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进军二维码支付对标支付宝微信 第三方机构率先响应
【摘要】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扫码支付”扩大收单市场,银联并未坐以待毙。昨日,银联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这是继央行承认二维码之后,中国唯一的卡组织发布的合规扫码标准。银联正在立起旗帜集结数家发卡行及第三方支付,反扑被支付宝和微信此前牢牢把守的线下扫码支付市场。

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扫码支付”扩大收单市场,银联并未坐以待毙。昨日,银联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这是继央行承认二维码之后,中国唯一的卡组织发布的合规扫码标准。银联正在立起旗帜集结数家发卡行及第三方支付,反扑被支付宝和微信此前牢牢把守的线下扫码支付市场。
银联进军扫码支付
2014年3月,央行叫停支付宝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理由是线下二维码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经过技术上的改进,今年8月份,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变相承认了二维码支付的合规性。
昨日,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还特别强调以支付安全为底线。银联表示,其二维码支付产品将是“云闪付”产品系列之一,作为现有非接支付类产品的补充。只要监管认可、产品技术较为成熟,安全风险可控,且通过相关检测认证,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交互方式,纳入“云闪付”的产品体系。
从POS终端格局来看,以前是银行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收单POS机,第三方支付也会在线下铺设POS机。现在,银联就整合了线下的POS终端资源,包括原来占据大头的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起来发展二维码支付。
银联多次动作
其实在账户层面上,银联早有行动。早在2013年,中国银联就推出了银联钱包,一个对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支付账户,相当于现在的银行III类账户,像个零钱包,但并没有得到普及。
在技术层面上,银联一年前曾联合20多家商业银行在北京发布“云闪付”支付产品,效果也不明显,随后银联又支持多家银行的Apple Pay,引导多家银行扩大NFC支付市场。
而此次银联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具备四方面特点:一是遵循现有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以支付安全为底线,确保持卡人账户、资金等关键要素的安全。银联二维码支付基于卡组织的四方模式,与实体银行卡支付的差异仅在于支付信息交互方式的变化,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卡账户。二是采用支付标记化技术,确保支付安全。三是相同场景下技术模式统一,可以互联互通。四是兼容相关国际标准。预留技术扩展性,未来可通过扩展实现对二维码支付相关国际标准的兼容,确保今后境内和境外二维码支付业务的跨境互联互通。
同时,银联也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
第三方机构率先响应
证券时报记者经多方调查了解到,银联此前也向第三方支付企业发送过《关于商情合作推进银联卡二维码支付产品相关标准规范的函》,明确提出“与第三方支付企业共同研究和推进银联卡二维码支付产品相关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快钱、银商、通联、杉德、汇付等第三方机构是响应银联二维码支付的首批机构。
简单来说,银联与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方式就是银联用第三方支付的商业场景,第三方支付用银联的扫码受理设备。这意味着,发卡行的手机银行以后所用的二维码,就是银联生成的。
对此,第三方支付机构快钱表示,将全力推进二维码支付产品在万达各个场景内落地,将银联标准覆盖到更多中产用户的消费场景中,目前已经结合购物中心、便利店、院线、酒店、停车、机场、汽车等多个场景,未来还将不断扩充,直接打通与用户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银联二维码标准的引入,将有利于快钱将综合化金融服务应用于更多场景,从而加速“场景+金融”战略布局的进程。
来源: 证券时报

艾迪



- 情报 | 卫龙香港IPO定价10.56港元;美国大型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申请破产;法拉第未来将于明日公布FF 91车辆交付计划
- 情报 | 威马汽车再次大规模降薪;特斯拉炒币亏损1.7亿美元;宝马锂供应商拟赴美借壳上市
- 情报 | 消息称恒大汽车无限期推迟预售;网曝小鹏汽车大规模毁约应届生;广汽本田遭千名业主集体投诉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交付首辆FF91;OpenAI或在2024年底破产;特斯拉宣布部分车型降价
- 情报 | 华为Mate50系列或将再成为理财产品;快狗打车上市3个月股价跌超70%;小音咖被强制执行1.9万
- 情报 | 京东成立互联网医院新公司;Meta被裁员工至少补偿71万元;马斯克欲在推特上线余额宝功能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启动「交付共创日」;蔚来手机即将于9月发布;特斯拉或每天被罚款19万
- 情报 | “苹果版余额宝”总存款已超100亿美元;黄浩卸任蚂蚁商诚公司法定代表人;Uber开发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 情报 | 蔚来拟在新交所二次上市;王思聪香蕉计划公司已注销;印度法院解除对小米7.25亿美元资产的冻结
- 红岭创投周世平等18人被立案移送深圳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