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市场 理财平台的价值回归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据零壹财经统计,2017年7月,网贷行业活跃借款人数估计在466万人左右,环比增长5.2%,较去年同期增长2.8倍。投资人数则在453万人左右,环比减少1.0%,同比增长约9.0%。同时,P2P网贷平均投资利率也连续4个月上升。

  颜汐  ·  2017-08-02 09:30
从数据看市场 理财平台的价值回归 - 金评媒
来源: 零壹财经 洪偌馨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翻看7月份的P2P网贷数据,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变化。 

据零壹财经统计,2017年7月,网贷行业活跃借款人数估计在466万人左右,环比增长5.2%,较去年同期增长2.8倍。投资人数则在453万人左右,环比减少1.0%,同比增长约9.0%。同时,P2P网贷平均投资利率也连续4个月上升。

简单来说就是“僧多肉少”,网贷行业的借款人数历史上首次超过投资人数。 

根据零壹财经的统计,近一年以来,特别是今年3月开始,随着各大平台陆续对接大量小额信贷资产,借款人数量呈现迅猛增长,7月首次超过投资人数,而后者基本维持在400至450万之间。 

这个变化正好印证了我最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理财平台的价值回归。 

找钱难、资金贵,近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互金从业者跟我交流时表达除了对于资金的焦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朋友所处的公司基本都属于这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它们尚且如此,其它公司的境况恐怕也不会太好。 

互金企业构筑的竞争壁垒从前几年倚重的资产端又逐渐偏向理财端,事实上,这种价值的回归也从另一个角度揭示出了互联网金融公司缺少牌照资源和商业模式本身的不足。 

2016年7月20日,原P2P平台美利金融发布公告称,当天起便停止线上理财平台的运营,专注资产端开发。平台将在当日对所有用户账户进行本金和收益结算,并退回至用户账户。 

美利金融这一举措可以被视为当时的互金公司,尤其是创业公司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自我定位:那就是商业模式偏重,但业务利润较高、大机构涉足较少的资产端更有机会。 

当然,优质资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机构都是稀缺资源。但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资产端的重视确实由来已久,“资产荒”的主旋律基本从2014年一直“霸屏”到了2016年。 

追根溯源,互金行业的“资产荒”也源于,更早几年,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唤醒了大量的投资需求,一时间各类P2P和互联网理财平台遍地开花,但相对应的投资标的却开发不足。 

再有心可以看一下,如果说2012、2013年P2P是资本追逐的焦点,那么2014、2015年互金行业最“吸金”的创业项目大把都是专注资产端或者资产端能力比较强的公司。 

比如,在2014年一年内完成了A、B两轮融资的乐信和同年完成了4轮融资的趣分期,都是当时资产端相对有优势的典型代表。此外,手机贷、用钱宝等以现金贷业务为主的企业,也都是在2015年前后获得了多轮融资。 

其实,二季度以来,理财端的价值回升早有端倪。 

除了互金行业的监管政策不断收紧、落地之后导致P2P平台业务模式受限,更重要的是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都在趋紧,原本流入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机构资金开始逐步后撤。 

机构资金进入互金行业的主流模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助贷”(或叫,联合贷款),另一种是公募/私募ABS。 

上周写过飞贷出现贷款提现困难的情况就是前一种模式下的典型例证(传送门:《资金的“焦虑”》)。原本以助贷模式为主、倚赖银行资金的飞贷,一旦被机构“断粮”便深陷窘境,“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事实上,近两年因为强调金融科技的概念,希望与传统金融机构或行业巨头合作,倚重资产端、忽略资金端的平台不在少数。这也一度被认为是金融科技公司的最好出路。 

但眼下看来,这恰恰成为金融科技公司们最大的软肋。 

近日,银监会已经开始摸底、调研所谓的“联合贷款”模式,从我获得的文件内容来看,监管部门瞄准的目标基本囊括了所有跟银行业机构合作的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公司。 

例如,文件中对于合作机构的定义为:“贷款人在进行互联网贷款过程中,与贷款人联合放款、客户营销、风险分担、风险数据等方面提供支持和进行合作的各类机构。” 

该文件对联合贷款模式下合作机构的资质提出了要求,基本市面上的互联网金融(或金融科技)公司都被排除在外了。“联合贷款的合作机构应该限定于经银监会批准设立,持有金融牌照并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一度被某交易所“窗口指导”、暂停审批的互金ABS(公募),今年刚刚出现复苏的迹象,眼下也陷入了“资金荒”。事实上,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ABS,大部分的优先级资金都是来自银行业金融机构。 

“就算获批了,售卖也是个大问题。”一位参与多笔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资产ABS发行的券商朋友告诉我,从二季度开始,优先级资金越来越难找。好不容易批下来一笔,卖出去又要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融资渠道多元化的观点并不新鲜,但当成本低廉、品牌出众、量大稳定的机构资金摆在面前时,大部分的互金公司都选择了“抱大腿”。但事实证明,命运还是握在自己手上最稳妥。 

最近,一些资金充裕的P2P平台又开始做起了“导流”业务。几年前被放弃的旧生意,突然又焕发了新的生机。毕竟,经过这几年P2P的轮番“降息”,来自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成本差距缩小了不少。 

前几日,红岭创投在宣布清盘之后的转型计划时也提到,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红岭创投只发一百万以下的小额分散,基于车贷、房贷的标的;未来可能有其他第三方优质资产端合作推荐的资产。 

新的周期,平台理财端的价值又获得重估的机会。

(编辑:郑惠敏)

来源: 零壹财经 洪偌馨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颜汐

金评媒责任编辑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