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继续保持高压态势 防范加密资产风险
【摘要】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整个报告共包含二十三个专题,其中专题十二是《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专门讨论了我国加密货币领域的风险及政策建议等问题。

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对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整个报告共包含二十三个专题,其中专题十二是《加密资产相关领域风险及防范》,专门讨论了我国加密货币领域的风险及政策建议等问题。
报告指出,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以区块链为代表的分布式记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一,比特币、以太币等加密资产受到广泛关注,并催生了众多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以及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等新型融资模式。
据有关统计,2013年末全球加密资产有66种,2016年末为644种,至2017年末已达1 335种。2013年末,全球加密资产市值约100亿美元,至2016年末为161亿美元,但到2017年末,其总市值暴涨至5729亿美元,呈高度泡沫化趋势,且波动巨大;截至2018年4月末,全球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已超过10 000个。
随着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兴起,加密资产无序发展导致整个市场投机色彩浓厚,给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带来便利,欺诈发行、庄家控盘等问题频出,损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对加密资产的监管,我国从2013年来就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公告,并开展了相关的清理整顿。
在政策建议方面,报告指出,首先,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大清理整治力度,继续采取多种手段,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引导资金回归实体经济;其次,加强国内监管协调,发挥部门合力,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落实功能监管要求;再次,持续做好投资者保护与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明确揭示风险,强调风险自担;最后,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监管协调,形成监管合力,共同应对监管挑战。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肖飒说:“如果‘加密资产’可以定性为‘虚拟财产’,我国法律相对宽容,并不禁止中国公民持有虚拟财产。但是,如果从事ICO或变相ICO,则属于违法行为,甚至有可能触犯刑法。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法律可能不会改变对ICO等的态度。”

财经360



- 情报 | 极氪寻求在美 IPO;百度、网易等七家公司将从纳斯达克100指数中移除;花房集团登陆港交所
- 情报 | 小米自研芯片将在今明两年亮相;阿里云「通义千问」已完成备案工作;特斯拉新款Model3或9月1日上市
- 滴滴财报:二季度GTV达963亿元 经调整EBITA盈利13亿元
- 情报 | 阿里巴巴月底推出跨境出海平台Miravia;陆正耀库迪咖啡3亿成立供应链公司;亚马逊公司证实已开始裁员
- 情报 | VUE VLOG将于9月30日停止运营;Soul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愉悦资本近40亿元新募资首次关账
- 情报 | 阿里巴巴2022年全年裁员1.9万人;2022年腾讯投资次数下跌近八成;近250家企业已用ChatGPT代替员工
- 情报 | 联想集团拯救者手机业务全员裁撤;法拉第未来开始生产FF 91;罗永浩明日将在直播间卖卫星
- 情报 | 蔚来汽车申请在新加坡交易所暂停交易;汇源果汁欲回A股上市;钉钉回应基础版超过10人将收费
- 情报 | 申通回应抖音收购传闻;亚马逊在生鲜电商部门裁员数百人;OpenAI创始人启动“世界币”项目
- 情报 | 摩拜可通过美团退押金;金融业出台限薪令;阿里董事会新增2名独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