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行业或许并不会三分天下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互联网红利的见顶让金融行业的发展开始越来越多地回归到金融行业本身,这或许才是金融行业科技化的正确道路。面对新旧力量的不断加入,很多人开始担心金融科技时代会否出现互联网时代那样三分天下的局面。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盈利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而是会走向普惠和深度。

  孟永辉 原创  ·  2019-10-21 16:58
产业互联网背景下,金融行业或许并不会三分天下 - 金评媒
作者: 孟永辉   

/孟永辉

 

互联网金融正在回归原点,所谓的原点其实就是回归金融本身,而不是一味地对金融上下游进行简单地撮合。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其实是这一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互联网金融真正回归金融本身,那些新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最终演变成为新技术的赋能者,而传统时代的金融机构则成为被改造和赋能的对象。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科技的归科技,让金融的归金融”。同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参与者们以互联网玩家不同,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开始呈现出“科技”和“金融”不同的标签和色彩。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将后互联网金融时代称作“金融科技”时代,并由此试图找到破解互联网金融困境和难题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对金融行业的流程和环节进行深度赋能,那些在互联网时代被忽略的问题重新被拾起,以风控智能化、产品数据化、信用体系的网络化为代表的全新金融“骨架”正在被重新建构。对于正在饱受诟病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讲,通过深入到金融行业的具体流程和环节当中去解决金融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或许是开启金融行业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所在。

 

回归行业,金融产业的B端时代正在来临

 

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B端用户身上。传统金融行业当中的银行、证券、保险等组成元素都是B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的回归金融行业本身,其实就是将发展目标从C端用户转移到B端用户的过程。当人们真正将金融行业的B端用户看成是目标对象,一个以金融行业的数字化为代表的全新时代正在拉开序幕。

 

金融行业将告别以人为主体的运行模式。无论是在传统时代还是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其实都是“人”。尽管以“人”为主体可以保证金融内部流程和环节运行的安全和有序,但是,在人力成本高企、用户需求庞杂的大背景下,仅仅只是用“人”来维持金融行业的运行势必会变成一件相当耗时和费力的事情。

 

告别以“人”为主体的运行模式,通过将AI、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加入到金融行业的实际运行过程当中来改变这种以人为主体的运行模式,无疑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大大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在人力成本不断增高,供求两端不平衡日渐严峻的大背景下,告别以人为主体的运行模式,成为提升金融行业运行效率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大数据构建的智能风控模型、AI搭建的全新金融行业的客服体系、云计算所建构起来的全新信用体系都在将越来越多的元素加入到金融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传统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以人为主体的现状正在被越来越多地改变,随着未来更多新技术的成熟和应用,金融行业的以人为主体的运行模式将会得到彻底改变。这个时候,金融行业的效率不仅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金融行业的质量同样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当前,我们看到的人脸识别、智能风控等新的金融元素,其实正是这种趋势的直接体现。

 

金融行业将告别传统的金融功能和属性。传统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究竟是什么呢?说到底,其实就是投资和理财。对于B端来讲,主要是进行投资;对于C端来讲,主要是进行理财。仅仅只是将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局限在这些功能和属性上,非但无法打开金融行业发展的新天窗,同样我无法开启金融行业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要告别传统的金融功能和属性,找到新方向。

 

阿里巴巴、腾讯和京东数科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其实都在做挖掘金融行业新功能和属性的尝试,通过将金融与大数据结合,将金融看成是预测未来、强化城市管理、梳理供求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这个时候,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不再是简单的投资和理财,而是更多地开始转移到赋能企业、赋能政府和赋能产业的方向上。

 

B端用户日渐成为新的目标对象的今天,对于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的挖掘无疑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行业的“毛细血管”的重要作用,真正将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上述互联网巨头们对于金融行业的这些新功能和属性的尝试其实都是金融行业回归金融行业本身,通过挖掘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来找到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对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的挖掘,金融行业的“毛细血管”的作用有望得到更大水平的发挥。

 

金融行业的格局将会从竞争走向合作。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其实是竞争的关系,两者之间竞争的是流量的“大蛋糕”。这种竞争的结果是传统金融被逼退到了角落里,同时,一些不良的资产同样被裹挟进了互联网金融当中。当互联网的红利消失殆尽,我们看到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出现的乱象,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时代竞争的结果。

 

进入到金融科技时代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出清让那些并不专业的金融机构还是被被荡涤出市场,真正留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基本上都是可以对传统金融机构或者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深度赋能的企业。以阿里、腾讯、百度和京东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就是这些能够给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赋能的代表,通过这些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积累,还有他们在相关技术研发上的布局,在B端市场已然来临的大背景下,这些公司将会从互联网时代的竞争关系转变成为合作关系。

 

对于金融行业来讲,同样开始分化为自我研发型和外力赋能型这两种类型。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大型的金融机构可以自己研发金融科技相关的技术和产品,优化自身的金融运作流程;而对于一些没有能力的金融机构来讲,他们想要对原有的流程和环节进行优化,必然需要借助外部的赋能者才能完成。因此,无论是自我蜕变还是外力赋能,传统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分蛋糕”的现象都将不复存在,而是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关系。

 

互联网时代的落幕最终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始走入到死胡同,庆幸的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金融行业的再进化打开了新天窗。不再一味地获取流量,不再一味地撮合,而是通过回归金融行业本身去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产业互联网汹涌来袭,三分天下局面或将不在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脉络告诉我们,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到最后都会集中到几个平台上。打车如此,团购如此,电商如此,社交同样如此。于是,当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不断来临,人们开始猜测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市场当中会不会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使然,最终,我们几乎可以确定的是金融行业的产业化并不会出现三分天下的局面。

 

 

金融行业的特质决定了它不会出现类似BAT三分天下的局面。金融行业的最大特征就是它能够深度介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只是存在于某个行业当中。反观BAT,他们仅仅只是会在某个单一的领域当中一家独大,阿里在电商,腾讯在社交,百度在搜索。具有普适性的金融行业并不是某个金融行业的“专利”,而是可以与人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产生联系,从而驱动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将“普惠金融”看成是下一个发展方向的原因所在。

 

此外,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金融行业的再进化并不会改变当下金融行业的格局,它只是会基于现有的市场格局通过底层的技术优化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太多改观的金融流程和环节。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互联网时代普遍存在着的竞争关系将会被赋能与合作的关系所取代,从而可以将金融行业的格局带入到一个相对较为均衡的状态里,最终被深度改变的金融机构将会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主体。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金融行业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它不会出现类似BAT三分天下的局面。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撮合B端和C端的交易来实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盈利建立在庞大的流量基础上,所以,为了获得足够多的流量,互联网金融平台会不断竞争,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市场格局。

 

进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后,盈利方式开始从流量的撮合转移到了对行业进行的深度赋能,这个时候,决定行业发展的不再是流量,而是在于对金融行业深度改变的能力。当行业的入局者们不在关注流量,不断划分彼此的势力范围,而是通过深度介入到金融行业的具体流程当中来实现发展。

 

因此,产业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它不会出现类似BAT的三分天下的局面。未来,对于金融行业的深度参与的能力以及对于金融行业的改造的能力将会直接决定着他们可以走多远,可以获得多大的增长潜能。

 

互联网红利的见顶让金融行业的发展开始越来越多地回归到金融行业本身,这或许才是金融行业科技化的正确道路。面对新旧力量的不断加入,很多人开始担心金融科技时代会否出现互联网时代那样三分天下的局面。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以及盈利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并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而是会走向普惠和深度。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者,畅销书作家,行业观察者,特约评论员。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300万字。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孟永辉

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i黑马、创业邦、亿欧网、投资界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10年,长期关注互联网研究。多篇文章在虎嗅、钛媒体、创业邦、亿欧网、i黑马、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发表。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