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乱象之根本 逾6成大学生不知借贷的风险
【摘要】由于大学生校园借贷乱象的曝光,校园不良网贷带来的负面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大学生校园借贷乱象的曝光,校园不良网贷带来的负面影响受到广泛关注。近日,南都民调中心针对大学生校园借贷现状与认知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近四成受访者使用过校园借贷产品,其中逾五成受访者主要用于改善物质生活;逾七成受访者听过校园“裸贷”事件,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应为自己的行为负首要责任;逾六成受访者不清楚借贷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九成受访者不清楚高利贷的判定标准。
校园借贷接受度:超七成受访者一定程度接受
调查中列出了四大类校园借贷平台:包括传统电商平台、校园分期平台、P2P借贷平台和线下平台。总的来说,受访学生对校园借贷平台知晓率较高,传统电商类平台总体知晓度相对更高,其中,一提到借贷平台,有近八成受访学生会说到“蚂蚁花呗”。从未听过校园借贷平台者仅占10.06%。
在被问及对校园借贷的接受程度时,明确表示不接受校园借贷的受访者仅占25.03%,其余受访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校园贷。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对不同平台的接受度并不相同,有受访者表示仅接受传统电商平台的校园借贷。
对于不接受校园借贷的受访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借贷需求,占60.16%,其次是觉得不可靠以及害怕自己没有还贷能力,分别占53.30%、39.97%。
借贷主要用途:改善物质生活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校园借贷产品中,传统电商平台的使用比例最高。其中,用过蚂蚁花呗的受访者占31.35%,远高于其他平台;而使用过京东白条和分期乐的受访者分别占12.28%、7.13%,排在第二、三位。此外,其他平台的使用比例均未超过5%,另有61.05%的受访者从未使用过校园借贷产品。
受访者使用校园借贷产品的用途主要是改善物质生活(如购买数码产品、服饰、美妆产品等)者,占53.27%。基本生活支出、娱乐支出(如旅游、打游戏、聚会等)以及基本学业支出,比例分别为36.01%、23.81%、13.39%。此外,还有受访者使用校园借贷产品进行投资理财、校园创业、考证培训等。
调查中,有广东财经大学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一些大三、大四的同学用借贷产品创业,多是在校内或校外开一些小吃店或饮品店,其中有人借了十万元,最后连本带利赚了五六万元。
调查中,75.32%的受访者听过“校园裸贷”事件。77.31%的受访者认为“裸贷”事件中,“大学生自身”应负主要责任,其次是借贷平台和放贷方等。
对于校园借贷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65.7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或是对此“有印象但不清楚”,30.18%的同学表示“知道部分”,仅有4.09%的同学表示“清楚知道”校园借贷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
即便是使用过校园借贷产品的受访者中,也仅有6.91%的受访者表示清楚知道校园借贷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而表示不知道或者“有印象但不清楚”的比例高达55.55%。
借贷安全知识知晓度:超九成受访者不懂高利贷
调查中询问了受访者对高利贷判定标准的了解程度,有71.23%的受访者直接选择了“不知道”。实际上,根据最高法的相关规定: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可以认为年利率超过36%的为高利贷,而年利率在24%-36%视为灰色地带。
由此可见,超过90%的受访者都没有回答正确,体现出受访学生金融知识储备不足。
危机处理措施:少数受访者会向对方妥协
假如遇到逾期未还或者被放贷方威胁的情况时,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会找家人求助或者报警,分别占67.72%、66.43%。
值得注意的是,有4.21%受访者表示会向对方妥协,尽管不确定受访者的妥协是否会让他们做出不合适的行为或者受到伤害,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相对不足。另外有2.57%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别的校园贷借款还钱。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处理方式可能最终会使其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中,也需引起警惕。
总的来说,调查中反映出大学生对于校园借贷产品有一定的需求,但金融和法律知识储备却不足。因此,针对大学生普及金融和法律知识以及树立正确消费观十分必要。改善校园借贷环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大学生自身、学校、借贷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都责无旁贷。
数据说明
本次调查选取广州市内17所高校,采用街头拦截调查的方式,共回收855份有效问卷。受访者中,本科学生占69.71%,专科学生占30.29%;从年级来看,大一至大五的受访者分别占比27.88%、35.94%、28.00%、7.83%、0.36%;从性别来看,男生占39.53%,女生占60.47%。总的来说,调查对象涵盖了各类高校的大学生,女生与低年级比例略高。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亦轩



- 光年速递 | Nature新发现:AI投喂AI就像近亲繁殖;OpenAI测试新AI搜索功能SearchGPT...
- 光年速递 | 小米SU7 Pro版交付周期再缩短;特斯拉首次进入政府采购;阿里健康大药房海外店被曝售假...
- 情报 | 违规运营“团贷网”非法集资案一审宣判;腾讯一年关闭超40个项目;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被爆离职
- 情报 | 寺库公司被立案调查;钟睒睒再度成中国首富;吉利拟与雷诺成立合营企业公司
- 情报 | 腾讯地图宣布PC端将停止服务;大众汽车再度出售保时捷股份;58同城所持4440万股权被冻结
- 情报 | 花呗借呗原运营主体均已去除贷款业务;小米辟谣汽车发布会定档12月28日;咪蒙四部短剧全被下架或禁投
- 情报 | 字节跳动寻求以50亿美元出售沐瞳科技;小米在汽车研发投入超70亿;电视家发公告称绝对不跑路
- 情报 | 开课吧被申请破产审查;腾讯音乐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市场;京东快递将推全新保价服务
- 情报 | 京东闪付将于12月31日暂停HCE支付功能;黄光裕本月第四次减持国美零售;腾讯手游玄中记明年2月停运
- 情报 | ofo被恢复执行2276万;青年汽车资产被拍卖;特斯拉中国降价3天获3万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