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兑付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彻底打破?
【摘要】很多媒体都提到“刚兑”“去刚兑”的说法,然而很多朋友表示并不太了解什么是刚兑,为什么要必须打破刚兑,今天小编浅谈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很多媒体都提到“刚兑”“去刚兑”的说法,然而很多朋友表示并不太了解什么是刚兑,为什么要必须打破刚兑,今天小编浅谈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导读:
很多媒体都提到“刚兑”“去刚兑”的说法,然而很多朋友表示并不太了解什么是刚兑,为什么要必须打破刚兑,今天小编浅谈下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1、刚性兑付是什么?
刚兑,刚性兑付是指在网贷投资过程中,网贷平台承担了投资资金安全保障的全部责任,一旦标的到期无法按约兑付,平台便会自行“兜底”,垫付本金或者本息的现象。
刚性兑付在网贷行业内已经成为平台普遍默认却没有“名分”的承诺。一般而言,平台许诺刚性兑付,意味着把信用风险集中到自己平台身上,一旦标的到期无法按约兑付,平台便会出面“兜底”,垫付本金或者本息的现象。
2、刚兑是怎么产生的?
P2行业在中国产生的那刻起就和刚兑有着渊源。最初私人借贷原先只存在于熟人之间,后来互联网创新,私人借贷把陌生人也纳入其中。但人们不敢把钱借给陌生人。
完全移植国外纯信息中介的模式在国内行不通,国内信用体系又不健全,结果就是水土不服。后来,有业内人士根据国情尝试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网贷模式,率先在市场上擎起了刚兑的大旗,并且成功地经受了几次兑付危机的考验,满足了信用体系不完善条件下投资人对安全的需求,从此,刚兑雏形在P2P行业内一直延续下来。
刚性兑付消除了人们对“向陌生借钱”的恐惧,为P2P在国内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是对信用体系不完善的弥补。长期以往就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方案——风险保证金制度。
3、为什么刚兑必须彻底打破?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8月底,P2P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达到53277.542亿元,较去年同期历史成交量上升幅度达到118.55%。短短十年内P2P行业迅猛发展,其中刚性兑付带来“高收益高回报,低风险”功不可没,促进了交易量不断稳步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它又导致金融资源分配不公、严重扭曲的现象。不但抬高了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更使得风险在金融体系累积,给金融安全造成了隐患。而且刚性兑付也加剧了资金"脱实入虚"的倾向。
尤其在金融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网贷平台普遍进入了结构调整期,平台经济效益普遍下滑,经营风险显著上升。因网贷平台承诺投资者刚性兑付,导致无法将风险向下游转嫁,削弱了金融经济的源动力,违背了投资有风险的发展规律。
2017年8月份,银监会正式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下称“《信披指引》”),不仅要求网贷平台在信息披露方面形成统一规范,还要求投资者理解和接受风险,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此举看出,监管部门一方面要求行业各组成部分承担其应尽职责,同时也引导整个行业突破现状存在的风险隐患,建立创新新的信用体系。在小编看来,《信披指引》的发布是实施去刚兑前必修的基础课,去刚兑是网贷行业的必行之路。
4、刚兑难以打破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刚兑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对平台来说都具有两面性。刚兑的实质是把单笔标的的风险转嫁给了平台,平台不断吸收单笔标的的风险,其系统性风险会不断积累。
所以投资人在单笔投资相对安全的同时不得不承受平台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平台在降低获客成本的时候也必须承受坏账的困扰。但投资人对眼前的收益更加敏感,对迟滞的系统性风险相对麻木,平台也一样,获客成本的降低完全可以抵消坏账带来的不适感,刚兑的契约便达成了。
从根本上说,这是市场行为,追求高收益,平台追求低获客成本,平台和投资人都认为有刚兑更好一些,所以买卖双方遵循自己的意志达成了契约。
另外,虽然监管层多次强调网贷机构的定位为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但目前国内信用体系尚未健全,信用制度不完善,投资者教育成效尚不明显。哪家平台率先实施完全去刚兑很有可能导致投资者因丧失理财安全感丢失用户。这也是平台为何迟迟没有行动的最大顾虑。
5、如果真要去刚兑,投资者应注意什么?
首先要调整投资心态,之前大多数人的理财心态可能是“只要不亏钱,赚多赚少我不care。”打破刚兑后,要求投资者盈亏自负所以要谨慎的投资观念更加可贵。投资有风险,再不是说说而已了。
其次,一定要正视风险,先看风险,再看收益。学会匹配风险与收益,牢记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对超高收益时刻保持警惕。在关注利息前,更应该关注平台的安全性。
再次,虽然网贷行业实行去刚兑,相信平台也会做出相应措施给予投资者新的“安全保障”,比如上线银行存管,积极和第三方保险机构合作,确保投资者账户和平台资金账户完全隔离。或者将会出现新的“风险缓释金”换汤不换药。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优先考虑安全性,选择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运营的规范合规平台。
最后,如真的实行打破刚兑,投资者回归“买者自负”,会对投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跟上理财市场的风云变化,就需要投资者不断学习理财知识,不断提升理财的专业水平。
(编辑:杨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