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间交易服务:互联网金融的新“战场”?
【摘要】回顾过去几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情况,未来互联网巨头都会转变为金融机构,而随着参与者的增加,为市场各方提供资产供给、交易结构设计以及数据整理分析等机构间交易服务存在蕴含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过去数年的井喷式发展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正进入一个调整、探索的新时期。3月25日,备受关注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互联网金融行业首个全国性自律组织的建立。而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6年重点工作部分”对互联网金融的字眼也转向了“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在经过过去的粗放式发展后,未来无论是行业自律还是政府监管都将逐渐趋严,整个行业将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网络支付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用户习惯的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探索将自己的原有业务与金融业务开始结合。
回顾过去几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情况,未来互联网巨头都会转变为金融机构,而随着参与者的增加,为市场各方提供资产供给、交易结构设计以及数据整理分析等机构间交易服务存在蕴含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P2P污名化背后:征信与监管的难题
在公众视野中,谈及互联网金融往往最容易与发展迅猛的P2P网络借贷业务画上等号,而伴随着P2P快速发展的,是不断关于其合规性和风险等各方面的质疑声。2015年的“e租宝”事件,更是把P2P行业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
P2P网络借贷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释放了社会金融压抑,但由于中国的金融信用体系建设落后以及配套监管出台缓慢,引起了如今P2P网络借贷各种负面新闻出现,而未来P2P网络借贷一定会向强监管和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一直存在需求和供给相对不匹配的问题。据统计,由于银行理财门槛相对较高,加上缺乏股票和基金交易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超过30%的中国消费者会将收入的20%以上进行储蓄。投资渠道的缺乏,造成庞大数量的中国客户需求没能在传统金融行业中得到充分满足,从而构成了中国的金融压抑,也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的源动力。
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大大降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成本并提高了效率,同时使得投资门槛降低,用户能够更加方便高效地参与到金融业务之中。
但制约我国P2P行业有序发展的一大因素来自于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缺乏有效可信的第三方的个人信用评分。央行的征信记录虽已经收录8.7亿自然人,但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为3.7亿人,可形成个人征信报告、得出个人信用评分的仅有2.75亿人。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非常不健全,绝大部分人群事实上缺乏信用记录。
因此,P2P平台往往需要数百人的风控团队,既使P2P平台的运营成本成倍增加,也增加用户在投资时的风险。
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监管制度建立的落后,造成P2P行业的低门槛。在短短几年中,国内以涌现出2000多家P2P机构,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在中国,民间借贷本就非常活跃,而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的民间借贷机构一直都广泛存在。不少地域性民间借贷机构只是简单地改头换面为线下放贷,线上吸储的“P2P公司”,但其自身的金融能力和IT技术能力都达不到控制风险的程度,从而造成“P2P公司跑路”负面的新闻不断。
因此,P2P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是监管政策的制定落实和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而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落实和行业的发展,未来的P2P行业必然将从简单地解决用户对金融的可获取性向提高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降低用户融资成本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普惠金融的真正意义所在。
巨头们的蓝图:场景入口之争
需要强调的是,P2P借贷并不就等同于互联网金融。P2P只是互联金融里非常细分的一个领域,整个互联网金融里包含了互联网支付、众筹、借贷、保险等广泛的范畴。未来互联网巨头都会将基于自己的业务场景开展各自的金融业务,互联网公司都有可能转变为金融公司。
在移动支付和用户习惯养成之后,除了理财投资之外,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方向将是围绕互联网公司业务场景的相关金融服务。
相比将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的线上渠道进行开展,场景化的金融则是在电子支付等金融渠道建立完成之后,围绕着互联网公司各自业务场景发掘新的金融需求和业务,使得流量直接变现为现金流。
巨头都会基于自己的业务场景开展金融业务——互联网公司都将结合自己的业务场景,建立闭环,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金融业务。比如阿里围绕着电商布局银行、保险、基金等业务,腾讯则是基于微信、QQ的社交化场景做文章,而即使是相对规模较小其他互联网公司也正在逐渐发掘自身业务的金融需求点。如途牛围绕旅游场景的保险等业务,乐视基于视频的会员业务等等。
由此可见,在未来较大的互联网公司都有可能基于自身场景开展不同的金融业务,而这就使得相对用户的另一端,资产端的需求不断增加。
机构交易服务,下一个新焦点?
而相比面对广大投资者的网络金融平台,其后面的资产端交易依然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
在互联网机构都开始做的金融的时候,市场对稳定的资产供给需求大大增加。然而,相比面对投资者的网络平台的繁荣发展,面对资产端的互联网线上的市场却处于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没有人做基础设施,交易机制没有人设计,二级转让市场没有人做系统的连接。资产端的交易依然靠传统线下撮合。即使是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依然是通过BD团队出去找资产,找到之后设计成C端的资产来卖。
在阿里的余额宝和招财宝出现之前,互联网金融的主流业务依然是金额较小的P2P业务。而在余额宝、招财宝的诞生,使得互联网机构的金融资产吞吐能力大大增强,市场一天的金融资产交易从几百万提升到了十个亿的程度。使得互联网金融和核心金融机构做关联的交易的出现成为可能。
而即使是阿里这样的巨头,也需要外部的金融资产供给、需要搭建交易结构设计、需要通道。而对征信方来讲,金融资产需要稳定的资金供给。
针对资产端和金融机构间服务领域,市场上已有不少尝试者,其中既有成熟平台进行战略转型,也不乏察觉到机会的新的创业者。
例如,在近期P2P平台美利金融关闭网络理财端,专注资产端开发正是理财平台转型例子。转型后,美利金融将深耕资产端,包括二手车消费金融和3C分期业务,资金端不再面向个人理财人群,而是直接对接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及各类理财平台,打造“信贷工厂”。
而一些P2P创业先行者,也敏锐地发现了互金机构间交易蕴含的潜力。例如,人人贷创始创始人之一的李欣贺就进行二次创业,创办了专注互联网金融机构间交易市场服务的开通金融。
开通金融依赖自己的金融经验和IT技术能力,撮合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间交易达成,为机构解决资产匹配、风险控制等问题。同时独立开发了两套独立的系统:小微资产业务管理系统和涵盖主流互联网理财平台数据的开通PANO。
开通PANO的目标是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Bloomberg,通过对主流平台产品发行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为行业提供最新的数据信息。
未来开通金融将专注于整合资源搭建基础设施,把互联网金融企业间交易的中间环节变短。让投资人知道资金的实际去向,让资产方减少获取融资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