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资产证券化 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摘要】巴菲特一贯推崇“大道至简”原则,只需遵循一些“傻瓜投资法则(比如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巴菲特一贯推崇“大道至简”原则,只需遵循一些“傻瓜投资法则(比如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而专业投资者经常会败于太过复杂的金融产品和资产配置策略。
金融产品的设计越是复杂,就越容易积聚风险隐患。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的不可避免,多年积聚的金融风险徘徊在集中爆发的悬崖边缘无力回头,正是由于不断再证券化导致金融产品越来越缺乏透明度,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是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转向投资者,直到压垮接盘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
多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一直被视为金融产品复杂设计的重要环节。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始于2013年美国互金平台Sofi发布1.53亿美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此后,华尔街正式将资产证券化引入互联网金融行业,他们从互金平台那里购买了资产,通过他们最擅长的证券化机器,分拆打包卖给机构投资者。
当下,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是一个逐步开放的业务领域,如果条件成熟,监管能够放开,将会孕育巨大市场空间。不免会有人对此产生疑虑,互金资产证券化会不会重蹈2008年次贷危机的覆辙,即引爆“中国式次贷危机”?其实,资产证券化的利弊得失取决于两点:
基础资产是否可以带来稳定、可预测的现金流
证券化的信用链条是否透明可控
基础资产的品质是根本问题。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证券化,实施范围其实是很小的。况且,今年8月24日公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或实现以打包资产、证券化资产、信托资产、基金份额等形式的债权转让行为。在这种监管形势下,除了阿里、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非持牌金融机构的ABS发行几乎陷入停滞。
要消除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中国式“次贷危机”基因,必须确保证券化的信用链条透明可控。2008年次贷危机的前几年,华尔街不断搞“金融创新”,无限制地创造金融衍生品,比如CDO(债务担保证券)、CDS(贷款违约保险)等,金融被搞得无比复杂,风险依然在不断扩散……风险只能转移和分散,不能消灭!
然而,过去七八年间,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金融技术得到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成本和难度因而极大降低。以金融科技加资产证券化为例,未来,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将逐步走向小微企业,可以证券化的标的物将从原来只有信贷资产逐步过渡到包含各种各样的非标资产。当然,这需要金融科技的成熟应用,使得拉长的信用链条足够透明化,清晰界定每个环节的具体职责,各个环节的高效衔接,最大限度减少因各个环节互相推诿而干扰风险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