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海外专家的5点建议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为什么互联网金融没被叫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互联网金融在帮助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推动普惠金融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加强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行业更加健康有序,从而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专栏作者     蔡凯龙  ·  2017-07-25 11:00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海外专家的5点建议 - 金评媒
作者: 蔡凯龙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为什么互联网金融没被叫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互联网金融在帮助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推动普惠金融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

蔡凯龙推荐:一周前,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随后就有人在媒体上提出“互联网金融进入寒冬”、“互联网金融失宠”的论调。 这是对会议精神的误解和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误判。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发生的。 早在2016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主旨就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20173月,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上周的金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这是延续政府一贯的主张,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互联网金融需要监管,这是国内外业界的共识。我们需要领会会议精神,而不是过度渲染,更不该哗众取宠。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没被叫停?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互联网金融在帮助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推动普惠金融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加强监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行业更加健康有序,从而达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值得赞许的是,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中国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笔者上周在上海参加朗迪金融科技全球峰会,见证众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中国取经。对比2年前,笔者参加纽约朗迪峰会,看到更多的是中国业者带团去学习。中国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全球领导者。 

当然,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同时,我们的业界和监管还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国外很多先进的做法可以作为参考, 因此笔者编译并推荐国外监管专家Alexander Dunaev为金融科技监管提出的看法和5点中肯的建议。 

正如文中所说“全世界都有明确的共识,那就是需要通过监管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我深信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在监管的指引下将继续前行。 

编译正文: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简要地总结了美国政府的监管方式:“经济运行,则征税。经济持续运行,则监管。经济停滞,则补贴。”以英国为例,金融科技的产值可达到大约70亿英镑,并且可以为大约六万人提供工作。这个行业正如火如荼。当然,除了直接的经济影响之外,人们还要考虑到金融科技更广泛的经济影响,例如降低信贷或保险的成本,扩大普惠金融,降低汇款、支付和投资的金融交易成本。 

当然,任何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失误。金融科技在全球发生过几个案例: 中国不断增长的P2P贷款衍生了庞氏骗局,比特币用于黑市交易,Lending Club误导投资者导致公司创始人的离职等等。 尽管如此,这些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无可厚非的。监管有责任来遏制过度行为、精简司法框架,并为多元化且快速上升的金融科技行业制定发展的方向和规则。

对此,全世界都有明确的共识,那就是需要通过监管来确保长期的、可持续的增长。 去年年底,美国财政部下辖部门——货币监理署(OCC)提出,为非存款银行产品和服务创建联邦法规。这将是一个重大变革,因为目前非存款银行产品和服务属于州法管辖,而每个州都有不同的法律。 这个变革可以降低创新金融服务行业的进入门槛。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Mark Carney)最近强调,需要建立完整的基础设施来支持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 

通过我从巴西、欧盟、中亚的金融服务行业监管获得的一手经验,我认为有一些明确的步骤可以推动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1与行业的清晰沟通

虽然这可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监管机构而言,与金融科技行业保持畅通的交流以尽可能地了解行业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显然行业只是监管所听取的其中一个声音,但在技术和经济变化迅猛的环境下,获得第一手信息就是有意义的。 这或许有助于监管机构优先考虑并着重解决战略问题。 

2共享监管职能

尽可能地,监管职能也必须被共享。金融科技的范畴涵盖了多个行业:消费者和企业贷款、保险、支付等等。 根据我们的经验,在功能上划分监管是有意义的。 例如,中央银行或消费者保护局对银行的消费贷款进行管理,应该同时对金融科技活动的类似领域进行监管。 从对消费者保护一视同仁的角度来看,这是有意义的。对反洗钱(AML)和了解客户(KYC)信息披露和收集措施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也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的。 此外,结合金融科技与主流金融服务一起监管,把金融科技置于监管关注的中心。

3专注于创建新的基础设施

任何政府都应该积极地为马克·卡尼(Mark Carney)所说的新型金融服务公司的“最底层的基础设施”进行宣传、赞助和推广。这种类型的基础设施由于规模大,即使企业共同投资都会负担很重,但对任何国家来说,它的潜在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重点基础设施领域应在支付、结算、识别和数据访问等方面。在这个问题上,主权战略思想的全球最佳范例之一,无疑是印度的Aadhaar——一个拥有十多亿注册者即全国大部分成年人口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这个庞大的项目加上国家最近在废除大额现金的变革,实实在在地通过积极鼓励普惠金融而改变数亿民众的生活。 

4分享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

尽管基础设施的创建显然是需要的,但对全球监管者而言,有一个触手可及的推动工业优势竞争力的捷径。首先,最重要的是赋予公民对主流金融服务(银行,保险公司)和电信公司等大型在业人士持有的数据的所有权。可以通过强制将这些信息共享给第三方,但这显然需要得到最终数据所有者的明确同意。虽然这一方面使得主流金融服务和电信公司能够通过数据获利并获得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但这也使得金融科技公司能够专注于他们所做的最好的工作:部署尖端技术和针对市场低效率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共享的最好实例是欧盟的PSD2指导意见,迫使银行通过API向第三方开放交易数据。这一举措显然是值得称赞的,值得全球其他监管机构参考。 

5规划5年路线图

监管的不确定性是限制行业发展主要的阻碍因素。首先,这种不确定性阻碍了资本流入行业,从而造成了估值缩水。这进一步阻碍了由于不确定性增加而导致的资本再投资。需要强调的是,在金融科技领域,拥有技术知识的全球玩家可以选择性地跨国家和地区扩展业务。在所有其他情况相同的基础下,这些公司将一直投资于具有最透明的道路规则的国家。这意味着,那些政策左右摇摆模糊不清的国家正陷于一个岌岌可危的境地。 

金融科技行业的未来不会仅仅因为市场化和技术革新而改变。政府通过促进金融科技进步、引导其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改变未来金融科技最关键的因素。

本文由Alexander DunaevFintech Weekly杂志撰文编译。

(编辑:田跃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蔡凯龙

著名财经评论员,金融科技专家,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前火币集团首席战略官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