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业务创新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又依托于实体经济,并伴随经济模式的转型而改变。

  生如夏花  ·  2016-12-23 17:15
中小银行业务创新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金评媒
来源: 和讯网   

一、引言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又依托于实体经济,并伴随经济模式的转型而改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中,中小银行依赖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完成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形成了与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型商业银行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粗放式增长模式的结束,规模扩张阶段也已经结束。这一时期,中小银行的主要矛盾日益表现为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与银行落后的服务和组织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需要推动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使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中小银行和大型银行共同组成了发展国民经济必需的银行体系,中小银行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应通过加快业务创新、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经营水平和加大有效金融供给,来完成新的生产力跃升,实现对金融新常态的引领。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外部经济形势影响

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策略大大激发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尤其是加入WTO后,使中国对于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力,一跃变成了世界的加工工厂,在“需求侧”的三大需求即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驱动下,以生成要素扩张式投资和价格竞争型出口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成为主流,整个经济环境决定了各方市场的资金需求,并由此引导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银行体系。基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基本国情,这种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大大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与之相适应的银行体系也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小银行从无到有,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体制与机制方面的优势,逐步发展壮大,在数量、规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环境复杂化、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投入的边际收益率已处于下降阶段,盲目的扩大投资规模已经造成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引发部分区域、部分行业的过度竞争,主要矛盾就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中小银行作为市场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找准市场定位,创新业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二)杜邦分析法用于中小银行的盈利分析

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利用几种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综合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中小银行采用这种分析方法,可使其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条理更突出,通过对中小银行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和盈利状况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变化趋势,分析出潜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权益净利率,也称权益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分析指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其计算公式如图所示:

187472489.jpg  图1 大、杜邦分析法计算公式

本文选取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3家中小银行作为样本,采集了2011年到2015年的年报数据,进行杜邦分析。

187472490.jpg  表1 招商银行2011-2015年经营数据

187472491.jpg  表2 招商银行2011-2015年杜邦分析

187472492.jpg  表3 中信银行2011-2015年经营数据

187472493.jpg  表4 中信银行2011-2015年杜邦分析

187472494.jpg  表5 兴业银行2011-2015年经营数据

187472495.jpg  表6 兴业银行2011-2015年杜邦分析

187472496.jpg图2 三家中小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变化趋势图

从运算结果分析,从2011年到2015年,3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是下降趋势,尤其是2013年后,3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该指标的高低反映了银行的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大小,由此说明3家中小银行的获利能力开始减弱,最近几年有加速减弱趋势,杜邦分析结果也从侧面印证了金融市场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不改变思路,改变经营策略,将很难走出困境。将运算过程分解,得到的营业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这三个二级指标也反映了中小银行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从指标结果来看,三家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经营能力持续下降,形势不容乐观,而权益乘数,代表银行所有可供运用的总资产是权益的几倍。权益乘数越大,代表银行向外融资的财务杠杆倍数也越大,银行将承担较大的风险。但是,若银行运营状况良好,则较高的权益乘数反而可以创造更高的利润,因此权益乘数不能简单的认为高了好或是低了好,各自银行应根据自身经营和风险控制,来确定最优的权益乘数。

(三)自身经营面临问题

经济下行,不良凸显。增长速度进入换档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多重叠加,导致经济运行继续呈现下行态势,中小银行出现效益下滑、风险上升、预期不稳等特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经济运行过程中又出现了有一些新的矛盾。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较弱,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情况。中小银行经营风险加剧,不良率连连攀升。统计了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2011年4季度到2016年1季度的不良率情况。根据银监会统计口径,商业银行中大型银行包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余为中小银行。

187472497.jpg
  图3 大、中小银行不良变化趋势图

从图2分析,中小银行较大型银行相比,形势更加严峻,不良率攀升幅度较大,并且有加速趋势,不良率2011年底为0.76%,2016年1季度末为1.78%,4年多时间增长了134%,同期大型银行由1.11%,增长到1.83%,4年多时间增长了64.8%,中小银行经营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后经营风险加大。中小银行高速发展期间借助于银行利率管制政策、机构市场准入条件限制政策、高利差得来的政策红利,银行可以轻松的获取稳定高额的收益。在面对普通客户相对初级的金融需求时,通过自身传统业务就能满足。外部的有利条件促使银行经营出现明显的需求侧驱动特性,即以自身利益为主体,使用资本投入、网点扩张、覆盖式宣传、贷款激励等粗放式经营模式,需求侧理念下的经营策略与中国经济前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奇特的对应,中小银行得以快速发展壮大。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后,利率市场化进程再次提速,已于2015年10月24起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银行系统也将因此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中小银行可能面临的负面影响更大,这不仅与银行自身的资产规模相关,还与中小银行业务的结构和盈利特征相关,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形势将更加严峻,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为了争抢市场,中小银行没有大型银行的规模优势和信誉优势,中小银行不得不跟随市场步伐上调利率水平,这意味着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也将使金融借款合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出现中小银行倒闭的现象。

三、中小银行应对复杂形势的对策

(一)从“需求侧”向“供给侧”经营思路转换

中小银行推动“供给侧”改革,不是仅仅是在口号层面上的推动,而是在现阶段国内经济整体环境和金融形势下,经营者所必须要做出的探索,需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谋定而动 ,结合自身市场定位,综合考量银行的资源配置和整个金融环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改革办法。中小银行要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过去面对企业的初级资金需求,银行强调的重点是“有没有”,而现在要解决的重点是“好不好”,“需求侧”强调的是需求拉动产品,而“供给侧”需要主动与之适应,开发出好的产品及服务来引导需求,真正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低端到高端、从同质到差异化经营的深刻转变。“供给侧”改革涉及中小银行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经营方法、业务重点、市场定位的创新转型。中小银行应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业态发展的趋势,寻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以及改革创新的动力点,加快金融高效流转、提升金融全面覆盖、强化金融精准定位、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充分释放金融活力,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二)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有效供给

利率市场化后,随着竞争加剧,利差带来的利润减少,经营成本增加,传统的业务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小银行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特色产品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就是要精准采集客户有效需求。要充分认识采集客户有效需求的重要作用,做到客户营销和服务有的放矢,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和综合贡献度。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完成需求采集工作,比如通过走访客户尤其高层营销、召开银企座谈会、实地考察生产经营情况、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大数据挖掘等方式。中小银行要有针对性的优化银行产品组合,充分利用银行的各种资源而为其设计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配置,所提供的产品的宽度与深度有一个最优化的组织结构。中小银行要提升金融服务方案制作能力,金融服务方案是展示银行形象的平台,是银行营销策略的载体,也是整合银行资源满足客户需求的纽带。从客户需求采集、到产品组合再到方案设计、编写和确定,应充分加强团队成员分工协作,群策群力,最大限度体现银行的专业水平。

(三)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建立创新机制

为更好的推进结构性“供给侧”改革,中小银行就必须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建立创新机制,应建立组织管理、信息传导、产品研发、风险成本核算、考核激励、人才引进培养、技术保障等机制。从业务创新体制来看,目前我国的中小银行组织体系是一级法人、专业化管理,分支机构自主权限较小。在这种组织体系下,基层分支机构即使有创新动机,也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人才。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业务创新组织机构,专门负责业务创新的研究开发和组织领导,并明确分支机构在业务创新活动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从而形成一个从市场需求、可行性论证、产品研发、试点投放、跟踪反馈、改进推广的完整创新链条;中小银行应完善信息传导机制。尽快完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渠道的信息传导机制。中小银行的分支机构要提高对市场需求信息、创新产品市场动态的反应能力,不断提出对创新的意见建议,积极向上反映。要加强市场调研,跟踪国内外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新动向,明确战略目标,积极推动业务创新,同时指导经营机构对创新产品的市场营销;要建立产品研发机制。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符合中小银行和国内金融市场实际情况、具有前瞻性的业务创新产品目录,依据创新需求的迫切程度,处理好短、中、长期效益的关系,对业务创新产品有计划地组织研发。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实际情况,满足客户需求和风险控制需求,不一味求新,不盲目开发不适应国内市场和加大银行风险的产品;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明确业务创新开发、研制、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明确部门间的权责,明确业务创新的奖惩措施,从战略高度建立和完善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活创新的内在动力。在加大物质激励力度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形成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让员工的个人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实现,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考核激励机制在注重强化创新精神的同时,要培育风险防范意识,在注重考核创新产品数量的同时,要注重考核创新产品产生的效益。同时应当时刻关注创新带来的风险,在创新过程中对于一些目前我国还不具备发展条件、投机和虚拟性较大的金融创新,应认真研究,严格控制,审慎发展。

来源: 和讯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生如夏花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