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来了 李大霄:将开启第五轮牛市
【摘要】此时推出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表明了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有更多承载力,其将有望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深刻的变革。今日A股也迎来“红潮”。

文/时代财经 何蕴虹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落地脚步渐近。
会议指出,要稳步试点注册制,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此时推出科创板及试点注册制,表明了中国股票市场已经有更多承载力,其将有望为国内资本市场带来深刻的变革。
该消息也掀起了今日A股的“红潮”。财联社数据显示,半导体、计算机设备、航天装备、通信运营及证券板块涨幅居前。截至今天上午收盘,沪指上涨0.51%,报收2594点;深成指上涨0.89%,报收7590点;创业板指上涨1.4%,报收1268点。
资本市场的重大变革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但各市场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创业板上市门槛略高,未盈利企业难以进入;新三板又因为注册制下的短期快速扩容导致供过于求,流动性严重不足。市场对于科创板,存在一定的疑虑。
国泰君安证券的分析认为,科创板定位于科创行业,整体上市门槛低于创业板但高于新三板,可避免该两板块上述问题。科创板还承担着制度试点的使命,将会对包括注册制在内的一揽子制度进行综合探索。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时代财经表示,科创板将有效补充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拥有鼓励创新创业、增加就业、提升资本市场对创新服务能力的支持作用。科创板或能引领主板未来改革方向,为一、二级市场合理定价和市场接轨进行探索和尝试。
年内即迎第一批企业上市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时代财经分析说,科创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发布在即,预计2019年下半年将迎来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早在2015年12月22日,科技创新板(科创板)就已经推出了,目前总体上已经成形,但是成熟恐怕要等到2020年。
中金公司研报预测,2019全年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或在150家左右,粗略预估募资规模500至1000亿元。
据媒体此前报道,监管层鼓励券商投行重点推荐五个行业的企业,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技术服务。对于这五个领域之外的企业,券商如果推荐科创板,监管要求其需要出具专项说明,并经咨询委员会认可。
从企业个体而言,科创板企业需满足以下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突破国际垄断;相关技术是企业收入主要来源和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具有成熟的研发体系、研发团队;具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同时,据第一财经报道,监管也对保荐机构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其中,如果未来投行要拿科创板项目,相关保荐代表人必须在两年之内做过三单IPO项目,才能对科创板项目签字。
有消息称,目前已有一批公司瞄准科创板IPO。其中,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硬科技”公司,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电子、生物医疗类公司已先后提交了IPO辅导备案。
科创板设立对场内资金的流出影响有限
试点注册制是市场聚焦的热点。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后者对其文件进行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
对此,国金证券策略团队分析称,注册制并非不进行审核,注册制审核的核心是信息披露;科创板会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
国泰君安金融工程团队认为,在注册制下,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因此,公开披露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将对投资者形成更重要的参考。具体在企业的知名度、研发支出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研发所处的阶段、实际转换程度,新技术的市场垄断程度以及已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数量等方面的可能,成为科创板公司定价的重要考量。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在我国注册制实施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前,仍将是以监管部门审核作为企业上市的主要标准,对于发行节奏和上市数量,监管部门仍具有决定权,科创板设立对场内资金的流出影响有限。
财经评论员齐俊杰指出,注册制的门槛可能会比审核制更高,不但需要标准门槛,还要有市场门槛。基础上市门槛可能包括五种标准,包括市值,收入,利润,现金流。他认为,借鉴国际经验,科创板的投资者将以专业投资者为主,个人投资者需要有50万元-100万元金融资产,至少2年以上的相关投资经验,这样将把95%的投资者挡在门外。
红筹和VIE架构公司有望进入
早前众多境外中概股,如在美国上市的阿里、京东、百度、网易及在香港上市的小米、腾讯等企业均表示了回A意愿。上述企业存在红筹和VIE架构,不符合国内法律法规,部分企业着手搭建了CDR(中国存托凭证)架构。
红筹架构是指中国境内的公司(不包含港澳台)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然后将境内公司的资产注入或转移至境外公司,实现境外控股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目的的结构。要想将境内公司的资产注入或转移至境外公司,一般可采用两种不同方式实现,一种是通过境外公司对境内公司直接的股权控制(简称“股权控制模式”),另一种则是通过协议控制(即“VIE模式”)。
随着科创板逐渐加速,有相关架构的企业能否入场成市场聚焦。目前来看,众多业内人士的答案是肯定的。
李大霄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科创板接受红筹和VIE架构公司的可能性较大,但CDR更可能在主板实施。宋清辉则认为,CDR企业也将直接受益于科创板。中金公司则称,未来科创板有望吸引体量更大的海外中概股或独角兽企业上市。
第五轮牛市的起点?
对于科创板设立对目前A股市场的影响,众多专家各有观点,但都较为看好后续行情。
国泰君安中小市值团队对时代财经分析,从板块结构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相关性最高,“现阶段时间窗口期较长,科创板推出对于目前市场已存板块的正向/负向影响仍将会由今年的市场环境决定。如果科创板在今年一季度或上半年较快推出,且市场氛围好转,以创业板为主的A股市场将受此影响出现正相关性,估值水平有望受事件性刺激向上修正。如果科创板如期推出,但市场氛围清淡,风险偏好趋向保守,科创板的推出或会在短期内冲击市场流动性,且市场对科创板受政策倾斜力度加大而降低对创业板的预期,创业板的估值水平将与科创板的推出呈负相关,短期内受到一定冲击。”
中金公司则认为,科创板对资本市场的短中期影响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对A股市场有一定资金面压力但影响相对有限;更多优质成长性企业将在科创板上市,带动主题预期提升的同时对现有公司也有一定的资金分流影响;市场化发行预期下,通过网下或战略投资者形式参与需要注重基本面投资而非简单的“打新”操作;创投类企业和券商将受益于科创板的事件驱动效应,或有阶段性表现。
时代财经就科创板能否走出独立行情的问题采访了李大霄。他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举例,认为在科创板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可能会走出独立行情,但到了一定的规模后,仍将会受到大盘行情影响,走势较为趋同。
他进一步表示,“2440点是股市的第五个大底。伴随着科创板的诞生,中国股市第五个牛市即将开启,熊市结束。但是筹码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投资者需要买好股,理性地价值投资,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从企业新闻出发,及时客观的报道企业的资本动态,人事变局以及模式解读,为企业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讯。



- 情报 | 恒大集团负债超2.4万亿;拼多多旗下Temu起诉Shein;新东方旗下公司非法出版教材被罚
- ESG每周资讯 | 中国出海氢企助力巴黎奥运实现低碳目标
- 光年速递 | 鲁花直播间主播喝油自证品质;普华永道回应“广州所关闭”传闻;中文大模型2024半年报出炉...
- 情报 | 滴滴被罚80.26亿;恒驰5订单数破3.7万辆;字节跳动估值跌破3000亿美元
- 情报 | 汇丰据悉拟拆分印尼业务上市;腾讯新闻回应传言;开课吧裁员规模控制在30%
- 情报 | ofo及戴威被追讨5亿欠款;腾讯WiFi管家今日正式停服;国美电器被申请破产清算
- 情报 | 搜狗科学百科11月11日正式停运;特斯拉中国宣布降价;飞利浦宣布裁员4000人;无忧筹回应加收3元打赏费
- 情报 | 百度首款汽车售价20万左右;小鹏汽车被曝多个部门调整、裁员;京东集团完成认购京东物流股份
- 情报 | Meta本周启动史上首次大规模裁员;推特每天亏损近3000万元;许家印7亿港元山顶豪宅被建行接管
- 情报 | 「敦煌币」将于8月25日起正式停用下线;奇点汽车启动破产清算;威马旗下星晖新能源被申请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