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情报局:上市系P2P平台9个月仅增3家 网贷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放缓
【摘要】互金资讯开启全新一天,金评媒带您看互金圈大小事。上市系P2P平台9个月仅增3家,上市公司急退热;网贷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放缓,平均借款期限再次拉长。
政策监管
银监会两周连发七道令 理财、投资等业务将成监管重点
短短不到两周时间,银监会密集发布7个文件,剑指强化银行业风险管控,促进银行业去杠杆。梳理上述7份文件发现,从监管的业务类型看,过去几年银行业突飞猛进发展的同业业务、理财业务、投资业务等将会是今年监管的重点。不少分析人士预计,此前资产规模快速膨胀的中小银行因此将面临较大的被动调整压力;其次,银监会今年还特别强调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行为约束和处罚管理,多个文件里均有涉及各类从业人员的行为要求。
沪港深基金投资比例新规或将出台 不再允许空仓港股
近日,关于沪港深基金正在研究针对港股投资比例新规的消息,在基金行业不胫而走。据了解,一家基金公司的相关产品报会时,被告知新规目前正在研究。而多家基金公司也表示之前已听到新规传闻,新规或要求沪港深基金在港股投资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下限,若是此新规出台,这也意味着沪港深基金未来对于港股配置不能随意空仓。不过,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新规也还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并没有最终定论。
行业动态
涉P2P等类金融挂牌公司被要求现场检查
近日,全国股转系统向主办券商下发通知,要求各家主办券商于2017年4月19日前,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公司等具有金融属性的挂牌公司,以及通过子公司或其他形式开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即P2P业务)挂牌公司开展一次现场检查,并于2017年4月30日前将现场检查报告提交至公司监管员处。
上市系P2P平台9个月仅增3家 上市公司急退热
受监管影响,涉足P2P业务的上市公司多受影响,有些快速剥离,有些静待其变,2014年、2015年上市公司和P2P热络互助的喧嚣已过。进入2016年后,随着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上市公司P2P平台的规模也出现了增长迟缓的现象,其中,自2016年8月发布《办法》以来至今,9个月时间里上市公司系P2P平台仅累计增长3家,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
网贷平台P2P业务拆分忙
在网贷监管框架尘埃落定后,平台也开始为了合规拆分一些业务。4月13日,人人贷开发了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平台——“人人贷网贷理财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承载U计划、薪计划、散标和债权等P2P资产。值得一提的是,自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以后,为了合规,各家平台都在积极行动,也掀起了一阵拆分P2P的潮流。比如,凤凰金融、陆金所、网信理财等多家平台都已将P2P业务进行拆分。其中,陆金所、凤凰金融、网信理财分别将其P2P业务拆分到陆金服、凤凰智信、网信普惠。
网贷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放缓 平均借款期限再次拉长
日前,网贷之家发布《P2P网贷行业2017年3月月报》显示,3月份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41%,环比下降了10个基点,同比下降了222个基点。对比此前数据发现,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继续下行,但下降速度已有所放缓。在收益率下降的同时,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还在拉长。数据显示,3月份网贷行业平均借款期限为10.01个月,环比拉长0.8个月,同比拉长2.68个月。经过2月份平均借款期限缩短后,3月份平均借款期限再次拉长。
55家P2P网贷平台与保险公司达成合作 履约保证保险最受欢迎
2014年开始,保险进入P2P网贷行业。2015年,出于对增信的需求,引入保险保障的网贷平台数量出现大幅度增加。截至2017年3月底,与保险公司合作的P2P网贷平台有55家,其中有33家保险公司介入到P2P网贷行业的具体保险业务中,险种达16种,其中履约保证保险最受平台欢迎。去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中,银监会表示,“在政策安排上,允许网贷机构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担保或者与保险公司开展相关业务合作”。目前为止,进入网贷行业开展业务的保险公司有中国平安财产、太平财险、长安责任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华安保险、阳光人寿、众安在线等33家保险公司。
同业负债占比逼近上限 中小银行面临摆脱“同业依赖”
做大同业负债,扩张同业资产,过于依赖同业渠道,从而实现扩张规模、利润增长的商业银行,正在遭遇“三套利”清理的寒霜,而中小银行将首当其冲。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要点》,银监会此次整治的一大重点是,商业银行是否存在同业融入资金余额占比负债总额超过三分之一的情况。而部分城商行、中小股份制银行,仅同业存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等同业负债,就已接近甚至超过30%,而这还未纳入同业存单。
热门观点
央媒:金融监管必须拒绝父爱主义,保持整治金融乱象高压态势
一场以整治乱象、防控风险为主旨的监管风暴正席卷我国金融业。金融监管部门不仅加大了对违规机构的处罚力度,处罚节奏也明显加快,同时全力补足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金融监管必须坚持监管姓“监”,拒绝“父爱主义”,要从监管制度、市场准入、现场检查、信息披露、监管处罚和责任追究等薄弱环节补足短板,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金融监管要敢于亮剑、敢于碰硬,勇于“揭盖子”“打板子”,坚持严罚重处,保持整治金融乱象的高压态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备受追捧的消费金融 最终是一家独大还是多头并立?
目前,在消费金融市场主要有三股力量,分别是以京东白条、蚂蚁金服为首的电商系;捷信、中银为首的银行系;以及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为首的产业系,它们似乎早已看清其中的套路,率先入局,攻占城池,相互博弈。所有的入局者均野心勃勃,但真正拥有用户平台,却并不多见。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率先入局者有的已经开始尝到甜头,当然也不乏依旧处于亏损的状态的平台。
不过,这只是一个开始,战争的号角才刚刚吹响。随着用户习惯的培养以及目前整个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和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在中国的渗透率依然较低,未来消费金融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国内的消费金融最后会不会是一两家胜出,还有待商榷,群雄逐鹿或者并存起家的可能性更大。
汇财经
- 情报 | 涂鸦智能预计7月5日在港交所上市;阿里女员工被侵害”案一审宣判;Netflix本周将进行新一轮裁员
- 情报 | 违规运营“团贷网”非法集资案一审宣判;腾讯一年关闭超40个项目;威马联合创始人杜立刚被爆离职
- 情报 | 张飞出行被曝押金难退;小音咖拖欠课时费超9亿元;抖音将推独立种草App“可颂”
- 情报 | 知乎回应“新一轮裁员”;爱彼迎将关闭中国本土业务;寺库网创始人李日学撤回私有化要约
- 情报 | 豆瓣完善实名制注册;45家银行保险机构被通报;App Store或将下架近3000款半活跃App
- 情报 | BOSS直聘预期12月22日起在港交所主板正式交易;FF91预计明年4月交付;雷丁汽车被指拖欠货款发不出车
- 情报 | 华为投入研发金额全球排名第四;蚂蚁集团否认重启IPO;飞书国内业务短时间无法盈利
- 情报 | 腾讯收购黑鲨科技搁浅;盒马旗下邻里业务再关两城;学而思模仿东方甄选搞直播带货
- 情报 | 2023年已有9家公司遭港交所除牌;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协议将被审查;字节启用季度OKR考核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第三季度首次产生收入;网易公开举报雀巢;车评人爆料小米汽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