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的新使命:监管正在谋求新的突破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中国银监会担负着232万亿元银行业资产的监管重任。当下,中国银行业已经跟两位数的利润增长说再见,规模扩张的阶段成为过去式。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银行业的发展也无可避免地走进了新常态。

  乾坤大挪移  ·  2017-02-26 10:20
郭树清的新使命:监管正在谋求新的突破 - 金评媒
   

中国银监会担负着232万亿元银行业资产的监管重任。当下,中国银行业已经跟两位数的利润增长说再见,规模扩张的阶段成为过去式。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同时,银行业的发展也无可避免地走进了新常态。这是银行业又一次的机会,但也可能是最大的考验。2月24日,郭树清,这位两度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从政履历和金融领域历练颇为丰富的学者型官员走进银监会,引发金融界广泛关注。这或许也表明,人们对中国金融行业监管和改革寄望颇多。

宏观地看,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总体平稳,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不过这不表示可以高枕无忧。去年银行业利润增幅徘徊在个位数,不良率基本保持稳定。然而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进入关键阶段,伴随僵尸企业的处置和过剩产能出清,一些金融机构潜在的还账风险有可能进一步显现;混业经营和各类金融创新背后,也可能隐含着没有穿透的交叉性金融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几经清理,互联网金融将近一年的持续整治,新的监管规则相继发布,应当说消解了很大一部分隐患,但违规现象依然存在,平台跑路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加之债券违约、影子银行、资产泡沫,无一不在累积风险。监管不容有一丝轻忽。

与此同时,实体经济仍在嗷嗷待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减,金融机构原本对坏账风险警惕有加,企业对资金的饥渴却更为强烈。求解融资难融资贵,企业降成本,固然有赖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但问题在于,中国间接融资比例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还要靠现有的金融体系。这种两难之局,郭树清恐怕多有理解——作为金融家,他曾执掌建设银行完成改制上市重任。在地方主抓经济,又曾先后任职贵州这样的西部省份和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山东。监管不能放松甚至需要强化,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还要提升。这意味着如何通过有效监管和指引,真正让银行支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而不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甚至落后产能和僵尸企业。

我们以为,监管者应以更为开放的姿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和产品创新,允许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面对金融混业和来自互联网公司的跨业冲击,银行业的创新压力大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这对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者需要权衡利弊,既推动创新与变革行为,又能恰当把握监管尺度,防止资金“脱实向虚”,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银监会及其执掌者郭树清如何下好这一盘大棋值得期待。

就整个金融体系而言,监管正在谋求新的突破。金融混业成为常态,金融分业监管格局下存在监管重叠,有可能损及市场主体的创新努力,却又无法避免监管盲区和空白,进而导致监管套利。因此,改革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已是顺应金融混业大势,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关键所在。做好跨行业跨市场的风险预警和处置,需要更默契的部委联动,一行三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尤其重要。郭树清的央行、证监会任职经历,对此亦颇有助益。

中国银行业处在一个迅速变革的时代,只有适者生存,适者就是改革者和创新者。改革与创新需要适合的土壤,需要容错试错的氛围,创造这样的土壤和氛围,需要积极有为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突破,尤其是,在国有体制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银行和银行家的创新动力问题,完整的制度设计显得尤为迫切。如果说我们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站位高远、立足当下、推进现代管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我们也同样需要这样一批银行家、金融家。他们可以和企业家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这些方面,监管者可以贡献更多。

来源:经济观察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乾坤大挪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