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亿“成本线”压顶,小基金公司面临“生存考验”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随着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规模基金公司的生存也越发艰难。在弱市行情下,尤为如此。

  企业新闻  ·  2018-11-22 09:12
200亿“成本线”压顶,小基金公司面临“生存考验” - 金评媒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随着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中小规模基金公司的生存也越发艰难。在弱市行情下,尤为如此。

Wind统计显示,目前有54家基金公司规模小于200亿元,小于100亿的也有38家。而像新沃基金、华宸未来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资产规模甚至都小于1个亿。

深圳一家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一家中小规模的基金公司一年的基础开支大约为4000万~5000万元。

“权益类基金需要有60亿;因为固收和货币与权益的管理费差异较大。按照目前综合比例来计算,权益、固收加货币,也就是说,一个公募基金差不多需要150亿~200亿的规模才能打平。”上述深圳中小基金公司总经理称。

尾佣的高成本

尽管规模不是评价一家基金公司的单一标准,但规模关乎基金公司的生存发展,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现在很多基金公司都是几千万、几个亿的规模;一家固定成本4000万是打不住的,低于100亿的债券型产品、低于50亿的股票型产品,再加上考虑到尾佣的因素,也就是说,这些产品要达到150亿~200亿,基金公司才能盈亏平衡。”上海一位公募基金部门负责人表示。

Wind统计显示,目前可统计的129家基金公司中,资产规模在200亿元以上的有75家,200亿以下的则有54家,占比约为41.8%。换言之,简单按照200亿这个“生存线”进行估算,约有4成的基金公司收入不足以覆盖成本。

image.png

129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分布(数据来源:Wind资讯)

“其实目前货币的规模好做一些,但权益相对难做一些。”业内人士表示。

对基金公司而言,支付给渠道的佣金是一个支出大头。

“股票型产品基本上渠道的尾佣甚至要到60%~80%,而如果考虑到这个尾佣水平,股票型基金要有100亿,基金公司才能够盈亏平衡。”上述上海公募基金部门负责人表示。

“现在行业的尾佣惯例是一半一半,如果是比较强势的银行,一开始可能还要更高。对于代销的话,基本上都是一半一半,很少有优惠的。不管是新兴渠道还是传统渠道都是这样。只不过在推广的时候,新兴渠道的成本会低一些,而传统渠道除了尾佣,其他推广的成本也挺高的。”上述深圳中小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

“算上专户,成本会低一些。如果专户有个30亿~50亿规模,那基本上就能够覆盖成本。当然不能包括通道类专户,这类产品的管理费很低。现在还有一些通道,正常情况下,固收专户的费用在0.5%左右,权益专户的费用则达到1.5%,而通道基本上在千分之一二,差别非常大。”上述深圳中小规模基金公司老总表示。

“未来随着理财蓬勃发展,可能会看到的一个情况是,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愿意自己做决策,因为理财也净值化。不再是池子,不再保刚兑。最大的好处是会让市场的风险分散。对基金公司而言,成本也将大大降低。”上述上海公募基金部门负责人认为,由此,公募基金会有另一次大的机会。

“我们现在也越来越看重零售客户。这种背景下,基金公司也愿意开发一些针对个人客户的产品。”一位银行系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小基金公司“生存考验”

Wind统计显示,2016年至今,共有18家基金公司成立,2017年以来,共有7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分别是凯石基金、博道基金、国融基金、东方阿尔法、和煦智远基金、恒越基金和弘毅远方基金。

2016年以来成立的基金公司,可谓“生不逢时”,一经成立便遭遇市场低潮,A股处于不断的下跌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小基金公司从成立时便要思考“如何活下去”。

在2016年成立以来的基金公司中,注册资本金大多为1亿元,比如中航基金、凯石基金、汇安基金、格林基金等。事实上,除了渤海汇金资管,注册资本金均小于或等于2亿元。

但由于成本的不断飙升,不到2亿的资本金经不起花,部分小基金公司继续增加资本金投入。

2018年3月份,先锋基金公告称,将公司的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1.5亿元。6月份,弘毅远方基金公告增加注册资本,该公司股东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增加出资70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至1.7亿元。

先锋基金成立于2016年5月,弘毅远方基金则是在去年底获得公募牌照,今年1月31日正式成立。

同时,伴随着股东的变动,基金公司的注册资金也发生了变化。11月2日,平安大华基金发布关于注册资本、股权及法定名称变更事宜的公告。公告表示,新增注册资本10亿元。增资完成后,平安大华基金注册资本由3亿元增加至13亿元。

“本来熊市就不好发新产品,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和业绩都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很难得到投资人的认可。这方面马太效应越来越强,对小基金公司压力越来越大。”业内人士指出。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北京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同样是成立3年左右的次新基金公司,该基金公司由于特色化业务和投研能力非常突出,很快便赢得了机构特别是城商行的认可。

“过去几年,客户机构化特征引发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发生转变。我感受到我们公司800亿的规模中,越来越多跟行里面没太多关系,更多是我们自己的拓展,产品收益特征时机选择都是符合投资人需求的。”上述银行系公募基金人士透露。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新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