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现金社会”浪潮下的消费金融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说到“无现金社会”,你会想到什么?

  消费金融行业资讯  ·  2017-08-30 08:55
“无现金社会”浪潮下的消费金融 - 金评媒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监管层对于“无现金”宣传语对老年人的影响有所顾虑,然而对于移动支付的推广仍持开放态度。此外,“网联”的诞生,意味着官方已经准备接手无现金化后的数据信息。

作者 | 亦萱

8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题为《“无现金社会”应“有现金”》的文章,将无现金社会推到了风口浪尖,同时也给支付宝和微信推出的“8.8无现金日”活动蒙上了一层阴霾。

8月10日,《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 禁用无现金字眼做宣传》的新闻流传开来。从让人捉摸不清央行对“无现金社会”的真是看法。官方对无现金究竟是怎样的态度呢?

1.jpg

支付宝公众号“无现金社会”倒计时

央行态度

早在三年前,马云就喊出了支付宝要“消灭现金”的口号,17年2月更是放言“五年内让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15年腾讯首先提出了“8.8无现金日”,今年也已是第三年。

在这个名词出现在公众视野的前两年时间内,官方对“无现金”的态度始终是沉默,甚至一定程度上的支持。究其原因“无现金化”对于政府而言是有利的。

首先,通过电子支付手段进行的交易更加透明,容易记录。无现金化可以减少政府在监管过程当中的一些盲区,比如说偷税漏税,经济犯罪(贪污、行贿、洗钱)等。现金的匿名属性是经济犯罪的温床。

其次,无现金化会减少社会中高频的刑事犯罪,最直观的就是偷窃和抢劫减少了。大家出门都不带钱包,偷无可偷抢无可抢。

除了这两点,更重要的是无现金化会促进消费。一件衣服两千块,第一次去看时候没带那么多钱,第二次特意取了钱,点钱时候:一张、两张…唉,心疼了,不买了。现在你第一次看到衣服,动动手指输入几个数字,钱就转过去了。

当你脱离了现金,注意力会转移到商品上,会增加很多冲动消费的情况。这也是网上购物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无现金化让“剁手党”变多了,“守财奴”变少了。

2.jpg

然而在今年,人民日报和央行为何又频繁点名批评“无现金社会”,态度180度转变呢。其实细细分析,官方的态度是很耐人寻味的。

2017年以来,“无现金社会”发展速度过快,还有许多人并没有做好无现金化的准备。这些人中包含了并不会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老年人,也包含了在,移动网络覆盖率不高、智能手机普及率不高的地区生活的人群。相对于需要找零,有收到假币风险的现金交易,商家自然更偏爱移动支付,甚至有的商家要求顾客一定要使用移动支付。而此类行为,被央行珠海支行认定为“拒收人民币”的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币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二条、第三条规定,“本条例所称人民币,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发行的货币,包括纸币和硬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在批评声音日益高涨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发表了《“无现金社会”应“有现金”》一文。细细品味文章内容,人民日报并没有反对无现金社会,而是对商家拒绝接收人民币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来自央行的声音也类似,7月底,央行武汉分行约谈蚂蚁金服,要求宣传时撤掉含有“无现金”字眼的宣传标语,对“无现金城市周”活动并未限制。

不难看出,监管层对于“无现金”宣传语对老年人的影响有所顾虑,然而对于移动支付的推广仍持开放态度。

此外,“网联”的诞生,意味着官方已经准备接手无现金化后的数据信息。“网联”的全称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指要为支付宝、财付通这类非银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一个共有的转接清算平台,受央行监管。8月4日央行下发文件,明确要求非银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并给出了最终时间,2018年6月30日,届时所有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发布文件到最后日期尚不足一年,最终期限如此之短,想必和近两年无现金社会的迅猛发展不无关系。

习惯已变

无论舆论的声音怎样,“无现金社会”的浪潮已经汹涌而至了,起码在北上深杭等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城市,出门不带现金已经是常态了。水果摊、早餐店,支付用的二维码牌子无处不见。许多东部的二三线城市也在迅猛的转变中,可以说在这些地区已经可以称作无现金社会了。

上文刚刚提到了无现金化会促进消费,事实上还不止如此。用户习惯的改变不仅仅在于让你有钱更爱花钱,甚至让你没钱也能花钱。智能手机将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捆绑在了一起,让借钱变的更容易。消费金融和现金贷就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爆发的。

3.png

各式各样的借贷产品

其实让大众接受“借钱消费”这件事情其实并不容易。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从发卡到第一次分期、第一次现金分期都会赠送你很多丰厚的礼物。这些礼物都是货真价实,价值不菲的物品。甚至针对不同人群,银行还要花费心思推出不同的活动。所有的这些努力,都只为能改变持卡人的用户习惯,真正激活信用卡。

在这一点上,移动支付对人们借钱理念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花呗、借呗、微粒贷等,层出不穷的借贷产品,与移动支付相绑定,方便操作。对于常常用到支付宝的人而言,很容易接受先用花呗对日常消费进行支付,而后还款的方式。

一者,花呗先借后还,截止日前无利息的方式,让用户可以让钱在自己手中停留更长的时间。而用户手中的钱,既可以储存起来坐收利息;也更灵活,方便周转。

二者,更多的使用花呗,可以提高自己的芝麻信用分。芝麻信用分越高,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的便利越多,如共享单车免押金,租房免押金等。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此类便利会更加普遍。微信支付也紧随支付宝步伐,腾讯信用分在紧锣密鼓的发展。

原来我们借钱时,或需要抵押物,或需要央行征信授信。最方便的信用卡,从申请、递交材料到最终的发卡阶段,常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现在,主打3C场景的分期公司作为消费金融的先锋军,从提交信息到审核通过通常只需要2-5分钟的时间。其中所有填写资料的过程全部在手机上完成,对已经习惯了手机支付的年轻人来说,接受分期这件变的更加容易。至于全部流程在线上完成的现金贷更是如此。

改变用户习惯,让用户接受接受“借钱消费”这最难的一环变得不再成问题,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自然是水到渠成了。消费金融发展的同时,对老百姓也带来了实惠。

曾经有一种说法,一个人的财富包括他拥有的资产和能借到的资产。在前者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和现金贷产品的丰富无疑增加了每个人的信用额度,变相增加了每一个人拥有的财富。

精确数据

无现金化对消费金融的影响,在贷后管理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一再被讨论的大数据风控,长时间受限于数据量,既不够“大”又不够“准”。

无现金社会的推广,大量的消费数据集中在支付宝和微信两个头部。将这些数据应用于消费金融的风控中,有可能从根本上完善大数据风控,丰富评分维度,淘汰传统的经验型风控策略。

真正造成逾期的主要原因是贷款用途无法控制,无现金化对于消费金融风控的评分准确度和管理度会提高很多。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用户持有10万现金,基本无账可查,没有太多信息可以调用。如果这10万在银行/支付宝/微信的账户中,有从始至终完整的交易信息和流水,消费金融公司就可以从全维度进行考核。甚至信息可以再细化,这个用户的收入是多少,有多少比例用于教育、有多少比例用于游戏等。

4.jpg

支付宝个人交易信息分析

然而,支付宝和微信真的会将各自的消费信息共享出来吗?毕竟各大消费金融公司彼此之间的数据都并非共享的,而是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如支付宝、微信这样的巨头又如何会提供这些宝贵的数据呢?

事实上,获取这些数据并没想象中那么难。消费金融公司背后或多或少都有银行的影子,最终无非是收费的问题。除此之外,消费金融公司还可以选择和支付宝、微信展开一定程度的合作。

近日,捷信宣称自8月16日起与支付宝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合作,委托芝麻信用在其支付宝APP页面向捷信的客户发送欢迎消息及还款提醒,并称只需要办理捷信分期按时还款就有助于快速提升芝麻信用的评分。早在两年前,招联消费金融公司已经与芝麻信用开展了合作,除招联和捷信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邮和马上等消费金融公司也已经展开了跟芝麻信用的合作。

无论是付费调用,还是开展合作,都是消费金融巨头的动作。对于中小型的消费金融企业而言,无现金社会也并非毫无益处。消费金融是一个马太效应十分明显的市场,大公司资金充沛、风控完善、数据丰富。后进入这个市场的中小玩家,想要实现弯道超车,一定不会忽略的一个方法——征信。目前除了央行征信外,尚未诞生一个真正权威的征信公司。而央行征信完全无法满足消费金融公司风控的需求。

年初,央行征信管理局宣布首批8家个人征信试点无一合格。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随后表示:“征信需要将信用信息集中起来,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当信息技术发达时,信息共享平台就不能多,否则没法共享,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强。”

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包括首批个人征信试点机构中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等,以及百度、网易、360、小米、滴滴、开鑫金服、宜信等行业相关机构,已倡议共同发起成立一家个人征信机构“信联”。北京商报表示,“信联”主要由中国互金协会牵头在做。

 “信联”的参与机构包括了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支付宝和微信的消费数据也理应在调用范围之内。如此,无现金化所带来的庞大数据量才能真正被所有消费金融公司所用。

不论称呼是什么,“无现金社会”的浪潮都不可阻挡的来了。在无现金社会中,消费金融必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编辑:郑惠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消费金融行业资讯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