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家宣布降息!中国也已进入边际宽松
【摘要】新西兰在发达国家市场首次吹响降息“号角”,向市场发出关注全球央行宽松转向的信号。
文/时代财经 魏子皓
全球经济同步放缓之下,发达国家也坐不住了,5月8日,新西兰储备银行(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官方现金利率25个基点至历史最低水平1.50%,这是新西兰央行自2016年11月以来首次降息。降息决定公布后,新西兰元对美元汇率应声下跌。
新西兰是本轮宽松周期首个宣布降息的发达市场。在此之前,已有印度、马来西亚等新兴经济体央行宣布降息,应对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预计,未来还会有其他经济体加入货币宽松的队伍。
三次降息的开端
本周三(8日),由7位委员新组成的新西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一致决定降息。新西兰央行发布声明称,自2018年中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增长放缓速度“高于预期”,导致国际市场对新西兰商品与服务的需求减少。同时,贸易摩擦仍存,全球经济前景不明。
声明还称,新西兰国内经济增长和通胀表现也不及预期。经济增长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放缓,净移民数量减少和房价疲软等因素导致家庭支出减少,同时企业信心不足,投资领域缺乏动力。种种因素导致新西兰经济出现疲态,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3.4%,2018年则降至2.3%。今年第一季度通胀率下降至1.5%,大幅低于2%的通胀目标。新西兰央行行长阿德里安·奥尔(Adrian Orr)表示,综合国内外因素,降息能更好实现新西兰就业和通胀的政策目标。
新西兰央行降息的消息不算突然,此前接受彭博问卷调查的20位经济学家中有14位预计该行会实施降息,只是在具体降息时间点上有不同的观点。澳新银行新西兰首席经济学家Sharon Zollner指出,新西兰央行不大可能只降息一次,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存在继跌的空间。“此次降息力度不大,但新西兰联储预测显示明年还有50%概率再次降息,一般降息周期也不会止于一次,我们预计这是至少三次降息的开端。”
多国进入降息通道
2018年末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通胀下滑、低于政策目标。受此影响,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此前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开始明显放缓。
在新兴市场,印度央行于今年2月和4月各降息25个基点,市场预计该行还将于6月再次采取同等力度的降息动作;5月7日,马来西亚央行3年来首次宣布降息,将隔夜政策利率下调25基点至3%,市场预计该行下半年也将进一步降息。
新西兰只是本轮宽松周期中首个宣布降息的发达市场。在之前的调查中,市场认为最可能降息的主要央行除新西兰外,还包括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央行在本月7日宣布维持现行的1.5%利率不变,但市场最新预计它可能在7月前宣布降息。同时,市场认为美联储年内也存在降息的可能,其概率一度达到66%。
海外降息潮逐渐拉开帷幕,经济同样面临下行压力的中国是否也会加入降息的队伍?
近日,中国央行宣布,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将对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施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这是继4月24日中国央行开展第二次定向借贷便利(TMLF)以来,又一个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政策。
央行调结构的意图很明显。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现超预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总体判断趋于乐观,中国央行也不再一味地关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而是利用结构性调整来支持实体经济,降息概率不高。
直接降息几乎没可能
华鑫证券研究员吴笛表示,当前的宏观政策重新审视“长期”与“短期”的再平衡。只要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会“失速”,不会跌出“合理区间”,降息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中国已经实行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各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整存贷款的利率,因此央行调整基准利率的可能也不会太大。另外,央行降息就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也与当前央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思路相违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现阶段利率是“双轨制”,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到货币市场利率是一轨,基准利率到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一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虽然中国央行表面上没有直接降低基准利率,但通过降准等方式压低了市场利率,为金融机构降低了资金成本,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已进入了边际宽松。
数据显示,2月银行间7天期质押回购式利率(DR007)一度降至2.3%以下,资金极其充裕,当前DR007在2.6%左右,保持在“下有底、上有顶”的“舒适区”运行。当前中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已经能够决定货币市场利率的中枢水平。
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很可能会出现逆回购、降准(定向降准)、MLF(TMLF)、PSL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或将会以其中一到两种组合的形式搭配出现,既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灵活性,又能够较好的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的目标,避免重走大水漫灌刺激经济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