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现金贷:消费金融类公司到底有多赚钱?
【摘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现金贷平台有数千家,打开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宣传语扑面而来:“无需审核、一秒放款。”这些现金贷通常放款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现金贷平台有数千家,打开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宣传语扑面而来:“无需审核、一秒放款。”这些现金贷通常放款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
10月23日,趣店CEO罗敏决定取消一切原定的采访,与此同时,趣店方面对媒体回应说,未来一段时间内,罗敏在静默期不会再发声。
接下来的几天内,趣店的股价开始出现大幅波动,一度跌破发行价,市值在罗敏取消采访的当天蒸发了20亿美金。截至发稿前,趣店的股价回升至24.9美元。但是相比趣店在纽交所上市当天的股价涨幅,保守估计趣店的市值较最高点减少了30%。
伴随这家做现金贷公司暴涨暴跌而来的,是公众、投资人对其商业模式和实际借款利率的质疑。而整个现金贷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也让人对其风险管控能力产生担忧。
11月2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考虑关闭存在违法行为的现金贷公司。同时,上海监管部门开始窗口指导银行和现金贷合作业务。
趣店主要收入来自短期贷款?
趣店招股书显示,上市前,趣店第一大股东是趣店集团创始人兼CEO罗敏,持股比例21.6%;其次是凤凰祥瑞和国盛金控旗下华声投资,持股比例19.7%;昆仑万维(300418,股吧)持股比例19.7%;此外,源码资本、蚂蚁金服旗下公司API (Hong Kong) Investment Limited分别持股16.1%和12.8%。
靠校园贷起家的趣店前身是成立于2015年的“趣分期”,成立之初主要是向在校大学生提供购物分期贷款;2016年7月,在完成首期30亿元Pre-IPO融资的同时更名为趣店,并将服务对象从在校学生拓展至青年群体。目前趣店旗下有两款APP,一是“趣店”,二是“来分期”,主要业务是“0首付分期”和现金贷。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趣店此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初开始转亏为盈,利润也一路飙升。今年二季度,趣店单季营业收入是9.98亿元,同比增长311%;营业收入中主要含金融收入、销售佣金等,其中金融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2016年以来一直占比80%以上。利润方面,2017年二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5.08亿元,同比增长393%,连续6个季度保持盈利。 此外,截至2017年二季度,趣店注册用户数接近4800 万,平均月度活跃用户数达到2800多万人,其中实际交易用户数约 560 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趣店开始盈利的时间点恰好与其放弃校园贷业务转入现金贷业务的时间重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获悉,罗敏原本在校园贷业务上信心满满,但是随着其他校园贷公司爆发裸条风波,及早嗅到监管风向的罗敏将做校园贷业务的团队基本解散,开始依托蚂蚁金服提供的流量入口和芝麻信用风控系统,转做现金贷,即针对个人的无抵押无担保、额度在几千元之内,期限以7天、1个月、3个月,基本最长6个月分期付款的小微贷款模式。
趣店在招股书中表示,趣店主要从事以小额信贷为核心的消费金融业务,旗下“来分期”主要是现金贷业务;“趣店”则以消费分期业务为主,通过收取融资费和销售服务费盈利。有知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透露,“来分期”是趣店最重要的利润来源。“目前来看,商品佣金费和商品分期收入目前占比较小,最主要的收入都来自于短期贷款的本金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费用”。
招股说明书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趣店累计向中国700万活跃借款人提供了约382亿元的信贷服务。这些借款人被趣店称为“未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消费者,是需要小额信贷服务的年轻的、活跃的移动端用户。”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直到现在,趣店和校园贷仍然撇不清关系。趣店在招股书中表示,‘主要服务那些在传统金融机构中没有信用记录的年轻人’,这种定位使它没有办法杜绝学生用户;它的招股书也显示,无论是总用户数、月活跃用户数还是活跃借款人数,其增长曲线都没有出现波动迹象,这或说明趣店停止向学生提供贷款一事有待确认,如果此事为真,它将面临政策和法律风险。”
不到0.5%坏账率?
在那场引起市场哗然的采访中,罗敏表示趣店的坏账率不超过0.5%,同时称微小贷款的催收成本高,还不如直接撇账;而一旦坏账,借款人也就上了黑名单,留下不良记录。他说:“凡是过期不还的,我们这里就是坏账;我们的坏账,一律不会催促还钱。电话都不会给他们打。你不还钱,就算了,当作福利送你了。”
据记者了解,与明显低于业内水平的坏账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几年来,趣店的风险控制极其依赖于蚂蚁金服开发的信贷评分系统——芝麻信用,是否能够获得在趣店的贷款或者分期资格基本取决于你的芝麻分有没有超过600。
事实上,作为趣店的第五大股东,蚂蚁金服为趣店提供的不仅仅是风控,还包括流量入口和此次路演的关键背书。
趣店天使轮股东昆仑万维CEO周亚辉日前发表文章称,2015年,蚂蚁金服主动领投趣店C轮融资。入股后,蚂蚁金服在支付宝APP中开放第三方服务入口“来分期”为趣店导流。趣店也由此获得了比同行更加低廉的获客成本和更迅速的规模增长。趣店的财务报表显示,在蚂蚁金服投资前的2014年,趣店营收为2400万元,净亏损4000万元。2015年,趣店营收2.35亿元,净亏2.4亿元。2016年,趣店营收增长至14.42亿元,盈利5.7亿元。而支付宝为趣分期开放入口的时间正是2015年11月。
对于蚂蚁金服来说,这份流量大礼自然不是免费的。仅2016年,趣店付给蚂蚁金服和芝麻信用的费用即高达4亿元,其中包括支付宝的支付处理和结算费用;付给芝麻信贷提供的信用分析信息费用;付给芝麻信贷和支付宝的借款人约定费用。据知情人士透露,趣店付给蚂蚁金服的获客成本在每人20元左右,而业内的这一平均费用则在每人100元左右。
除去巨大的流量导入,芝麻信贷的分析信息费用为趣店带来了让业内震惊的低坏账率:2016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趣店保持了约0.5%的“年化M1+拖欠率”,即年内平均每贷款1000元,仅有5元借款人在30天内无法偿还。
与蚂蚁金服的合作,使得趣店在路演阶段备受关注的同时,也让人对其是否对后者存在过度依赖存疑。一位参与过趣店融资过程的投资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蚂蚁金服并不是一家单纯的信用评估机构,它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风控体系、信用数据和自己的贷款业务。尽管目前蚂蚁金服没有明确涉及现金贷业务,但事实上其名下的“借呗”业务放款规模在今年初就已经达到了3000亿元。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蚂蚁金服对趣店的支持力度能维持多久。
说不清的贷款利率
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9.74亿元,预计全年利润达到23亿元,趣店已经跻身为最赚钱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之一。
现金贷这笔生意有多赚钱?罗敏声称,趣店的年化利率从0到36%,36%是一道红线,并号称任何发现趣店名义和实际利率超过36%的人将直接提供100万元的资助费用。
记者从招股书中发现,趣店存在产品实际利率超过36%的情况。2016年,趣店的实际年化利率达到约59.5%。为了遵守可能适用的法律法规,趣店在2017年4月对所有信用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以确保所有信贷额度下的收费年费不超过36%。趣店在招股书中表示,“如果全部调整为36%,公司营收大约将减少3.07亿元,约占去年总营收的21%。”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通过“来分期”尝试进行了几次授信借贷后发现,无论其标注的年化利率有多少,后期还款金额计算了利息和服务费之后,实际上都超过了标注的年化利率。一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贷款还款一般有两种情况,本额等金和本额等息。一般的贷款平台会让用户选择其中一种还款方式,但是从趣分期提供的还款计划来看,基本采用的等额本金。
以一笔总额1000元,时限6个月的借款来算,每个月还款 184.6 元,6个月共计1107.6元。在来分期提供的服务协议上,这笔借款的年化利率仅有12%,但是事实上,按照最终的还款金额来计算,年化利率是21.52%,是协议中写明的两倍左右。
尽管用户的还款本金逐月减少,每月需要还的利息却仍然按照 1000 元本金计算,实际月利率也就越来越高。最后一个月消费者只使用 166.65 元本金,却仍然按照第一个月 1000 元的本金支付利息,这样一来,这 1000 元的实际年化利率有 42.58%(IRR复利算法,下同,单利算法为36%)。
业内资深金融人士分析指出,将IRR换算成年化利率,单利算法略有低估,复利算法可能有些高估。不过,如果折中一下,趣店这笔贷款1000元6个月分期的产品实际年化利率应当在36%与42.58%之间,这依然超过了监管利率的红线。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不同的利率计算方式,导致市面上的现金贷出现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两种类别。在真实操作中,现金贷平台会将多出来的钱算进服务费、手续费等名目中,使得服务协议中的年化利率看起来很低。以趣店为例,借款的服务协议中标明,趣店的贷款本金由趣店直接、一次性支付到借款人指定的支付宝账户上,每月还款金额固定、分期期数固定。趣店单独收取的平台服务费则被包含在每期的还款或商品的月供中。
这种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不同的情况存在于市面上的大部分现金贷提供平台上。以拍拍贷为例,贷款8000元分12个月还,名义年利率是21.25%,而实际年化利率最高可达 44.8%。另一款贷款平台钱站的利率则更高,借1000元,借款期限为6个月,每月需要还款216.43元,等额本金的年化利率可达68.45%,等额本息的年化利率更是能高达96%。同样,包括蚂蚁借呗、京东白条等信用分期业务,尽管单期利率标注在0.5%~0.4%,实际年化利率则在11% 到 15%之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现实借贷场景中,鲜有用户会去认真计算实际年化利率,大部分甚至不会去注意到服务协议中标明的名义利率。这一原因主要是大部分现金贷平台提供贷款服务或者分期购买服务时,只写每月还款额。对于一些用户来说,5088元的手机分12个月还,每个月还款金额511.15元看起来并不那么难以接受,但这笔分期付款背后的实际年化利率在36%~42.58%。
消费金融类公司净利润率媲美上市银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现金贷平台有数千家,打开手机APP商店输入“现金贷”字样,各种平台诱人的宣传语扑面而来:“无需审核、一秒放款。”这些现金贷通常放款金额在500元至2000元,期限7天至30天。
记者了解到,在大部分的现金贷平台中,除了不同的利率计算方式、服务费,有的现金贷平台还规定了滞纳金、逾期罚息、提前还款的罚息等费用。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把这些费用都加在一起计算,有的现金贷平台的实际年化利率可能接近100%。
高利润吸引到了各路资本涌入现金贷行业。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机构,2016年以来大量P2P也转型做现金贷业务。据网贷之家统计,截至2017年3月,至少超过30家P2P网贷平台有现金贷业务,单月放款量超过10亿元的平台至少已经超过了10家。
盈灿咨询测算,截至2017年3月末,整个现金贷行业规模大约在6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其中“电商系”现金贷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垂直系”和“网贷系”现金贷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而“持牌系”的规模在4000亿元以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Wind资讯数据发现,今年上半年25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率,最高的上海银行为50.71%,最低的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为23.22%。而消费金融类公司的净利润率,从整体上看可以与上市银行媲美。
由谁监管成难题
消费金融类公司如此高的净利润率,似乎已经脱离了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和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舆论对现金贷的质疑,主因或是它的盈利模式游走在法律监管的边缘,在其自身获得高利润的同时,却为整个经济社会埋下一些隐藏的风险。
中国科技金融法律研究会理事肖飒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现金贷平台的快速增长容易爆发出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利率畸高;二是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依靠暴利覆盖风险;三是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所以,未来的清理整顿必然从利率、风控层面开展。
事实上,监管层面已经注意到了现金贷平台可能爆发的风险。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具体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要求相关机构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10月28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针对近期现金贷的舆论风波表示,为防范化解相关风险,央行已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专项整治工作将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完善法律法规框架,创新监管方法,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施穿透式监管,贯彻落实好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的基本要求。
在采访中,多名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来看,现金贷依然处在缺乏监管的“灰色”地带。“首先,从归属上来说,它既不属于互联网借贷,也不属于金融机构。很多实体企业、互金平台甚至个人公司都在做这一业务,甚至有部分地区出现了衍生的‘套牌’灰色产业链,即通过技术手段为民间高利贷吸引用户转化和控制风险。此外,谁来监管的问题,也是很多地方至今没有对现金贷采取行动的原因。”
“采取疏堵并举等措施,加强对现金贷的整治,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对于经营失序、管理混乱的现金贷平台,未能按照规定通过备案的,要采取措施坚决予以退出。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还要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合作,对诱骗诈骗、违规放贷、非法催债的,由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形成高压态势。
互金企业扎堆上市套现?
除了高额的净利润,上市造富神话也让一些互金企业蠢蠢欲动。趣店、拍拍贷、和信贷以及融360等先后在各个渠道寻找机会。
受限于内地严格的IPO政策,一些互金企业除了去美国和香港等境外市场上市,也会寻求在A股市场借壳上市或直接卖掉。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目前有111家互金平台有上市公司背景。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无论是直接上市还是间接上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增信,由于早期互金行业没有明确的监管规范,行业野蛮生长缺乏公信力,上市对于企业的品牌提升效果明显。”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时互金企业扎堆上市,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监管细则的落地,对互金企业有了明确的规范及要求,是一个比较好的上市窗口期;另一方面,已在美上市的互金企业,如宜人贷、信而富今年都有明显的涨幅,从市场表现来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互金企业的商业模式比较认可。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李有星教授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抢在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的2018年6月底前上市,就是一步政策套利的最好棋。这些企业是否能备案到整治结束才明确,这段时间可以干国家监管部门没有想明白的事情,上市套现最理想。”
(编辑:郑惠敏)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墨尘
金评媒责任编辑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承认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搜狗地图将终止运营;马斯克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
- 情报 | 知乎明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小红书被曝裁员;华为AITO问界M5官宣涨价
- 情报 | 新东方旗下Okay智慧教育被曝裁员;北交所上市公司增至117家;全球近半数6G专利申请来自中国
- 情报 | 苹果AR眼镜或将推迟上市;币安将收购竞争对手FTX;美国科技公司10月裁员近万人
- 情报 | 茅台市值超过腾讯位列第一;支付宝已支持给微信QQ好友转账;字节跳动裁撤派对岛项目团队
- 情报 | 恒大集团在美申请破产保护;字节跳动旗下时光相册宣布停运;马斯克称下周直播新版FSD自动驾驶
- 情报 | 预计2023财年微软将裁员1.1万人;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几乎等于整个韩国电池行业;马斯克称汽车行业两年内或从缺硅变缺电
- 情报 | 恒大或7月底公布重组计划;特斯拉将整体裁员3%-3.5%;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突破20万台
- 情报 | 阿里迎来史上最大调整;货拉拉于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特斯拉新款Model S/X开启中国市场交付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启动「交付共创日」;蔚来手机即将于9月发布;特斯拉或每天被罚款1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