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市场现状调查:使用者仍有疑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前景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企业新闻  ·  2018-05-10 09:30
互联网医疗市场现状调查:使用者仍有疑虑,担心个人信息泄露 - 金评媒
来源: 法制日报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前景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在北京生活的王欢,是一名两岁宝宝的妈妈。最近这两年,遇到感冒咳嗽这样的问题,她大多选择“网诊”。

“网诊”,也就是互联网医疗,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

不过,王欢使用“网诊”是有条件的。王欢说,在选择“网诊”前必须有过多次面诊,对医生知根知底,否则不会轻易在网上就诊。

在王欢看来,互联网医疗确实给患者提供了便利,但要满足前提条件比较难。

王欢的看法代表了不少患者的心声,也说明了当下互联网医疗所面临的问题。

使用者仍有疑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找到靠谱的医生这一前提条件,不少人还担心,在使用互联网医疗过程中是否会出现个人信息泄露。

郭英是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她曾经想过在网上查询病症,但是进入一家网上医疗平台时,她发现首先需要注册,信息填写包括姓名、电话、病史等个人隐私信息。这样一来,她便有所顾虑。

“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更何况需要填写的信息还比较隐私。”郭英说。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注意到,对互联网医疗有上述担心的人并不少见。

刘杉在北京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有过在网上就诊的经历。记者了解到,刘杉与医生的交流并不是在所属的医疗平台上,而是通过微信交流。

医生在线上问诊时,有没有出示相关资格证和简历等信息?刘杉说,他并没有看到这些。他对这位医生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这位医生的朋友圈。这位医生通过微信给他开出处方。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像刘杉这样的情况也不少。正如一名患者所说,一方面,这些医生并没有在官方正规平台提供个人相关信息,就诊人群往往忽略这一环节而是先看疗效,再考虑是否继续选择该医生,这其中难免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医生不开具处方单就直接抓药是不符合职业规范的。

挂号服务用户多

为了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医疗的状况,记者联系了一家线上医疗平台的负责人。

患者通过医疗平台选择医生就诊,如果出现诊断失误造成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该由谁负责?这名负责人说,平台上的医生都是三甲医院的在职医生,医生资历很高,不会出现诊断失误。

在记者再三确认下,这名负责人坚称不会出现误诊,用户可以在平台上给医生评价,平台会跟医生沟通。

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互联网医疗服务类型总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医疗辅助类,如挂号、咨询、健康教育等。另一类是医疗核心类,如医药销售、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

记者随机走访了一部分互联网医疗用户后发现,在互联网医疗产品中,使用率最高的仍是网上预约挂号,其次是网上交流、问诊咨询等。

一家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网上医疗平台实际上是实体医疗机构的咨询和宣传渠道。他们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用户交流,互相了解,提供线上咨询、预约挂号等服务,但真正诊断和开药时,会要求患者前往对应的线下医疗机构进行。

线下诊疗不可缺

林可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她和朋友有时会在网上查询一些病症,浏览有类似症状的网友提供的经验或者建议。

“我暂时不会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就诊。”林可说,一方面,线上医生也是会收费的,这样一来她更愿意到实体医院挂号就诊;另一方面,线上医生还是需根据线下的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有过网上就诊经历的余超对记者说,网上就诊医生会询问症状等具体细节,给出解决方案,严重的情况下会建议去实体医院就诊。

王新是一家儿童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我个人觉得线上问诊一来可以先缓解患者的情绪,若没有什么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免去挤医院的麻烦。二来可以减轻医生在诊室的工作量。当然网络还是没有办法完全实现所有的看病过程。”

在采访中,记者也注意到,一般在正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就诊,首先会要求用户填写一份病历表,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来自实体医院的病历单,必要时要求提供化验单、CT片等,线上医生交流过程中也会要求提供相应材料作为其诊断依据。在病情严重、缺乏检查材料、症状描述不清楚、病症较为复杂等情况下,医生会建议去实体医院就诊。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

(原题为《互联网医疗市场现状调查》)

业内专家详解互联网医疗法律要点

北京大学卫生法学副教授 王岳

记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应该秉持怎样的原则?

王岳:推进互联网医疗,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效率放在第二位。国家对互联网医疗一直持支持态度,但由于这一新业态刚刚兴起,相关机制不够健全,近年来一直在逐渐强化监督和管理。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其他互联网服务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不可试错性,因此在效率和安全两个价值取向上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记者:你刚才提到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少患者所担心的。应该如何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王岳:互联网医疗应该作为慢性病患者短期替代就医途径的渠道。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禁止初诊在线上开展。由于线上就诊人群在对症状描述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也会直接影响线上医生诊断的正确性与准确度。对于线上复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经过国内外实践证明的部分比较稳定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可以在线上复诊。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医疗平台对于就医出现问题后的责任认定语焉不详,这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明确?

王岳:根据指导意见传达的信息,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须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明确了责任主体并非互联网医疗平台而应是医疗机构本身,这有利于今后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法律责任。将责任落实于实体医疗机构而非医生个体,一方面更有利于用户维权,另一方面便于对线上问诊医生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此外,还必须规范电子处方制度。互联网医疗今后的发展趋势必须是实行电子处方制度。电子处方由政府行政机关进行监管。如果没有电子处方,可能会给互联网医疗违法行为提供空间,电子处方制度的实行也会更便于政府部门对网上医疗进行监管。

记者:提到对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就监管提出了哪些具体举措?

王岳:在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严格的监督措施,首先是明确行为边界,其次是强化责任,此外是提高监督能力。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介绍,下一步还将出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包括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适应“互联网+医疗健康”支付制度以及医疗服务、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共享等基础标准,来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

现有的针对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法律法规总体是滞后的,相关监督管理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健全。国家在支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过程中宜逐步收紧,即限制而非禁止或过于宽松。如电子处方单制度,应该有统一标准去规范,线上就诊人群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应受到明确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则的共同保护。

进一步来说,对于互联网医疗的监管,既包括政府的监管也包括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监管。互联网新业态给政府提出了新的挑战,即除了依靠政府的监管之外,一定要发挥社会共治的作用。也就是说,国家在外部强化监管的同时,互联网医疗行业内部应该制定相应甚至高于政府所制定标准的行业标准。

来源: 法制日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企业新闻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