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动机不纯高送转 监管部门严把信披审核关
【摘要】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市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然而,随着半年报披露高峰期将至,炒作高送转惯性思维也在暗流涌动。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进一步加强监管,市场炒作情绪有所降温。然而,随着半年报披露高峰期将至,炒作高送转惯性思维也在暗流涌动。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提醒,“高送转”实质上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不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有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投资者的股东权益也不会因此而增加,不要被这种“数字游戏”迷惑。作为中小投资者,为避免落入“高送转”的陷阱,要对“高送转”的本质有更加清醒和深刻的认识。
过去几年,“高送转”一直是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题材之一,经常受到中小投资者的追捧。
在A股市场上,有的上市公司借此大幅拉升股价,撩拨投资者的神经,把“高送转”异化成配合大股东或内部人士减持的“灵药”。作为“高送转”误导投资者并造成损失的典型案例,某上市公司就曾打出一套“高送转+减持套现+大额预亏”的组合拳,引诱不知情的投资者为公司股价炒作和不当的“市值管理”买单。
2015年初,该公司发布“高送转”预案,拟进行 “10转20”的利润分配。同日,公司股东又共同披露了减持计划,套现逾20亿元。然而,仅几日后,公司发布了8亿元预亏公告并同时预警。该上市公司对业绩预判的前后矛盾及毫无征兆的巨亏震惊了市场上的投资者,公司股价出现大幅波动。此后,证监会对相关负责人予以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的措施。根据律师粗略统计,截至目前,针对公司虚假陈述索赔的诉讼已涉及400名左右的投资者,索赔标的在8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
证监会表示,市场上的确存在上市公司“动机不纯”,利用“高送转”配合股东减持、限售股解禁,也有少数公司在由盈转亏甚至业绩恶化的情况下强推“高送转”方案。对此,为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监管部门全面强化高送转一线监管,对于披露“高送转”预案的公司,按照分类监管、事中监管、刨根问底“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严把信息披露审核第一关。
(编辑:郑惠敏)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炫烨
金评媒责任编辑



- 光年速递 | 去哪儿实行混合办公;铁路12306硬刚飞猪;快狗打车下调天津抽佣率至10%...
- 情报 | 蔚来汽车坠楼两名试车员身亡;今日共627只港股被沽空;港交所恢复上市敲锣仪式
- 情报 | 朴新教育否认“宣布破产”;贝壳正式登陆港交所;詹克团卸任北京比特大陆执行董事
- 滴滴财报:二季度GTV达963亿元 经调整EBITA盈利13亿元
- 情报 | 360数科明日香港上市;迅雷网游加速器将于12月1日正式停运;蔚来手机或将在一年内发布
- 情报 | 罗永浩退出锤子科技集团公司法人;零跑汽车明日挂牌上市;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13亿
- 情报 | 恒大财富调整兑付方案;宝沃汽车正式宣告破产;花房集团预计12月12日上市
- 情报 | 网易知识公路宣布停止运营;广汽三菱停产裁员;京东推出言犀大模型
- 情报 | 叮当健康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恒大回应恒驰汽车被并购传闻;北京多家银行可做接力贷
- 情报 | 京东金融转账功能将停止服务;蔚来、小鹏已多次跌出销量前三;凌雄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