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主导金融科技的是金融还是科技?
【摘要】当我们讲金融生态的时候,它包括金融机构(供给者)、消费者(需求端)、市场的基础设施、监管者和法律,因为金融科技的出现其实更多的不光是监管,而且涉及到很多法律、个人、数据的问题。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当我们讲金融生态的时候,它包括金融机构(供给者)、消费者(需求端)、市场的基础设施、监管者和法律,因为金融科技的出现其实更多的不光是监管,而且涉及到很多法律、个人、数据的问题。
原标题:《朱民:金融科技再塑金融生态》
在过去的几年里,金融科技突飞猛进,对金融业的功能产生了一系列的冲击:存,余额宝等一系列产品做出来了;贷,微型贷、小贷、蚂蚁金服等各种各样的贷都在出现,包括京东的产业链,做得非常快;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个没得说;融资、众筹,大家看到很多;投资管理现在开始出现了。保险业的颠覆,我觉得将来出现会更加地厉害,因为保险的颠覆不仅仅是金融场景的变化,而且是整个生活和保险业务场景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变化会更加凶猛。当然,整个金融市场的信息资讯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现在的金融生态正在进行根本的变化,可以说是“再塑金融生态”
金融科技对整个金融功能的冲击是巨大的,是颠覆性的。颠覆性是因为它的运行模式不一样,运行模式是平台的、非网点的、轻资产的、重数据的。它拉近了和客户的距离,减少了中介,把操作的过程自动化了,它赋权客户。这些运行模式,其实是颠覆性地在冲击现有的金融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的金融生态正在进行根本的变化,可以说是“再塑金融生态”。
当我们讲金融生态的时候,它包括金融机构(供给者)、消费者(需求端)、市场的基础设施、监管者和法律,因为金融科技的出现其实更多的不光是监管,而且涉及到很多法律、个人、数据的问题。
金融科技对金融机构的冲击是巨大的,它的冲击就在于把金融机构的生产过程从内生的过程变成了一个外化的过程。金融机构以前产品的设计、生产、分管、配置、销售完全是在一个机构内部产生和进行,不管这个机构大和小,生产的流程是内生的。金融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内生的环节,逼迫着把这个内生的环节外生化、社会化、商品化、产业链化。所以,今天整个金融产品的设计、生产、分管、配置、销售变成了一个产业链、市场化的过程。
不同的金融科技企业,其实是从不同的阶段切入。大家仔细想想,存是其中派生的一个切入,贷是派生的一个切入,融资也是派生的一个切入。所以,金融技术把这个产业拉长、拉细,使得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这个链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体包括:成本的商品化、利润的共享化、风险的共担化、合作的伙伴化。这对传统的金融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一个封闭的体系走向一个开放的体系,来迎接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专业化、效率化、竞争化。所以,这对金融机构的生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当这个挑战发生的时候,就出现了无数金融科技企业,以它的专业化、小而专、垂直性、对客户和市场的了解,开始介入传统的金融机构,冲击他们的金融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逼着传统的金融业务把它原来内生的、封闭的产业链剥离出来,成为一部分独立的社会过程。
整个供应商方面出现了无数的垂直颠覆者
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现在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把它的消费信贷独立出去了。以前说传统金融业的一端是客户,一端是资金,连接二者的是一个流程,流程代表着质量和品牌。现在,这三件事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客户今天不再属于机构,流动性不再单纯地属于有网点的金融机构,而过程已经被肢解,变成一个个垂直的金融技术。所以,传统的金融机构整个的生态变化了,从内生变成了外生,变成了一个市场化的过程,整个金融模式完全变了。整个供应商方面出现了无数的垂直颠覆者。
京东的供应链金融现在做得非常好,这既是完全新的产业,但又是一个纯粹的旧的产品。以前不过是银行的客户派生业务,因为它的产业链把它们全部融合变成了产业链金融。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垂直细分,更不用说,蚂蚁金服的小额贷款、零售贷款、存款,余额宝的存款量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基金。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第三个供应商,那又是一个新的生态变化,就是平台。所有的产品都可以是细分地、垂直地在平台上操作,无数的竞争可以在平台上出现。平台是公开的,平台本身是垄断的。所以,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机构或者对整个供应商、金融供给方面的生态冲击和破坏是巨大的。
金融科技改变了需求者(消费者)的生态。以前我们说消费者只是消费者,是被动的,消费者属于金融机构,所以谁有消费者谁有未来,这是15年以前的口号,10年前仍然有效。今天我们不再讨论消费者,我们讨论的是消费者体验。
金融科技赋权消费者,消费者的地位大大提升。今天的消费者可以面向和选择无数的供应商,但是金融机构赋权消费者的时候,消费者本身变成了平台,这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变化。当消费者本身变成平台的时候,对消费者的教育、保护以及消费者本身的定位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金融科技改变了市场的基础设施。第三方支付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区块链又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中心化还是集中化?还是去中心化?整个市场设施应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区块链的好处和弱点都是明显的,因为它的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它强调透明度和认真度。区块链的扩大、能耗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在未来会有什么新的技术出来取代这些,对于基础设施来说,归根结底就是开放平台的基础设施,让第三方可以加入基础设施,形成一个统一的、集中的基础设施,一个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这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则,而这一切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
金融正在发生最大的冲击和变化是在监管和法律方面。金融科技的出现,监管必须从机构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当整个的功能是内生的时候,监管针对机构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混业经营的时候,我们开始讨论功能监管,在金融科技的前提下,监管没有任何选择,必须从机构监管走向功能监管。监管必须从一个静态的区域、一个城市、一个点走向跨区域和跨境的监管,因为所有的科技金融都是跨区域、跨境的。
监管必须是实时的,因为市场变化太快,在今天没有实时的监管很难掌控整个波动和风险。我们以前讨论监管业,讨论英国的原则监管和美国的规则监管,争论得非常厉害。今天这个争论不复存在,原则监管已经无法管住以科技为主导的金融科技,规则监管无法覆盖金融科技的发展。我们以前的监管原则在金融科技的冲击下都显得如此无力,所以监管显得越发重要。当监管出现生态变化的时候,法律就跟着来了。因为赋权个人,个人变成了一个平台,个人的法律地位,数据的归属权、透明度、保密度以及公开使用集成等就变得很重要,这都需要有法律的规定。所以在未来的金融生态里,监管和法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主导是金融还是科技,这又是一个未来很大的动态的争议
在我们讲的传统供给者、需求者、基础设施、监管者这四个传统生态里面,出现了一个新的生态维度,就是人机合作。因为金融科技一定是人和机器互动的,流程大量缩减、简化,直接和客户沟通,风控、高估值活动的全部自动化以及模型迅速迭代,现在风控模型可以做到一周迭代一次。
在这个情况下,说参数模式、说监管,完全是没有意义的。科技介入以后,改变了这个四方运行和经营模式的生态,把经营和运行的主导权改变了。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金融是本质,这是毫无疑问的。主导是金融还是科技,这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动态的争议。如果主导力量转向科技,那整个生态的形成和演化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谁主导生态,谁就主导未来。
都说金融科技正在颠覆现有的金融企业和行业,我觉得正在形成重大的冲击(颠覆并没有完成)。因为现在各个现有的机构也在努力学习金融科技,在扩大它的业务、走科技化的道路。金融机构垂直、细分、专业、高效、风险控制良好的这类机构的崛起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最终的归属、定位、连接而已,所有的一切取决于竞争和监管、法律的框架。
未来我们一定会看到在金融科技企业之间极其激烈和动态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市场,因为这一块是完全由科技主导的,会走得很快。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平台和传统金融企业的竞争,这是一场精彩的大仗,谁胜谁负其实并不明确。但是未来方向的指引,监管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监管朝哪个方向走,在哪一个方向指引,会对未来市场的形成和方向有重大的影响。今天的监管对未来极其敏感和重要,竞争和监管会决定未来金融生态的格局,但是金融科技冲击、再塑未来的金融生态,这个是必然的事情。
回顾金融的历史,今天这一金融生态的变化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金融的支付功能、中介功能(在存和贷之间的中介功能)、金融资产和资产配置功能、效率功能和风险控制功能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所以,这一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变化,但这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一次整体的金融生态的变化。
(编辑:郑惠敏)
来源: 朱民 ·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