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春风吹向新经济 独角兽争夺战打响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3月8日,证监会发审委正式审核并通过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的首发申请,从递交招股书到最终过会,36天的IPO审核堪称A股“史上最快”。

  爱财经  ·  2018-03-13 10:04
IPO春风吹向新经济 独角兽争夺战打响 - 金评媒
来源: 时代周报 · 文/盛潇岚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3月8日,证监会发审委正式审核并通过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的首发申请,从递交招股书到最终过会,36天的IPO审核堪称A股“史上最快”。

3月8日,证监会发审委正式审核并通过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富士康”)的首发申请,从递交招股书到最终过会,36天的IPO审核堪称A股“史上最快”。

此前,有消息称,证监会发行部将对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新经济领域的拟上市企业中,市值达到一定规模的“独角兽”企业,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而富士康则是放宽审批时间的最好例子,若一切顺利,富士康股份最快将于4月实现A股上市。

富士康仅仅只是开始,实际上,近期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监管部门频频喊话支持“新经济”,为“独角兽”开通IPO绿色通道的消息成为市场最火热的话题。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就加强新经济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有关部委已经有高度共识,将会有相关制度落地。在交易所争夺资源的同时,作为IPO中介机构,券商投行也将争夺优质独角兽项目,种种迹象表明,一场“独角兽争夺战”似乎箭在弦上。

不过,受访的多位投行人士都表示尚需观望。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资深投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按照粗略的标准,有100多家企业可被认为是独角兽企业,但由于独角兽的体量都很大,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未来两年有6-8家上市比较合适。

富士康闪电过会

富士康股份闯关成功,是台资企业谋求A股上市第一例。根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2月1日,富士康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上报;2月9日,招股说明书和反馈意见同时披露;2月22日,招股说明书预披露更新;3月8日,首发上会并获得通过。

以招股书申报稿上报之日算起,到过会仅仅用了36天,富士康股份创造了A股市场IPO的新速度。通常情况下, A股上市的流程要经过申报、受理、预先披露、反馈会、反馈意见回复及更新预先披露、初审会、发审委、核准发行等一系列流程,IPO的排队时间也主要消耗在预先披露到反馈意见回复及更新预先披露之间。从以往经验看,2017年IPO平均审核周期为1年零3个月;再往前的平均审核周期约为3年。

而富士康走的是“即报即审”特殊通道,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在近年来多次谋求品牌化的转型之路,然而除夏普收购案外,其余的多项举措均不尽如人意。此次富士康股份如IPO成功,也有助于其凭借大陆资本市场突破长久以来的转型困局。

富士康A股IPO成为“独角兽”科技公司快速上市范例,也被视作A股拥抱新经济的标杆事件。2月28日,有消息称,证监会发行部将对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这四大新经济领域的拟上市企业中,市值达到一定规模的“独角兽”企业,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

根据市场对独角兽企业的定义,主要强调发展速度快、稀少,同时企业估值要达到10亿美元以上。中国科技部《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指出,独角兽公司是指在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估值已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其中超过100亿美元的被称为“超级独角兽”企业。

过去,此类公司在A股上市往往存在诸多障碍:尚未盈利的企业无法在A股进行IPO;国内上市不允许设置特殊的股权结构,即VIE架构;此外,IPO排队时间长、“一股一权”的规定等因素,包括“BATJ”在内的众多“独角兽”企业都只能选择海外资本市场。

富士康的闪电过会对于未来更多重点行业IPO及境外上市科技公司巨头回归奠定了更好基础。“此次富士康IPO申请快速过会,体现了监管部门积极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信号,可能极大地鼓励其他代表性新兴企业积极筹备A股上市申请事宜。”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此举既为这种公司自身的发展争取到更充分的资金支持,又为A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为投资者创造分享新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

三地交易所争夺

实际上,近期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等监管部门频频喊话支持“新经济”,为“独角兽”开通IPO绿色通道的消息,成为市场最火热的话题。

在今年两会上,针对资本市场如何服务新经济,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近日表示,证监会支持国家战略,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产业,重点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企业。

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也表示,证监会和交易所正在抓紧推进对新经济“独角兽”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上市提供条件,做试点和准备工作,深交所层面的规则准备已经基本完成,“真诚地邀请新经济企业能够留在境内,也真心地欢迎新经济企业来深交所”。

早在今年1月31日,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就表示,以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导向,吸收国际资本市场成熟有效有益的制度与方法,改革发行上市制度,努力增加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此前,港交所和深交所曾先后宣布上市规则改革。2017年12月,港交所公布上市改革举措,将允许不同投票权架构的高增长及创新产业公司在主板上市,并放弃设立创新板,三类公司可用同股不同权形式在港上市。与此同时,尚未盈利或者尚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也可以在港交所上市。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直言:“这是1993年引入H股以来,大约25年里,港交所在上市制度方面作出的最大变革。”

2018年2月,深交所又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0年)》。《纲要》指出,未来3年将大力推进创业板改革,针对创新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和股权特定,推动完善IPO发行上市条件,扩大创业板包容性。同时,到2020年要在退市机制常态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此外,上交所也表态,积极拥抱新经济,是今年上交所发展的重点任务。3月2日,上交所官网称,小米公司供应链金融资产支持证券100亿元储架发行取得无异议函,成为国内首单支持新经济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资产支持证券,首期拟发行规模5亿元。新经济企业是实体经济中最具创造力、最具发展活力的群体,是上交所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向。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助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壮大,多角度、多领域、多方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显而易见的是,这场交易所“争夺战”的目的都是想要吸引一批新兴企业。上交所称,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服务“新蓝筹”企业的全周期服务方案,搭建了专业服务体系,积极支持一批新一代的BAT企业成长,努力成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蓝筹企业。

而相关的制度也即将落地。3月9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从“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的意见看,对新经济企业加强支持力度的呼声很高。过去因为一些特定的时间窗口、制度环境、市场容量等原因,尽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没有做成。近期,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经过有关部委的共同努力,现在大家已经有高度共识,并将会有相关的制度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独角兽的回归也存在一些争议,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独角兽回归带来新的增量,供给的增加会继续压低市场估值水平。同时,海外独角兽的质地与估值水平较国内科技上市公司更优,资金分流会进一步给相关行业施压。

万联证券分析师胡红伟认为,海外龙头科技公司的回归必然造就一批新蓝筹的出现,这会改善新经济相关行业的需求格局。

由于海外独角兽通常体量巨大,回归是否会对市场造成极大冲击?胡红伟认为,并不需要过度担忧海外独角兽市值过大的问题。“在政策引导海外科技龙头个股回归的背景下,回归节奏相对是可控的。供给和需求会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地再平衡,不会出现一窝蜂集中回归进而导致‘一花开罢百花杀’的格局。”

大投行谨慎乐观

监管层将拥抱新经济的制度性变革已经在路上,而交易所争夺新经济企业的资源也将惠及券商,券商投行是否将调整今年的工作重心,应对转变?

不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多位投行人士均表示,目前还处于观望阶段。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资深投行人士表示:“毕竟细则还没有出台,且独角兽目前也不是一个标准非常明确的概念,按照粗略的标准,有100多家企业可以被认为是独角兽企业,但这些公司里能进入绿色通道的不会很多,此外中概股回归的方式还未定。”

根据中金公司梳理的中国“独角兽”金字塔,第一梯队的为估值500亿元以上的新经济企业,蚂蚁金服、小米和滴滴出行位列其中。第二梯队为估值100亿-500亿元的企业,包括美团点评、今日头条、宁德时代、陆金所、菜鸟、京东金融、快手等8家;第三梯的企业估值在50亿-100亿元之间包括ofo小黄车、摩拜单车、蔚来汽车、爱奇艺等12家。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有“独角兽”企业约124家,目前估值总和3.9万亿元人民币。

上述上海投行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最有希望的还是一些在聚光灯下的项目,同时还要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毕竟独角兽的体量都很大,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一家都是一个抽血机,我认为未来两年有6-8家上市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而在这一轮独角兽项目竞争中,大投行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京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与排名靠前的大券商相比,我们投行比较小,这部分的项目挖掘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目前对独角兽业务也没有涉足。之前遇到过类似的业务都会建议走并购的路线,小投行在项目储备上几乎没有多少优势。”

“目前做过类似项目的都是大型投行,比如这次富士康的保荐机构是中金,360回归A股由华泰联合作为主承销商。其他的大投行比如中信、中信建投应该都会有相应的布局,但中小投行多年不做这些项目,在这一次的风口中很难分到一杯羹。”上述人士表示。

资料显示,今年2月28日,历经两年半的波折,360完成了对三六零(601360,股吧)(601313)的借壳,正式更名为三六零(601360)。360回归A股是迄今最大的互联网行业中概股的回归,历经私有化、拆红筹等阶段,最终实现A股重组上市,而华泰联合证券是360私有化阶段的独家财务顾问、重组上市阶段的独立财务顾问和主承销商。

深圳一位大型投行保荐人对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一方面,大投行在业务能力、经验、过会率等方面相对小投行有优势;另一方面,作为独角兽公司本身也倾向于选择与大型投行合作,“如果大投行都失败了,公司可以说最大的投行都失败了,找小投行成功率更低。但是找小投行失败了,会被认为公司请错了投行,股东这一关过不了”。

同时,大型投行对独角兽项目的竞争仍然激烈。上海一家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各大券商都在根据独角兽企业名单筛选项目,但实际上独角兽项目背后的竞争都很激烈,一般独角兽体量都比较大,如果到现在还没有与这些公司建立联系,会更加困难。”

(编辑:杨少康)

来源: 时代周报 · 文/盛潇岚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爱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