨34.8%
- 傅利叶,以Fourier N1吹响机器人生态共建的号角
- MONA M03成爆款?小鹏汽车为销量拼了!
- “兼容”苹果的小米,究竟想获得什么?
- 中国机器狗“内卷”大战:云深处该如何自处?
- 光年速递 | 小米SU7 Pro版交付周期再缩短;特斯拉首次进入政府采购;阿里健康大药房海外店被曝售假...
- ESG每周资讯 | 碳市场行业纳入优先序: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因成熟度高被列为优先纳入碳市场
- 拼多多,藏着水果版中国地图

- 红岭创投周世平等18人被立案移送深圳中院
- 情报 | 国产特斯拉已开始在泰国交付;蔚来手机预计很快上市;小米距离拿到造车资质还差很远
- 光年速递 | 鲁花直播间主播喝油自证品质;普华永道回应“广州所关闭”传闻;中文大模型2024半年报出炉...
- 情报 | 寺库再被申请破产审查;网易云旗下社交App被指涉黄;多家共享单车被曝优惠价杀熟
- 情报 | ofo因15万行政处罚案件被限消;小米汽车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将正式登陆澳洲
- 情报 | 卫龙香港IPO定价10.56港元;美国大型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申请破产;法拉第未来将于明日公布FF 91车辆交付计划
- 情报 | 中国恒大清盘呈请聆讯将延至11月7日;网易云音乐回应音街App将下线;理想工作人员回应理想ONE降价及停产
- 情报 | 极氪寻求在美 IPO;百度、网易等七家公司将从纳斯达克100指数中移除;花房集团登陆港交所
- 情报 | 威马汽车年亏损82亿元远超“蔚小理”;乐视经典商标Le将被拍卖;福特因车标短缺致使车辆无法正常交付
- 情报 | “宁德时代”理财骗局曝光;京东重试前置仓卖菜业务;法拉第未来股票增发提议获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