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官员:三类支付安全问题要重点关注
【摘要】首先是票据、银行卡等传统支付工具应用层面,涉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以及银行自身资金安全的风险。

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在2016年第二届上海支付清算发展论坛上指出,当前有三类社会影响恶劣,危及金融安全与稳定的支付安全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首先是票据、银行卡等传统支付工具应用层面,涉及交易对手信用风险以及银行自身资金安全的风险。“2015年以来,连续发生在银行体系的票据大案不断给我们敲响警钟,警示我们即使在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业务合规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具有较强优势的银行体系,支付安全问题仍不容小视。”
二是在支付业务经营资质层面,无证机构经营支付业务所带来的脱离监管的风险。季家友称,上海市的无证经营支付问题屡禁不止,这其中有无证机构自身隐匿经营的原因,也有商业银行与获牌支付机构受利益驱动,从而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处理和资金结算通道的原因。
“无证经营业付业务的机构由于在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上并不符合支付安全要求,脱离监管,既会扰乱市场秩序,也易损害客户利益。对此,我们需要认清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行为对支付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他指出。
三是在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层面,由交易对手恶意违法犯罪行为或支付服务提供商违规行为而带来的金融消费者资金安全风险。尤其是当前,因客户金融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案件频发,给支付体系前中后台的风险防控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构建全面的线上、线下支付安全防护体系,防止受害者资金转移和赃款变现,最大程度保护受害人以及潜在受害人的利益同样非常需要我们给予关注。
季家友还指出,针对支付安全与创新方面出现的问题,要做到既因题施策又综合权衡。一方面将更加注重合规性监管。短期内,央行上海总部将在十四部门关于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的大背景下,做好非银行支付机构的风险整治以及无证经营支付业务风险的整治工作。在中期内,需要对上海市各类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处罚力度,强化责任追究,提高违法成本,确保金融消费者使用支付服务的过程安全、结果安全以及账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也将注重适应性监管。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合理把握监管力度和节奏,为本地的支付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把握好上述两个方面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均衡性监管,以顾及安全与创新中存在的统一关系。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嘿瑶瑶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威马车机App暂停服务;Mate 60系列供应商回应涨价;网易有道推出虚拟人口语教练Hi Echo
- 情报 | 陆金所回应裁员传闻;有货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微软AI识图微信小程序已暂停服务
- 情报 | 阿里版GPT“通义千问”官宣邀测;刘强东小幅减持0.28%京东健康股份;轻盐App发布关停公告
- 光年速递 | 马斯克启用全球最强大的AI训练集群;OpenAI正在制定AI安全级别;Meta 模型最新版本被提前泄露...
- 情报 | 世纪佳缘多位“失联”高管已被拘留;字节上线“头条号外”App;TikTok收缩全球业务
- ESG每周资讯 | 碳市场行业纳入优先序: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因成熟度高被列为优先纳入碳市场
- 情报 | 小米汽车开始筛选交付中心;北京现代新能源车发展遇冷;FF宣布一项特别股东大会补充提案
- 情报 | 腾讯音乐旗下TME数藏近乎停摆;重庆小米消费金融被罚50万元;美方将审计中概股
- 情报 | 港交所考虑降低大型科技公司上市门槛;雷军卸任小米电子软件董事长;今年有3400多家芯片公司消失
- 情报 | 极氪寻求在美 IPO;百度、网易等七家公司将从纳斯达克100指数中移除;花房集团登陆港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