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岭之后,行业或迎来白银时代
【摘要】龙头们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行业到底怎么了,还有没有明天?对投资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该注意些什么?别急,一个一个来。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龙头们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行业到底怎么了,还有没有明天?对投资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该注意些什么?别急,一个一个来。
昨日(7月27日),红岭创投方面发布消息,称将在三年内将P2P业务清盘。消息一出,一些业内人士感受到阵阵凉意。在很多人看来,若上周的陆金所“债转”恐慌属于投资人信心不足,这次的红岭创投热点似乎便属于创始人信心不足了。本周一,笔者曾发文《陆金所之后,谁是下一个》点评陆金所事件背后的行业警示意义,有读者针对标题所问在文后留言称“红岭创投”,没想到一句戏言成真。想想也是几分感慨。
龙头们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究竟是谁的问题?行业到底怎么了,还有没有明天?对投资者而言,又意味着什么,该注意些什么?别急,一个一个来。
行业信号:大额标模式的终结
对龙头而言,一举一动,都是行业信号。作为大额标模式的标杆性企业,红岭创投的退出具有强烈的信号意义,为网贷大额标模式画上了一个句号。
就网贷行业而言,一直有大额标和小额普惠标两种模式,两种模式,两种结局。
网贷发展初期,大多数的创业者平台搞不定大标资产,唯有从小微客户等传统金融机构不太瞧得上的缝隙性业务着手,找到立足之地和发展空间。这部分用户缺乏征信数据,为了进行风险评判,便不得不借助社交、兴趣、交易记录等行为数据。没想到跌跌撞撞中,最终发展成为所谓的大数据风控,终于趟出了一条小额普惠的发展路径。
而少数平台,有能力搞定大客户,不愁资产,也不必过度担心风控。可以把更多地精力放在资金端获客上,能够更好地抓住行业机遇窗口期,获得腾飞式发展,并最终成长为行业龙头。红岭创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他互联网巨头的理财平台,其实走的也是这种模式。
在粗放式发展和野蛮生长阶段,大家各凭本事,两种模式并无优劣之分。只是,从监管将行业定位于“小额普惠”的那天起,两种模式便已分出了胜负。
信号其实出现地不算晚。自从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网络借贷平台……,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的原则后,网贷行业小额普惠的定位便已经初步明晰。2015年12月出台的《网贷行业征求意见稿》和2016年8月出台的《网贷行业暂行办法》只是对行业定位的进一步明确。
自此,大额标模式与开始行业定位格格不入,大额标平台的结局便已注定:要么退出,要么转型。
平台视角:离开,才是更好地选择
履霜,坚冰至。对龙头而言,并非没有看到转型的信号,只是转型,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传统金融机构一向被批评“瞧不上小客户”,站在金融机构自身的角度,其实无可厚非。有能力做亿级的生意,自然没意愿照顾万元级的小客户,毕竟资源是有限的。大型企业与小微客户,风险特征不同,业务模式不同,所需的流程和资源配置也不同。一套人马,往往做不了两套业务。
所以,商业银行早在2007年前后就普遍成立了中小企业部,近几年又陆续成立普惠金融部,既便如此,已经习惯大客户模式的银行业,在普惠金融发展上依旧与互联网金融巨头有着明显的差距。非不为也,实难为也。
我想,对于习惯大额标的网贷龙头而言,面临的转型困境与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难题并无二致。只是,对商业银行而言,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属于锦上添花,对于网贷平台而言,发展普惠金融业务慢慢变成了唯一的选择。今年7月15日,网贷平台与地方交易所合作模式被斩断,大平台纷纷下降交易所合作产品,信号意义便已非常明显,大额标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既然成了唯一的选择,对于大额标平台而言,便要面临转型和退出的两难选择。
选择转型之路,意味着留在行业内部,也就要遵循小额普惠的定位,把在大额模式中的资源禀赋和积累的优势系数抛弃,从头再来,从零起步,一点一点去积累小额标(主要是消费金融标)的资源和优势。
选择退出,放弃网贷平台的身份,便要放弃在网贷行业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和理财客户资源,好处是可以保留其在大额标模式中积累的资源和优势。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从头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已经是难上加难。毕竟,消费金融业务,早已巨头环伺、竞争激烈,个别细分领域更是红海一片。若没有雄厚的客户基础和优质的消费场景支撑后进者几乎没有胜算。
所以,对大额标巨头而言,现在开始转型已然意义不大,放弃网贷平台的身份便是理性的选择,起码还能专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柳暗花明,行业或迎来白银时代
既然是平台自身的理性选择,便不必惊慌,也无需过度解读。对行业而言,一种模式终结后,另一种模式便成了主流,方向更为明确、资源更易聚焦,未必便是一件坏事,因此而看衰行业,并无必要。
外部因素看,大标模式的终结,不仅仅影响大额标平台,互联网巨头的理财平台也纷纷下架相关产品。意味着,短期内市面上可投资理财资产规模会出现大幅的缺口,为小额标P2P平台带来机遇窗口期。
举个例子,随着互联网巨头纷纷下架交易所理财产品,市面上年化收益率6-8%的理财产品大幅减少,对投资者而言,要么回归5%左右的银行理财,要么选择9%左右的P2P理财产品。有些人固然回流银行理财产品,但可能更多地人会选择P2P产品,给整个行业带来更高的资金和流量。
内部因素看,大额标的下架也会加速行业内部分化:
一方面是行业开始面临短期的资产荒,甚至一度出现交易量的普遍性下降(大额标的减少形成的资产缺口,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补足),这个时候,交易量指标成为检验平台发展空间和后劲的试金石,谁能越快止跌甚至逆势回升,便有更大的潜力。
另一方面,行业终于能专注小额标业务(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贷款),没有了大额标的“干扰”,平台间的优势和实力对比更加清晰明确,各种资源会加速向实力更强的平台集聚。
对投资者而言,只需静静等待一段时间,等着新的行业优胜者脱颖而出,在此期间,可重点关注两个指标,交易量和逾期率。
更低的逾期率、更快的交易量增速,可能意味着平台在行业分化过程中占据了更优的位置。
(编辑:郑惠敏)
来源: 零壹财经 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