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一夜变天!要钱还是保命?
【摘要】现金贷一夜之间成过街老鼠。行业内的人不难发现,无论是从舆论上还是政策监管上,风声正在一步步紧逼这个浪尖上的金钵钵。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现金贷一夜之间成过街老鼠。行业内的人不难发现,无论是从舆论上还是政策监管上,风声正在一步步紧逼这个浪尖上的金钵钵。
是福是祸躲不过!现金贷的冬天比想象中来得早一些。
近期,有监管内部人士表示,银监会关于互联网小贷管理办法的文件已经内部征求意见待发。其中针对“异常活跃”的现金贷更是有明确指标,36%年利率、持牌放贷以及联合放贷等成重点整治问题。
现金贷一夜之间成过街老鼠。行业内的人不难发现,无论是从舆论上还是政策监管上,风声正在一步步紧逼这个浪尖上的金钵钵。
10月31日,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向媒体透露,目前其所在平台已经不接利率在36%以上现金贷平台的资产。同时他表示:“近期监管将收紧,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讲,保牌更重要。”
一边是经历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舆论风波之后,最终选择缄默的现金贷们,一边是紧锣密鼓进行的监管会议——暴风雨前夕的寂静最为可怕。
据业内多方人士透露,监管部门在过去一周就现金贷业务及其整顿问题密集开会研究,其中银监会的《网络小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暂定名)》已经在内部征求意见。尽管目前为止最终方案及发布时间还未确定,不过内部人士表示,在年利率和持牌两个方面已经做出了具体要求。
经头条君查询了解到,这份由银监会普惠金融部、法规部负责拟定的文件在网络小贷管理办法方面的内容主要有:
1.不得暴力催收;
2.包括手续费在内的总年化利率不得超过36%;
3.不得以任何名义变相收费;
4.非持牌机构严禁从事现金贷业务;
5.银行业监管机构不得与非持牌现金贷公司合作放贷等,而对于利滚利的模式是否要设置监管红线,则看具体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银行业监管机构与费持牌现金贷公司合作放贷的“联合放贷”行为,似乎也将有规范出台。
大体上可以看出,未来监管将现金贷牌照、年利率、催收手段以及变相收费等问题化了重点。而这其中无论哪一点都向着“暴力催收”、“高利贷”等现金贷的标签逐一发起猛烈的攻击。
36%断了谁的头
“人红是非多”,在此之前,4月出台的《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提出了关于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情理整顿要求,其中就资金来源、合法宣传以及里利率催收等做了宽泛的限制。
比如“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态度已经相当明确。
据悉,这是银监会首次在现金贷业务领域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而此番再次在现金贷上做文章,已不再是往日的“温馨提示”。
就此次监管内容,金融分析师李雷表示,如果银监会层面出台政策,严格按照前述的内容对现金贷业务进行监管,“那绝大部分现金贷机构将面临灭顶之灾”。
首当其冲的就是牌照问题。
目前现金贷平台自恃合规的牌照是类金融牌照网络小贷牌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0月28日,市场上有网络小贷牌照242张,完成工商注册的有213张。此外至少有50张牌照正在申请过程中;另一边,在银行业监管机构中,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国内银行业4475家金融机构中,具有放贷资质且参与到现金贷的公司不超过100家。
做个简单的加法,排除网贷牌照213张被撤回的可能,加上100家银行金融机构,市场上合法的放贷机构仅有313家左右,也就是说,其余上千家从事现金贷业务的机构均为非法。
除此之外,关于联合放贷的问题,缄默的趣店们不得不在角落“躺枪”。此前银行、信托机构给现金贷业务输血是一个公开的事实,比如此前趣店创始人罗敏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趣店也是科技公司,我们也是平台,是撮合,我们借出去的钱90%是别人的钱,其中40%是各家银行的钱”。其中联合放贷的问题值得深究。
除了赤裸裸的票子,也有银行通过认购消费贷证券化产品的形式,将资金投入到了现金贷平台中。
当然年化利率、暴力催收、变相收费等问题对于绝大多数现金贷机构来说都是致命打击。其中就年利率方面,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示,除了趣店42%的“良心价”,其余都超过100%,甚至最高到了600%的年利率。
监管落地,必定雷声四起。
是福是祸?
除了硬件上的冲击,监管落地对于现金贷的软实力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联合放贷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增势。此前许多现金贷公司的来源从P2P、信托到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多方面的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入趣店的大平台,低成本机构资金占据的份额都不小。
然而新政策限制,必然在资金供给方面缩减,从而直接导致业务量的萎缩,爆发的行业增势也会来个“急刹车”;另外,暴利或许成为昔日辉煌。
随着前期业务的膨胀,现金贷的坏账规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前述所说的资金减流,又在流量存蓄的节骨眼,为了保证用户留存而保持坏账覆盖的行为,必然导致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再加上监管极力限制的高利率,涉及现金贷业务的平台们正在面临四面楚歌的绝境。
在规模增长放缓,利润空间收窄,坏账加速暴露的压力下,很难想象现金贷的钱还能怎么“玩着赚”。
同时,有人留意到在IPO股盘下瑟瑟发抖的若干新金融公司,其中基本上现金贷业务。如果监管重拳出击,这些公司的股价多多少少受到波及。
对于正在筹备上市的公司,命运还是未知数……
当然,乐观的从业者在绝望中也看到一丝希望,其中某平台首席运营官陈深向头条君表示:“
一条条政策下来,都是让现金贷领域往更为合规的方向引导,我们从这里面看到压力的同时,也应该理解到政府对于这项业务的态度是整顿而不是肃清。”
陈深的平台跻身头部,他坦言如果新政策落地,公司的业务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及,但并不是穷途末路,“相反,恰巧是合规的明确要求下达之后,我们这些本身就相对正规的平台也占据了一定优势。”
在他的理解力,表面上市场紧缩了,但用户体量以及用户的需求仍然不变,甚至在监管从严之后,中下游平台的退场反而给了大平台机会。
有趣的是,该平台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布局非现金贷的消费金融业务,陈深名曰“正常业务拓展”。
有人说,现金贷本身就是个赛跑游戏,跑不过同行也要跑过监管。下一阵监管暴风已经有断手足、取头颅的阵势,毫无疑问,现金贷的凛冬已随政策如约而至,火热的“网络高利贷”即将迎来大洗牌。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是出自英国经济评论家邓宁格所著《工会与罢工》中的一段话。
监管正在驱逐300%的罪行,警示50%的铤而走险,最终它会否回到活跃且到处被使用的处境,还需要所有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编辑:田跃清)
来源: p2p头条 作者:头条君@不狗

企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