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马厉兵,群雄逐鹿:千亿级消费金融市场谁主沉浮?
【摘要】目前,消费金融平台拓展和创新了许多场景化服务,用来引导和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这包括旅游、3C产品、服装、家装等,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场景。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不同的产品类型来服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目前,消费金融平台拓展和创新了许多场景化服务,用来引导和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这包括旅游、3C产品、服装、家装等,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场景。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不同的产品类型来服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当下,以80、90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长为消费的主体,受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颇深。衣食住行、超前消费是他们价值观的组成部分,而金融则是隐藏在了这些生活环节的背后,充当的是一种支持和帮助的角色,这为消费金融市场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落地,使得很多互金平台纷纷把目光瞄向了消费金融这块千亿级别市场。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模式在今年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而BATJ的会师更是将消费金融这个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到目前为止,整个行业已经形成了以BATJ为代表的科技公司,银行系科技金融公司、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和技术服务公司三大势力对垒的局面。
然而,面对千亿级别的消费金融市场,企业主该如何发力才能实现诺曼底登陆?
无场景不谈消费:以场景为载体打造消费金融流量入口
无论什么行业,流量的竞争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消费金融领域同样也不例外。如何在万亿级的市场当中深度挖掘长尾的潜在价值从而实现流量增长是每个从业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的关键词就是场景。
在消费金融链条中,首先是消费需求的产生,进而才是相关金融服务需求的产生,而消费需求往往是与场景紧密结合的,金融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可以称得上是消费金融兴起的根源,通过金融的方式将人们的生活进行表达从而实现流量增长,在生活当中找到金融注脚成为消费金融破解当下发展困境的关键所在。
场景本质上是对用户碎片化的时间价值进行重组。用于消费而产生的的消费金融,就是通过场景去占领用户更多的时间,从而塑造用户黏性,为提供后续的产品和服务打下基础。谁拥有场景谁就拥有了流量,也就具备了真实入口的能力。因此,各路玩家将场景作为自己的制胜之道,或线上,或线下,纷纷深耕消费场景,开启消费金融“场景大战”。
所谓消费金融场景化,是通过把金融需求与各种场景进行融合,对于消费金融从业者来说,紧跟用户实际的消费趋势、消费习惯、消费需求,挖掘出更多新的增长点和潜在商机,衍生出多种之前没有的的消费场景。
就目前而言,消费金融平台拓展和创新了许多场景化服务,用来引导和满足用户各种各样的消费需求,这包括旅游、3C产品、服装、家装等,涉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场景。
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不同的产品类型来服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比如赊销:信用卡就是这种消费模式的代表。比如分期付款:用户与消费金融平台签订分期付款合同,在购买消费消费品时只需要支付一份货款,剩余部分按照合同规定分期、加息偿还。比如消费贷款:这是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各种消费品的贷款。
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以电商等线上场景为依托,这本身其实就是巨大的消费场景,凭借着自身电商平台以及支付业务,已经渗透和覆盖大量互联网消费者。同时还布局了强大的线下场景,实现线上线下的双轮驱动。并将自己的借呗、白条等产品融入进去,通过对用户特定的需求满足,形成流量效应及口碑传播。毫无疑问,这些互联网巨头势必会在整个消费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银行是通过精准适配分期信贷及卡产品,向用户尽可能提供高契合的选择。比如教育、住房、旅游、家装等多项贷款及信用卡分期金融服务。还有一些银行除了加大在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外,还积极布局网络消费的全产业链,搭建自己的电商平台,丰富自身线上消费场景,增加流入入口。
其它一些拿到牌照的新兴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和技术服务公司通常是通过与电商平台、实体机构或企业的合作来驱动自身的场景化拓展,在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消费领域展开移动金融服务,构建覆盖衣食住行用享等多个领域的消费场景生态体系。
由此可见,当前消费金融产品的场景已经呈现多样化、多元化态势。只有发展场景金融,才能更好地和消费者实现互动,从用户需求出发,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相信在未来消费金融服务与消费场景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挖掘市场盲区:消费金融也需【渠道下沉】
从金融产品覆盖的人群来看,城市白领、高学历人群和中产阶级无疑是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的主要目标群体,这部分人整体素质较高信用较好,收入稳定,对新事物更容易接受,因而也顺利成章的成为消费金融产品的首批体验者。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部分人群注定只是少数。以信用卡为例,信用卡是渗透率最高的信贷产品,但活跃的持卡人也就2亿多,还有很多人没有覆盖到,而这也让人看到一些尚未开发的盲区及短板。
而且,为信用卡覆盖不到的人群提供金融服务,让更多低收入人群享受到金融服务,这也符合普惠金融的发展要求。这些目标群体包括三四线城市、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农村等其它低收入人群。
先说农村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稳步上涨,消费水平也逐年提升。在消费升级转型过程中,线上消费高速发展,农村消费增长明显加快。网络零售的增长,促进了居民消费方式的变化,无现金化交易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居民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消费水平方面,近年来农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两项增速都同步超越了城镇居民水平,农村的互联网普及也得到迅速发展,农村消费金融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和农村地区类似,三四线城市同样也是亟待挖掘的市场,一二线城市对于很多劳动力的吸引力在下降,随之进行相应的产业转移、劳动力转移,带来了本地化就业机会。据了解,三线城市的人口规模是一线城市的6倍左右,人口增长速度更快一下,而且消费水平增长态势明显,三四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抢占这部分群体对于消费金融平台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了,还有一部分人还没有养成网购的习惯,他们更加习惯于在线下的实体店进行购买。线下的各项消费金融服务,满足了他们在购买商品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
唯快不破的商业原理适用于任何时候,作为对市场前景极为敏感的科技巨头已经展开布局,抢夺这一大片蓝海市场。
阿里巴巴提出的农村淘宝战略,它以电商平台为基础,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同时也通过投资合作等多种渠道布局线下实体店。
京东在全国多个县市建立了县级服务中心,承担起配送、客户体验、乡村推广员培训、宣传和产品实物展示等业务功能,同时,京东也以线下社区便利店的模式,拓展低线城市及社区网点。
苏宁在广大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开设了苏宁易购直营店或者苏宁易购授权服务网点,成为苏宁推进农村电商的重要策略,以点带面深化渠道下沉程度。
就目前而言,挖掘新的利基市场已经成为当前各类消费金融平台的必然选择,从小的方面说,这是企业间关于用户流量的争夺。从大的方面说,这关系到未来企业在这个行业的地位和高度,甚至能否经营下去的问题,毕竟行业越往后玩家越少,优胜劣汰伴随着行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保持AI“饥饿感”:深耕风控技术领域研究
谈到金融,就不能不提风控。风控永远是金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产品的立身之本。消费金融给广大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消费超支,收入无法覆盖消费的风险。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也为风控水平的进一步升级提供了条件。
而且消费金融涉及业务本身就有这三个特征:小额、高频、分散,如果通过人工进行处理,不仅成本高,也无法保障效率,借助科技力量,能够对数据进行更有效的整理。因此各路玩家也纷纷加大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当中,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几个概念几乎被每个企业列为公关宣传的必需品,以此来彰显自身的风控水平。
在风控层面,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风控模型的准确度,审核效率有了大幅的提升。然而不得不说的是,就目前而言,技术的应用情况与人们预期还有一定的距离。
先说区块链,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确实对风控水平的提升起到明显的效果,然而就目前来说还有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安全算法、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有待解决。
再说大数据,各大金融机构在扩大数据量、提升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面做了不少尝试。消费金融机构一方面通过监测和明确消费者的购买流程和贷款用途,避免因贷款意图不明确而造成的套现、欺诈风险;另一方面跟踪用户在分期之后的还款行为,评定用户可支付能力、信用情况等,完善征信大数据,降低逾期风险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然而,大数据的预测分析虽然能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因欺诈、信用违约导致的坏账风险,但是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尚属初级阶段,建模、算法等技术尚不成熟,这对于真正解决消费金融领域的风控问题还有不小的距离。除此之外,语音识别、知识图谱、自然语义等技术同样也是如此。
可以想象,未来各平台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风控绝对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对于每一个行业从业者来说应当时刻保持AI的“饥饿感”,加大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攻克,同时还要深入挖掘用户数据的广度和深度。
BATJ等科技巨头在技术研发和数据洞察这两方面都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而对于其它玩家,尤其是创业公司来说,如何弥补这部分的缺陷成为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编辑:郑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