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成互联网金融公司新宠 消费金融资产占得先机
【摘要】消费金融紧贴消费场景而贴近用户真实需求,又具有小额、分散的特质,令其天然符合ABS对于基础资产池的高要求。而其市场正一片红海,未来潜力巨大,则又为其可以实现批量发行提供了可能。
2015年10月,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深交所挂牌;12月,京东白条二期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也成功挂牌。随后,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分期乐“嘉实资本-分期乐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分期乐ABS”)也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这标志着国内第一单登陆上交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由此诞生。
而近日,蚂蚁金服的蚂蚁花呗消费信贷ABS也在上交所挂牌。此外近一两年还有宜信等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发行了ABS。这些不无向我们表明了,ABS已然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新宠。
ABS成互联网金融公司宠儿 有着背后的逻辑
要理解ABS为什么会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宠儿,我们就得先来普及何为ABS。
所谓的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也就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类债权的可交易证券——以基础资产(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以类似债券的形式发放,形成的一种可交易证券。
其中基础资产池可以是企业的融资租赁资产、应收账款、企业债权、公共事业收费、小额贷款和两融债权等;也可以是银行的公司信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租赁和消费性贷款等;当然还可以是非金融企业的租金收入、高速公路收费权、地铁票款收入、承兑汇票、货物应收款和建设转移合同债权等。
而根据交易场所的不同,其可以分为场内ABS和场外ABS。场内ABS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ABS,场外ABS是指主要在地方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和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交易的ABS。
要说ABS最大的优势,莫过于其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平台资金成本。而这一点,正是互联网金融企业所看好的,毕竟如今监管日趋严厉和资金成本持续走高这双重压力,已让它们苦不堪言。
我们知道,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的同时,竞争也大大加剧,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资金使用成本持续走高。这一点,在互联网金融极具代表性的P2P行业尤为突出。另一方面,随着去年年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下发以来,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频出,监管进一步收紧,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剧,尤其是在合规方面就一路水涨船高。
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正上演“关停并转”(即关门停业和转型)高潮。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没有能力做到“资金、资产两手抓”,部分公司已将资金端和资产端分离。现阶段,资金端也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流量向大型互联网金融公司积聚。这类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获客和运营方面优势突出。而着力开发资产端的公司,则专心做信贷工厂,向其他合作机构提供资产,而发行ABS获得低成本资金或也是其一个可选项。
由此可见,ABS将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出口,成为被争相追逐的对象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当然,互联网金融公司拥有大量符合ABS条件的基础资产池可是硬性前提。
潜力巨大的“优质生” 消费金融率先发力
恰好,这与国家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旺盛、如今正一片红海的消费金融就高度契合。纵观之下,无论是已经成功登陆上交所的分期乐ABS,还是蚂蚁花呗消费信贷ABS,或者是其他互联网企业目前经实现的ABS案例,基础资产池无外乎都是由“优质生”消费金融资产所担纲。
至于为什么是消费金融呢?笔者认为,消费金融紧贴消费场景而贴近用户真实需求,又具有小额、分散的特质,就令其天然符合ABS对于基础资产池的高要求。而其市场正一片红海,未来潜力巨大,则又为其可以实现批量发行提供了可能。
诚然,虽说ABS在融资方面有着诸多优势,然而其也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一旦劣质资产进入之后,风险就更高了。因此,一般而言,能进入基础资产池的非优质资产不可,而且产品设计本身也会进一步进行风险隔离,例如会对资产包进行分层,相对资产包当中相对劣级的资产,平台一般都会自己买断,或者提供相应的高收益以抵冲相应的高风险。
消费金融本身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从京东、阿里、分期平台、P2P平台如今大量进入拼抢布局,并有打算精耕细作的野心就可见一斑。以已经实现了ABS的京东白条为例。简单说,其就是赊账消费,分期支付应付货款,白条用户需支付一定的费率。目前其已经融合了旅游白条、校园白条、租房白条等众多消费场景。深耕决心早就展现无遗。
推而广之,由于监管仍没有落地,而在互联网消费金融早有布局的P2P平台,在监管落地的将来或可在ABS方面大展拳脚。毕竟以创新为使命、充分带有互联网思维和追求的P2P,在互联网消费金融竞争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