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加速规范进入正本清源时代
【摘要】“唯一性在计算机处理后,被数字化了,只要被数字化,这个数字化的信息就有被篡改的可能。”青岛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杨斌在2019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7月8日讯,移动支付以其便捷性和渗透深度,可起到传统支付无法替代的作用。对存在刚性需求的交通出行、医疗社保、公共缴费等日常生活场景,移动支付正在逐步升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移动支付行业发展带来的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如何处理好安全与创新的关系?推动监管机制日渐完善?
7月7日,在青岛举行的2019中国财富论坛----高峰论坛:移动支付的场景革命上,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唯一性在计算机处理后,被数字化了,只要被数字化,这个数字化的信息就有被篡改的可能。”青岛银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杨斌在2019中国财富论坛上表示。
“开放的网络、支付的链条类型场景复杂,还有市场性的增强,自然而然导致了移动支付会产生数不清的风险。”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华表示,加强监管需要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要依托平台监管的思维。政府管平台,平台管生态。二是依托技术来进行监管,还要尊重市场规律来进行监管。程华说,移动支付是一种创新,就应该有一个容错的机制,要给创新空间。
“移动支付对我们来讲,无论你做任何行业、任何国家,如果你要想实现最快速的连接,移动支付是一个绝佳入口,要致富先修路,移动支付就是这条路。”丰瑞祥总裁、祥付宝董事长李紫建表示。
“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风险。一是个人隐私的泄露担忧问题,另外就是欺诈问题。同时,由于竞争中采取非正当的竞争手段,包括巨额补贴等等,造成移动支付存在许多乱象。”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资深专家、原副所长樊志刚建议,在移动支付方面的风控以及监管方面,还是要非常注重从技术本身的角度去解决。但技术不是万能的,所以支付机构本身不能唯技术论,还要从流程、机制、办法等等一系列领域进行支付模式的创新,提高风险防控的能力。第三是监管机构要发挥好引领作用,逐渐把监管的重点转向支付领域的风险管控,支付体系的安全运行。
“支付产业的安全是以它的功能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东西再安全没有功能也不应该存在,一个事物的存在是因为它有效、有用作为基本条件的。所以在安全和效率面前,首先应该是保证基本效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支付系统首先是一个连接跟通道,它像高速公路一样,要跟各个场景、各个人、企业连接起来。
“移动支付的风险监控要考虑模块化和弹性化的风险监控方式。”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颜阳表示,对于技术层面,如果说从云管端这个层面的话,上面那层是云端,中间是运营商,下面那层是端,越往上面,风险监控越要紧,因为越到云端,传播的破坏力是比较大的,另外,技术层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反倒管控起来相对容易,更多的是技术跟那个业务的一种深度结合,它可能会更加复杂。比如从业务来讲,如果支付层面涉及到生产层面,它可能生产层面能够形成一个闭环,这个闭环的话风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是如果一旦到了流通,甚至金融叠加了一些金融交易的要素里面,它就复杂了,越往这个方向走,一定管控要严。
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识别已成为目前最安全、准确、方便的支付模式。面对市场主体对生物特征信息安全性的迫切关注,建立技术标准和行业体系,需要银联与行业领先企业展开优势互补与合作,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场景突破。同时,推动监管机制日渐完善。断直连、备付金缴存等系列监管措施业已出台,移动支付行业加速规范、正本清源的时代正在到来。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