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转身走向特斯拉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自此,雷军或许不再被人称为「雷布斯」,而是会被人们成为「雷斯克」。

  孟永辉 原创  ·  2024-08-06 09:58
雷军转身走向特斯拉 - 金评媒
作者: 孟永辉   

 

如果对「手机时代」的小米进行总结的话,乔布斯以及他所带领下的苹果,无疑是雷军学习的对象。

 

无论是小米全生态的搭建,抑或是小米手机的发展历程,我们都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小米身上透露着苹果的影子。

 

当「手机时代」落幕,特别是当造车成为了几乎所有的手机玩家们布局的新方向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开始彻底走向了马斯克以及他所带领下的特斯拉。

 

当小米SU7的发布会开始之际,其实,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雷军以及小米的变化。

 

无论是从雷军的穿着上,还是从发布会上的调性上,我们都可以看出,雷军正在向特斯拉看齐。当小米SU7开始真正进入到交付的阶段,我们更多地看到了这种迹象的发生。

 

无论是雷军对于小资美女们的「收割」,还是洗车神器,乃至是拍立得等产品,我们都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雷军业已将流量的视角从「手机时代」的宅男,转移到了「造车时代」的美女。

 

同样地,如果我们将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的打法,与特斯拉结合起来看待的话,不难看出,雷军正在告别「手机时代」的榜样——苹果,转身走向了「造车时代」的榜样——特斯拉。

 

 

当特斯拉开始风靡的时候,其实很大一部分的粉丝和拥趸,其实正是雷军现在正在经营的粉丝群体。

 

要知道,那个时候,开上一台特斯拉,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象征。

 

我们不断地看到亮丽的美女从特斯拉走下的画面,我们不断地看到美女与香车特斯拉合影的画面。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特斯拉一度成为了一种小资生活的代表。

 

当雷军开始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我们同样看到了相似的场景,正在小米的身上发生着。

 

无论是小米SU7的定位,还是雷军结合小米SU7相关的推广,我们都可以看出,一场与特斯拉相类似的流量收割,正在小米身上发生着。

 

对于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来讲,其实是需要沿着特斯拉的脚步前行的。

 

原因在于,现在的造车市场,早就已经过了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转而进入到了以实际销量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率先入局的造车三剑客来讲,还是以吉利、长城为代表的老牌车企来讲,无一不再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销量的比拼上。

 

如何在销量上实现破局呢?

 

这其实是和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完全不一样的打法。

 

我们都知道,在资本主导的时代里,对于造车玩家们来讲,他们并不需要去讲究车辆的销量,而仅仅只是需要通过概念和噱头来赢得资本的关注和青睐即可。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在造车刚刚风靡的时候,有那么多的PPT造车项目的出现。

 

当资本的红利不再,仅仅只是依靠概念和噱头,开始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真正以真实的销量来实现自我造血,而不再仅仅只是依靠资本输血来获得发展,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造车玩家们的新选择。

 

对于入局时间并不太早从小米来讲,更是如此。

 

虽然雷军曾经说过,小米现在在用自有的资金造车,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其他业务线的输血来进行造车项目,并未实现造车项目的造血,那么,如果小米汽车难以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自我造血模式,它非但无法成为小米的新未来,甚至还将会成为小米迈向一个更高台阶的负累。

 

于是,为了实现小米汽车的自我造血,我们看到了一场向特斯拉看齐的新发展动向的发生。

 

上文我们所提到的雷军将流量的视角转移到年轻小资美女的现象,正是这样一种发展模式的真实再现。

 

 

事实上,雷军选择这样一个群体作为小米汽车的种子用户,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米手机的发展过程当中,看成一丝端倪。

 

我们都知道,当小米手机开始上市的时候,大部分的米粉,其实是在校的大学生群体。

 

虽然这些群体的消费能力并不及已经工作的上班一族强大,但是,他们对于新生事物却有着一种较为开放的态度。

 

正是因为如此,小米手机才将目标群体聚焦在了他们身上。

 

实践证明,雷军以及小米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一群体,不仅让小米手机在手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甚至还将小米手机根据他们延伸出来了一个系列。

 

可以说,年轻的屌丝群体里,为小米撑起了一片天,并且真正让小米在手机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当造车时代来临,特别是当雷军带领着小米以并不是绝佳的时间点杀入到造车的赛道上,若想要站稳脚跟,甚至可以和业已在造车赛道上浸淫多年的先发玩家们分庭抗礼,同样需要找到它的种子用户。

 

同小米手机将种子用户放在了年轻大学生的身上不同,我们看到的是,这一次小米开始模仿特斯拉,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年轻小资的美女身上。

 

其实,雷军将目光聚焦在这一群体身上,是有着非常多重的考量的。

 

首先,这一群体其实是自带流量的。

 

除了这一群体本身所携带的流量之外,她们更多地有一种自我推介,彼此影响的力量。

 

可以说,通过这一群体,小米汽车可以产生链式的传播效应,通过一台小米汽车,可以影响到两个,乃至更多的消费者。

 

其次,这一群体其实是有消费潜能的。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化妆品的消费上,看出一丝端倪。

 

对于很多的化妆品公司来讲,正是俘获了这样一批群体,才让他们的产品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再次,这一群体其实是已经被特斯拉印证过的。

 

我们都知道,特斯拉之所以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它找到了一大批有能力买特斯拉,并且对特斯拉非常认同的消费者,而这些消费者恰恰是现在小米主要关注的这一群体。

 

透过特斯拉的案例,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只要能够沿着同样打法进行落地和实践,必然将会给自身同样找到成功的基点。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雷军开始不断地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特斯拉曾经关注的这一群体的身上。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能够将这一消费群体经营好,那么,小米汽车等于找到了曾经的小米手机找到的种子用户,小米汽车同样可以复制小米手机曾经的成功与辉煌。

 

 

如果说,雷军对于特斯拉在用户群体的定位上的模仿,让小米汽车找到了「第一桶金」的话,那么,小米汽车本身的产品定位以及它的产品链,同样让他看到了这一群体更大的发展潜能。

 

我们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玩家们会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造车的赛道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玩家会倾尽全力来造车呢?

 

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手机的消费天花板迫近吗?非也。

 

我认为,之所以会因为有如此多的玩家投身到造车的赛道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造车本身拥有着手机无法媲美的潜能和发展后劲。

 

首先,小米汽车本身有着远比手机还要强大的产品生态边界。

 

我们都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几乎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围绕着手机,我们看到了衍生出来了一系列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和服务。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米手机的身上,看出一丝端倪。

 

可以说,现在小米的产品生态,就是一个围绕着手机这个中心的生态。

 

如果说,手机造就了今天的小米的话,那么,小米汽车,则可以造就一个明天的小米。

 

可以说,小米汽车不仅可以将小米手机这样的产品囊括进去,甚至还可以将小米众多其他的产品囊括进去。

 

其次,小米汽车本身有着远比手机还要强大的产品承载能力。

 

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玩家们投身到造车的赛道上,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汽车比手机有着更加强大的产品承载能力。

 

如果我们将手机看成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的话,那么,汽车则是物联网时代的载体。

 

这一点,我们同样可以从特斯拉的身上,看出一丝端倪。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特斯拉在强力推动FSD的落地。

 

可以说,当FSD落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汽车才算是真正产生和出现。

 

在我看来,新型汽车未来的决胜点在于如何为新型汽车赋予与传统汽车不一样的功能和意义,而以FSD为代表的自动驾驶,无疑是一个代表。

 

对于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汽车来讲,自然同样是看到了这一点。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雷军开始了一场对于特斯拉的由内而外的全面模仿。

 

可以预见的是,当雷军与小米转身走向特斯拉,一个全新的小米,将会衍生和出现。

 

结语

 

当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开始将更多地的关注点聚焦在了造车上,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全面投向特斯拉的转变,正在小米的身上发生着。

 

对于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来讲,这是一场全新的旅程。

 

于是,我们看到了雷军开始向当初为小米手机寻找早期的种子用户一样,开始了一场为小米汽车寻找种子用户的历程。

 

越来越多的迹象开始表现,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开始将特斯拉早期的种子用户,当成了自己的种子用户。

 

不得不说,这样一种选择是明智的。

 

这,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小米汽车本身的产品调性上,同样还体现在了小米汽车的产品生态上。

 

有了这一群体作为支撑,小米可能会复制小米手机以往模仿苹果手机的荣耀。

 

自此,雷军或许不再被人称为「雷布斯」,而是会被人们成为「雷斯克」。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行业观察家,知名KOL数字经济学者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孟永辉

孟永辉,资深撰稿人。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i黑马、创业邦、亿欧网、投资界专栏作者。从事互联网10年,长期关注互联网研究。多篇文章在虎嗅、钛媒体、创业邦、亿欧网、i黑马、网易、新浪、搜狐等网站发表。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