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炸锅”,央行入市购买ETF传言搅动A股市场
【摘要】A股艰难磨底,市场渴望上涨,将救市目光投向“央妈”。

近日,一则对于中国央行购买ETF股票的传闻,引发了市场热议。
事情最早源于国内东兴证券与日本野村证券的分析预测,野村证券称,为了提振国内股市,中国央行可能直接进入股市买入股票。之后,中信证券有一份研报持类似观点。但这份研报的观点,很快被中信证券自己否定。中国央行有关人士也及时进行辟谣。
这一消息的传播及辟谣,引发A股市场剧烈震荡,更引起市场热议。
有的专家认为,央行未来购买ETF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另一部分专家则表示,央行没有必要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可考虑尽快推出平准基金,既可以达到稳定金融市场的目的,又可以保证央行专注其货币供应功能的实现。
日本央行首开直接买入股票先例
效果还不错
实际上,国家央行直接购买本国股票,目前全球只有日本央行一家。
日本央行持有股票资产可以追溯到2002年。2000年3月1日,日经指数收盘于20337.32,到2003年4月1日,跌到7831.42点的深渊,2002年,日本央行开始入市。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日本股市再次崩溃,2007年6月1日是18138.36点,2009年2月2日,下跌到7568.42点的深渊。日本股市再次陷入低迷状态,央行挺身而出,为国接盘,从2010年开始购买ETF股票。
自2013年黑田东彦上台以来,日本央行将购买ETF作为振兴经济的主要抓手。
日本央行在2016年7月加码货币宽松,将ETF年购买额从约3.3万亿日元提升至约6万亿日元。2018年7月,考虑到市场功能下降而对运营采取灵活姿态,购买额调整为“可上下变动”。制度上,购买额可以超过6万亿日元。此前最高纪录为2017年的5.9033万亿日元。
值得关注的是,日央行买入的数量是惊人的。
据日本投资信托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日本ETF产品净资产总额为36.21万亿日元,央行持有ETF资产余额占日本ETF总额的约64%。截至2018年末,日本央行持有ETF资产余额达到约23万亿日元,叠加持有的其他股票资产近1万亿日元,日本央行股票及ETF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4.39%,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7%。
有市场人士认为,黑田东彦指挥下的日本央行,把购买ETF作为振兴经济的特殊通道,发挥了一定作用,2018年9月3日,日经指数超过将近二十年前的高位,升至24120.04点。
02 支持方:效仿日本央行 不出格!
要了解具体事实,还要从最初的信息源开始。
1月8日,中证网通过其官网发表东兴证券张岸元的快评《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其在文章中表示,各国央行都大量持有外国股票资产,作为其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策略的一部分,中国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不算出格。
张岸元认为,以日本央行为例,该行自2002年开始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并于2010年大幅增持ETF。截至2018年末,日本央行股票及ETF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4.39%,占交易所总市值的3.7%。
张岸元还认为,如果按照日本央行对股票和ETF的持有比例测算,我国央行持有1.58万亿—1.78万亿元的A股资产,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且更有利于A股在2019年实现健康平稳运行。
随之附和的声音,来自于野村控股。
野村控股亚洲研究部负责人JimMcCafferty也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在2019年开始购买中国国内股票。他还指出,具体来说,政府可能会授权中国央行参与购买股票,强劲的股市表现在刺激国内消费方面将比新建铁路有效的多。
一位知名财经博主对此解释道,2019年经济是头等大事(主要矛盾),而股市是重要的国内政策工具,把钱投入股市要比投入“铁公鸡”效果要好得多。
03 反对方:央行买股票 不合法!
对于央行购买股票的讨论,有支持的一方,也不乏有反对的声音。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卉彤告诉金评媒(ID:JPMMedia),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信心本来就不足。央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一旦直接参与购买股票,会扰乱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导致市场信心的进一步下降,不利于提振经济、刺激股市,有可能会出现“一二五信贷指标推出后,沪深银行全面飘绿”的现象。
此外,央行目前要解决的是货币传导不畅和信用创造不足,直接参与购买股票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央行目前不宜参与A股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然而并未包含股票。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央行不宜参与A股市场。
从长短期效应来看,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认为,央行购买本国股票资产,短期可以通过信号效应稳定股市,但并不能够提升企业现金流和股票价值。负责宏观经济稳定的央行,买卖微观层次的股票不仅缺乏专业人才,还带来功能错位,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由于央行的资金没有直接成本且规模庞大,能够直接影响市场涨跌,故而央行持有股票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利益输送和股价操纵风险。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储备工具较多,目前仍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央行购买股票来实行货币政策不现实,容易使得市场将股票涨跌和央行货币政策绑架起来,这是不理性的。
来源: 金评媒记者 言同

金评媒



- 情报 | VUE VLOG将于9月30日停止运营;Soul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愉悦资本近40亿元新募资首次关账
- 情报 | 法拉第未来启动「交付共创日」;蔚来手机即将于9月发布;特斯拉或每天被罚款19万
- 情报 | 万达集团高级副总裁刘海波被带走;恒大新能源汽车被强执1.2亿;交个朋友回应锤子科技经营异常
- 情报 | 每日优鲜负债15亿到18亿元;李嘉诚拟“抄底”香港恒大中心;诺领科技人去楼空
- 情报 | 百度首款汽车售价20万左右;小鹏汽车被曝多个部门调整、裁员;京东集团完成认购京东物流股份
- 情报 | 沪江教育更名为行藏科技;特斯拉明年或开启史上首个回购计划;推特世界杯期间50%几率崩溃
- 情报 | 卫龙香港IPO定价10.56港元;美国大型床垫制造商席梦思申请破产;法拉第未来将于明日公布FF 91车辆交付计划
- 情报 | 理想汽车计划进军自动驾驶卡车领域;AI龙头第四范式完成港交所聆讯;百川大模型API将于9月20号上线
- 情报 | “苹果版余额宝”总存款已超100亿美元;黄浩卸任蚂蚁商诚公司法定代表人;Uber开发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
- 情报 | ofo及戴威被追讨5亿欠款;腾讯WiFi管家今日正式停服;国美电器被申请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