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险企流动性亮黄灯 增资效应渐减已非万能药
【摘要】一些观点开始在市场上流传:有人认为,部分中小险企的净现金流为负,就意味着丧失了偿债能力;也有人预测,一些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急速下降,必然会引发新一轮增资潮。
除一年一度的财报之外,市场又多了一面可以多角度透视保险公司经营能力的镜子——偿付能力报告。随着近期各保险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陆续出炉,部分中小险企的短期甚至中期的流动性压力暴露无遗。
一些观点开始在市场上流传:有人认为,部分中小险企的净现金流为负,就意味着丧失了偿债能力;也有人预测,一些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急速下降,必然会引发新一轮增资潮。
“这些都是对偿付能力报告的片面解读甚至误读。”多位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险企在某一个时间节点出现净现金流为负的现象,并不能说明这家公司就一定面临偿债危机,具体还要看造成净现金流为负的背后原因。此外,在“偿二代”新监管体系下,增资已非解决偿付能力问题的“万能药”,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才是决胜的关键。
短期现金流告负
部分中小险企流动性承压
除被外界所熟知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之外,呈现在偿付能力报告中的另一个关键指标——净现金流,更是用以衡量保险公司流动性现状的重要标尺。
据记者梳理,截至目前,在已披露2016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保险公司中,有十余家公司存在净现金流流出的情况,且多为人身险公司。不仅仅是去年第四季度,据多家险企披露,在分三个情景对未来三年内现金流情况进行预测后,不排除未来几个季度内出现“净现金流为负”的压力。
部分中小险企时点性现金流告负,意味着他们中短期的流动性面临压力,但并不意味着偿债能力一定就亮起了红灯。沪上一家中资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不能简单将此画上等号,需要剖析造成这家险企净现金流为负的具体原因。
“保险公司的净现金指标一般由三个细分指标构成:业务现金流、资产现金流、筹资现金流。”上述负责人解释称,如果是业务现金流告负,那意味着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已显疲态,保费收入减少或退保支出增加,业务结构同时面临调整的压力;筹资现金流,则代表着时点性的融资能力。
相较而言,市场或舆论对保险公司阶段性、周期性资产现金流的认知,往往会出现片面解读。另一家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资产现金流是正的,一方面可能是这家公司恰好在此时点收回投资资产,并不能因此说明什么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资产荒"下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出口;如果资产现金流是负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公司在此时间节点恰好将资产都配置出去了,而如果资产现金流持续多季度、多年告负,则折射出这家公司可能存在"短钱长投"的资产与负债错配现象,在流动性管理上面临压力。”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分析称,如果只是资产现金流告负,险企可以通过资产变现等手段,来缓解短期的流动性压力。如果是业务现金流大幅流出而导致的净现金流为负,且情况持续,那么这家险企就将面临偿债危机。“当然,短期现金流不足只是偿付能力不足的一种极端和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果一家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只要现金流没问题,就能存续一段时间。”
增资效应渐减
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决胜关键
伴随着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新监管体系的实施,过去业务结构失衡、以资产驱动负债的部分中小险企,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流动性短缺压力。据记者了解,部分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逼近100%的监管红线。
如何扭转偿付能力困局迫在眉睫。有市场人士预测,在今年至未来三年内,保险业必然将掀起新一轮增资潮。这其实在各保险公司2016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便可管窥一二,部分中小险企已披露即将启动的股东增资计划。
但与“偿一代”时代有所不同,增资已非解决偿付能力问题的“万能药”,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才是决胜的关键。“在"偿二代"下,增资对防范流动性风险、对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改善作用,已经没有像"偿一代"时那么明显,优化资产配置、调整保费结构的作用可能会更大。”多位保险公司财务负责人道出了其中原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也向记者表示,增资是提升偿付能力充足率的重要方式,但增资要求股东具有相应的意愿,且要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对有些保险公司而言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而调整负债与资产的结构并进行更好地匹配,是解决偿付能力与流动性问题的长久之计。一位业内专家更是形象地将偿付能力问题比喻为“慢性病”:“增资是止痛药,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调理身体,前者只能缓解暂时的疼痛,后者才能治根"慢性病"。”
对此,有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支招称:“可适时通过调整资产配置,优先配置流动性较好、安全性较高的资产,如增加长期股权投资、另类资产投资等,减少资本占用从而提升偿付能力,满足流动性需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监管部门持续整肃中短存续期产品,全面实施“偿二代”的背景下,未来保险公司最大的挑战来自资产与负债管理。即在调整业务结构的同时,在满足流动性、收益率及业务增长等多个目标之下,如何通过资产端、负债端的良性互动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动态平衡。
来源: 上海证券报
财经光年
- 情报 | 蚂蚁消费金融发生工商变更;谷歌Stadia云服务被关闭;腾讯申请微信刷掌新商标
- 情报 | 违规运营“团贷网”非法集资案一审宣判;腾讯一年关闭超40个项目;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被爆离职
- 光年速递 | 孙正义重回公众视线;原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负责人程道放离职 ;上半年超万人离开证券业...
- 光年速递 | 极氪辟谣新版001本月发布;官方回应萝卜快跑定价争议; TikTok在海外开启本地生活业务...
- 情报 | 广汽菲克4个月仅卖2辆车;村镇银行更新APP后提现按钮消失;小鹏P7部分车型部分配置调整
- 情报 | 字节跳动与摩根大通合作将进军支付领域;粉笔港股上市发售价每股9.9港元;恒驰5将推送首次OTA更新
- 情报 | 快手辟谣拟收购小贷牌照;奇瑞汽车涉多起劳动纠纷案件;美团网约车放弃自营打车业务
- 情报 | 字节跳动已开启裁员;小米注销网络小贷牌照;富途控股推迟港交所上市
- 情报 | 阿里巴巴月底推出跨境出海平台Miravia;陆正耀库迪咖啡3亿成立供应链公司;亚马逊公司证实已开始裁员
- 情报 | 欧盟2035年起禁止生产燃油车;推特管理层大洗牌;广汽埃安拟于明年二季度申请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