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居民的银行信贷风险有多高?
【摘要】如果从一般的数据来说,当前中国居民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在44%左右,而这个数据与美国、日本金融危机爆发时居民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00%以上相比,肯定问题不大,也是安全得多。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如果从一般的数据来说,当前中国居民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在44%左右,而这个数据与美国、日本金融危机爆发时居民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00%以上相比,肯定问题不大,也是安全得多。
最近,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下调了中国主权债信用评级,中国的政府部门立即站出来说明这种下调中国主权债信用评级是错误的,并以中国杠杆率下降、企业利润水平上升、及居民储蓄占GDP的比重高等数字来反驳。但是政府部门有一点没有注意到,这几年国内居民债务快速飚升的情况没有考虑进去。如果从一般的数据来说,当前中国居民的债务占GDP的比重在44%左右,而这个数据与美国、日本金融危机爆发时居民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00%以上相比,肯定问题不大,也是安全得多。
但是这几年中国居民信贷(抵押贷款及其他各类贷款)增长幅度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实在是非常罕见。比如,2016年国内居民住宅购买金额达到近10万亿元(创历史最高记录),而住房信贷增长达6.5万亿元(包括住房公积金贷款6000亿元),增长幅度达到50%以上。而在2017年1-7月中国的住宅销售额同样增长5.7万亿元,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增长下降到了个位数,但居民信贷消费贷款1-8月份超过1万多亿元,也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也就是说,尽管一年来不少地方政府一直在出台各种各样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特别是对于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来说,采取严格的银行信贷限制政策,高首付比例及提高住房按揭贷款利率。但是在不少城市的住房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刚公布的8月份的数据表示,以同比来看,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除了一个城市房价些许下跌外,其他城市的房价都在上涨,有些城市甚至是双位数的上涨),政府无论采取何种限制住房购买的政策,中国的住房投资者都会有办法来破解这些购买住房限制政策。正如上面所说,当各个城市限制居民的住房按揭贷款时,不少居民则通过消费贷进入住房市场。目前不少城市正在筛查居民的消费贷是否进入房地产市场,这只是后知后觉而已。
可以看到,这几年国内居民债务成几倍的增长,在2013年国内居民的住房信贷增长不会超过2万亿元,但这几年都在6万亿元以上,估计今年全年这个数据还会更大。而国内居民银行债务快速增长,当然可能会给房地产市场整个经济增长注入短期的动力,但国内居民的银行信贷风险可能大幅增长。
因为,随着国内居民债务快速增加,居民偿还债务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这不仅会对国内居民的未来消费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也会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平衡增长。还有,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来就没有经历过周期性调整,因此国内居民也就无法体验及经历“消费者信贷周期”所带来风险。而这不仅将使中国金融业及银行业面临巨大的考验,也将使住宅投资者面临巨大的考验。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永远上涨的神话肯定会破灭。国内居民在这样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之后,仍然要千方百计地涌入房地产市场,原因就在于他们幻想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只会上涨而不会下跌。
当然,国内居民银行信贷风险快速增长,最为重要的与中国人口结构有关。就当前中国的人口结构而言,到目前为止,城市与农村这种二元化的结构至今没有打破。而对于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来说,他们参与这一波房地产投资炒作的人所占的比重不高。如果把农村人口不计算在住房投机炒作的范围内,那么中国居民的银行信贷的债务风险就得上升一倍了(农村居民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会低50%)。
还有,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近两年的住房购买者,又主要是以有房者为主导,其所占的比重不会低于80%,而且住房持有越多,越是有更强烈的动机利用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而在这些人口当中,1980-2000年出生人所占的比重为绝大多数。也就是说,从中国居民银行信贷的总量与GDP的比重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其比重看上去是不会太高,但是真正落实在这一波购买住房者的群体上,其银行信贷债务所占的比重肯定会十分惊人。特别是当前这种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房地产市场价格十分分化、银行信贷分散管理等条件,不少住房投机炒作者在不同的城市持有许多住房,其居民的银行信贷债务集中度可能会更高。
可以说,只要房价在上涨,国内居民银行信贷债务集中于少数人的风险根本就不会暴露出来,但是只要房价下跌,或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周期性调整,那么所有的这些问题都会暴露出来。
可以说,最近不少人对政府还在推出房地产调控政策有点失望,但是实际上,为了落实“住房是住的,不是炒作的”这一基本精神,估计在十九大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改变,通过房地产市场炒作获得暴利的时代可能会结束。到这个时候,国内房地产市场将出现全面的调整,房价回归理性也是必然。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这些过度杠杆及银行负债过高的居民其信贷风险会越来越高。对此,政府则要密切关注,不要因为这些住房投机炒作者的风险暴露而对中国经济及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冲击。
(编辑:田跃清)
来源: 钱生钱

小猪
互金大咖 财经媒体 关注网贷、支付、创投的自媒体。



- 情报 | 腾讯成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广汽菲克破产4S店已无售后;法拉第未来宣布达成1.35亿美元融资
- 情报 | 广汽菲克将申请正式破产;福特电马紧随特斯拉降价;极氪汽车回应将被分拆并独立上市
- 情报 | 花呗借呗原运营主体均已去除贷款业务;小米辟谣汽车发布会定档12月28日;咪蒙四部短剧全被下架或禁投
- 情报 | 摩拜可通过美团退押金;金融业出台限薪令;阿里董事会新增2名独董
- 情报 | 嘀嗒顺风车内吸烟扣除行为分6分;华为账号好友消息于6月30日起停服;美的集团裁员力度加大
- 情报 | 宁德时代募资450亿一半买理财;名创优品港交所二次上市通过聆讯;小鹏汽车遭摩根大通减持3.65亿港元
- 情报 | 京东金融转账功能将停止服务;蔚来、小鹏已多次跌出销量前三;凌雄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
- 光年速递 | 理想汽车公司成被执行人;宗馥莉再接手宏胜集团旗下公司;百川股份回应厂房失火
- 情报 | 网易知识公路宣布停止运营;广汽三菱停产裁员;京东推出言犀大模型
- 情报 | 碧桂园否认工作组进驻;瑞信本周开始裁减80%香港投行员工;华为15亿元成立地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