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股配置信心不断增强 公募基金自购热情高涨
【摘要】从自购行为来看,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与权益类市场相关的产品。5月份,9次自购中5次为偏股型基金。对比前4个月,公募基金自购合计旗下偏股型基金仅7次,其中2只为上半年最受市场追捧的沪港深主题基金。若剔除两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基金公司自3月中旬至4月底,均未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基金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5月份自购次数和金额集中在A股市场,反映了基金公司对后市相对乐观的态度。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从自购行为来看,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与权益类市场相关的产品。
近来产业资本涌现“兜底式”增持,公募基金同样也显现出空前的自购热情。数据显示,5月份8家基金公司自购旗下基金9次,自购金额超2亿元,接近前4个月总和的一半。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基金公司具有规模效应的自购行为一方面起到带旺新基金发行的作用,另一方面反映出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配置的信心在不断增强。
自购次数和金额双双大增
今年年初“委外”潮退后,公募基金自购热情也随之消退,自购次数和金额更无法与去年相比。然而,5月份尽管基金发行陷入“冰点”,行业却显现出一波自购的热潮。
在5月份的小高峰前,公募自购几乎停滞不前。2016年四季度,公募基金扎堆发行发起式基金对接委外资金,基金自购次数大幅增加。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基金自购次数多达52次,累计自购金额超11亿元。不过,进入2017年,去通道新规出台后,委外大潮退去,公募基金自购次数随之骤减。今年前4个月公募基金自购次数共计13次,累计金额仅5亿元,自购次数和金额均较去年四季度相去甚远。
进入5月份,股票市场不断探底,但公募基金自购次数和金额突然双双大增。数据显示,5月份8家基金公司合计自购旗下基金9次,合计自购金额2.15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从自购行为来看,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与权益类市场相关的产品。5月份,9次自购中5次为偏股型基金。对比前4个月,公募基金自购合计旗下偏股型基金仅7次,其中2只为上半年最受市场追捧的沪港深主题基金。若剔除两只沪港深主题基金,基金公司自3月中旬至4月底,均未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基金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5月份自购次数和金额集中在A股市场,反映了基金公司对后市相对乐观的态度。
“抱团”新热点
通过数据比对不难发现,这轮自购风潮同样伴随着基金发行“最困难的时期”。今年以来,市场上共有15家基金公司未发一个新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5月30日,5月新基金成立数量为51只(A/C份额分开计算),首募规模合计175.88亿份,与4月新基金335.65亿份的首募规模相比,环比下滑47.6%。5月单只新基金平均首募规模仅为3.45亿份,更是创下自2006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大批新基金的首募规模则刚刚迈过2亿份门槛。
为了呵护为数不多的次新基金,公募5月份这一轮自购的5只偏股型基金均为新发行基金。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动用自有资金自购旗下基金的原因有多种,但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与投资者风险共担,提高投资者信心,助力旗下新发基金发行。
“基金公司较大幅度提高对偏股基金的回归力度,主要是基于A股市场最艰难时刻已经过去的判断;与此同时,经过一轮‘漂亮50’的行情后,市场也需要发行创新产品,寻求新的抱团热点。”沪上一名权益类投资总监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他认为,随着经济企稳以及监管政策推进,6月底是较好的左侧布局机会。中金公司最新报告也指出,随着股市估值中枢不断下降,特别是前期成长板块的估值逐渐下探至历史底部区域,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A股正处于增加配置的窗口期。
当被问及中小投资者是否应该跟随机构行为,上述权益总监意味深长地表示:“在3000点过分悲观和在5000点过分乐观同样危险,对市场抱有长期投资的理念才是获取稳定收益的基础。”
(编辑:杨少康)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白着呢

- 非洲手机市场变天了!小米、realme轰开传音手机堡垒!
- 药企跨界美妆的故事,有点讲不下去了
- TCL中环发布年度报告,2025年首季度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 2025 年亚洲金融科技独角兽名单公布,Matrixport、Hashkey均上榜
- 喜报!王世平获“2024年无锡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 2025年4月28日圆梦终章:泓基控股最高限度开放二级市场原始股权置换及抛售 ——泓基控股携手香港港交所释放全民持股共同富裕政策红利
- 此物不只应天上有!宇航级民用食品如何惠及万千消费者?
- 宝付支付再获殊荣,以数智科技赋能电商企业创新发展
- 哈尔滨银行 2024 年报出炉:多维发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圆梦之路已然开启,全民持股担当泓基控股开启二级市场抛售赋能共同富裕,释放全民共享红利


- 情报 | 造车新势力10月份销售平淡;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蔚来整车工厂生产暂停
- 情报 | 绿驰汽车被吊销营业执照;正畸品牌「微笑公式」被曝倒闭清算;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近4.7亿
- 光年速递 | 紫光集团宣布更名为“新紫光集团”;雷军将重新主持手机发布会;萝卜快跑无人车售价仅20.46万元...
- 情报 | 理想汽车计划进军自动驾驶卡车领域;AI龙头第四范式完成港交所聆讯;百川大模型API将于9月20号上线
- 情报 | 京东金融定期还款业务关闭新增任务服务;亿家拼APP被认定传销;重庆蚂蚁消金增资方案出炉
- 情报 | 威马汽车再次大规模降薪;特斯拉炒币亏损1.7亿美元;宝马锂供应商拟赴美借壳上市
- 光年速递:Meta为AI花数百万美元购买明星声音授权;Character.AI核心团队并入谷歌;英伟达回应新款AI芯片推迟发布
- 情报 | 腾讯地图宣布PC端将停止服务;大众汽车再度出售保时捷股份;58同城所持4440万股权被冻结
- 情报 | 新东方在线回应东方甄选APP投入使用;慧聪网已有员工陆续离职;证监会强制执行乐视网2.4亿罚款
- ESG每周资讯 | 碳市场行业纳入优先序:水泥、电解铝和钢铁行业因成熟度高被列为优先纳入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