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价值万亿,互联网玩家如何夺食?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互联网能在这个行业进行降维攻击吗?

  一本财经  ·  2016-09-11 09:00
不良资产价值万亿,互联网玩家如何夺食? - 金评媒
作者: 一本财经   

这实在是一个特殊的领域:经济越下行,它越兴旺。随着经济规律性的跌宕起伏,这个行业也呈现周期性繁荣。这几年,银行坏账年年攀升,网贷行业大洗牌,大量坏账出现,所谓的“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即将进入黄金时代。可是,这次的繁荣,却与往年有所不同。一支新生的互联网大军,悄然无息进入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并试图重新耕耘传统金融机构把持的土地。互联网能在这个行业进行降维攻击吗?

1、传统玩家的掣肘

“经济有低峰波谷,那么,不良资产就会呈现逆周期的规律”,涟漪资本的合伙人夏翌已持续观察不良资产行业很久,目前,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这也意味着,不良资产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

其实,市场早就信号不断。

7月,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一次论坛上第一次透露了一个数据:截止今年5月,中国银行业不良率突破2%。而在网贷行业,据多位业内人士透露的“行业机密”,坏账高达12%。

零壹研究院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不良资产整体规模可达3.5-5万亿元。随着经济形势下行,这个数字,还会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虽是经济下行结下的苦果,但是这颗苦果,却形成了万亿级别市场。

传统不良资产的处置,长期把持在持有牌照的金融机构中。主要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长城、信达、华融和东方,再加上18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一般来说,银行的不良资产,都会交给这些牌照大军处置。这些资产管理公司,简称AMC,低价购买不良资产包,再通过公开拍卖、协议转让、招标转让、竞价转让、打包处置等方式,将包流转到二三级市场。这种固有的销售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九信资产总经理白斌,在接受一本财经专访时表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痛点,是信息不对称。” 各个处置机构之间,信息不流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良资产处置生意,就像一场“赌石”游戏。有时候可一本万利,有时候却血本无归。处置机构很难判断,哪些不良资产包,值得购买,是块璞玉;哪些可能被忽悠,就是一块石头。

不良资产还有很强的“属地化特征”,地域壁垒很高。比如,一个催收团队,在广州人脉广泛,对老赖们的社会关系、债务关系了如指掌,催债效果强悍。但这个团队到了北京,没了资源,就完全展不开拳脚。于是,互联网玩家上场,试图解决传统不良资产处置的痛点。

2、平台撮合模式

据零壹财经统计,目前有20多家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其中,最常见的是平台撮合模式。这类玩家,就是搭建一个互联网平台,将不良资产打包出售。购买者,就是各地负责催收的律师事务所、专业催收公司。

以销售的产品不同,主要为两类平台:一类是,以小额分散的互联网金融的坏账为主,如原动天;另一类,更为传统,直接对接银行、AMC的资产,资产大、金额高,如九信资产。

虽然都是平台模式,但依然各具巧思。平台模式,无非是解决两个问题,资产端和资金端。在资产端,原动天CEO殷宾称,他们会自建一些催收团队,并以此为示范标本,再招收外部的催收团队合作。这种方式不会太重,也试图将催收流程标准化。他们和催收团队的合作方式也颇有意思,是“共同购买,利益捆绑”。

“如果我们购买了一个资产包,交给一个催收律师,他出去游山玩水一趟,告诉我们,他催收没成功,我们一点辙都没有”,殷宾称,他们现在的方式,就是和催收团队共同购买,对方也出一部分钱,催收成功大家分成。“这实际上,是增加对下游团队的控制力”,殷宾称。

原动天在处置资产端发力,而九信资产则在资金端布局。“这个行业,一定程度上是‘现金为王’”,九信资产总经理白斌认为,“考验的是投资机构持续的、低成本融资能力。”九信对接多为“大单”,资金端上较谨慎。现在一些平台开始尝试从C端获取资金。但在白斌眼中,互联网只是一个销售渠道,九信主要依托自有资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出资。

对于九信资产而言,“互联网” 更像是一个信息沟通的工具,帮助找到分散各地专业服务商、分销商,其他环节,还是要在线下完成。白斌认为,C端用户不适合成为不良资产的消化者,有信息不对称,法律风险问题。

目前,平台搭建者的共识是,互联网在不良资产的最大想象力,就是“信息修复”。殷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在银行和AMC鉴定为“硬骨头”的不良资产,到他这里,却成了一个金矿。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原因就在互联网化的信息修复。

“一个老赖,可能在4个平台上借了钱,留的是一个手机号,但我有他第5个平台上留下的新电话,我就能以此找过去”,殷宾称,在催收过程中,他们不断补全数据,数据越多,催收成功的可能性越大。于是,一种新的模式开始出现——催收数据平台。

3、数据供应商

搜赖网,就是这么一家数据服务商。“在传统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没有足够大的数据库可用”,搜赖网贺国旺认为,难以找到债务人隐匿资产线索。这意味着,“找到别人找不到的财产线索”技能越高,壁垒越高。

如何找到这些隐藏起来的线索?搜赖网创始人的一位师兄,专门从事不良资产处理。他有一个小型数据库,发挥不小能量——一个10人小团队,一年可以创造数千万收入。

于是,创始人有了一个想法:仅一个小范围的债务数据,就能产生如此巨大作用,如果建立一个全国范围、多行业的数据库,是否会成为“天网”系统?这个“天网”,就是一个以债务人为中心的关系网,从中可以发现债务人背后的个人关系、财产关系、债务关系。由此,一些被认为是“硬骨头”不良资产,通过层层关系分析,也能撬开催收、处置的端口。

目前,搜赖网就试图在建立这个“天网”系统,服务催收团队。贺国旺认为,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就是一场战役,而这个数据库,就是情报局。

4、是玉是石?

长江商学院的欧阳辉教授,将不良资产视为“坏苹果”,即便用资产证券化的形式,也很难点石成金。而殷宾却有不同的看法,稍微优质一点的不良资产,第二年就可以利润“翻倍”,利润可观。比如,100万的不良贷款,平台花10万购买下来,只要找到老赖,和他商量,只要还20万,就再也不会有人来催债、骚扰他,债务一笔勾销。也就实现了利润翻倍。

“不良市场的潜力,确实很大”,夏翌称,金矿虽大,但还没有看到哪个开采者技术精湛,称霸一方。其原因,就在于催收数据的积累,还不够多。殷宾称,未来两三年,他们都将沉下心来,收集数据。

实际上,无论是撮合模式,还是数据供应商,都是在用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侦探游戏,委托人如何找到最好的侦探、如何提供全面精准的案情,侦探们如何抽丝剥茧,是破案的关键。

互联网打破“信息孤岛”,进行信息修复,成了不良资产处置的一个破局点。“技术驱动的创新,将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夏翌还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些团队开发了一些云端的催收系统,试图将最难标准化的催收流程标准化。如此,互联网将不良资产处置团队的武器打磨的更加锋利。

“在不良资产处置环节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还在线下,”白斌表示,互联网只是技术和工具,最终武术优劣,还得江湖上一较高下。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一批烂尾楼,交给一个懂物业懂楼市的行家手中,就会盘活,成为黄金之地。这就意味着,这些玩家在线上,要沉淀催收数据,在线下,增强催收能力。贺国旺表示,目前真正专业的催收人员,不过千人,分散全国各地。培育一支催收特种兵,非常不易。

互联网+不良资产的风口到了吗?夏翌说,风才刚刚起。要到真正大规模的爆发,恐怕还要两三年。

业内人士预测,到2018年,国内大批不良资产才会在市场上流通。在两年的蛰伏期内,互联网玩家还需沉下心——沉淀数据或打造团队,慢工出细活。在经济下行年代,不良资产会成为最逆势繁华的产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一本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