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存管靠不靠谱?P2P如何监管?
【摘要】去年发布的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p2p平台必须选择合适的银行进行银行存管。此文件受到了投资人的追捧,资金存管成了投资人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安全的主要标准了,也成了很多第三方机构和p2p平台合作的基础了。然而,资金存管究竟有多大作用?做了资金存管平台就一定安全吗?
去年发布的P2P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p2p平台必须选择合适的银行进行银行存管。此文件受到了投资人的追捧,资金存管成了投资人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安全的主要标准了,也成了很多第三方机构和p2p平台合作的基础了。然而,资金存管究竟有多大作用?做了资金存管平台就一定安全吗?
明确资金托管和存管的区别
简单来讲,托管在托,托付的意思,是需要对资金的来龙去脉都要负责任,做监督,投资人A账户的钱必须进入借款人B账户,但A是谁,B是谁都是银行抓取平台页面呈现的借贷双方,换句话说,借款人B还是平台说了算的;存管在存,只需要对资金本身负责任,从哪来到哪去他是不管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银行只愿意接存管,而且平台最好先在某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资金托管的原因,银行想赚钱,但又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
银行资金存管的利弊
无论是资金托管还是存管,只能防君子,不能防小人。对投资人来讲,资金存管的好处是能够让平台进一步合规,避免操作的风险,资金流向透明些。对平台来讲,资金存管能够提高自身的背书,为平台增信,也能找到更多更好地渠道合作。
然而,对平台来讲,资金存管必然增加成本,降低用户体验。首先,资金存管每年需要付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对接费,存管费,手续费,一般平台的做法是通过降低收益来转嫁这笔费用,但很多时候,降低利息就等于放弃一部分用户,在这个投机气息还很浓重的阶段,很多高净值用户除了看重平台安全,更重要的是看中平台给予的利息。其次,银行的用户体验本身就一直被诟病,再加上赚的少风险大,银行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技术来对接P2P平台,这就导致真正对接托管后,网站的用户体验必将降低一大截,用户体验下降也必定流失一部分投资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或者文化程度低的那部分投资人。
银行资金存管面临的问题
众所知周,虽然监管、投资人、合作渠道都要求,行业绝大多数平台还是没有真正对接银行存管,除了增加成本和降低用户体验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平台的模式不符合银行的要求。银行存管要求的是点对点的资金流转模式,但基于风险控制考虑,目前行业90%的企业采用的是债权流转模式,因为一旦出现逾期情况,多人起诉借款在法律操作上有难度,投资人很难追回逾期款项,债权流转模式,平台通过债券回购可以代替投资人去追讨,银行存管对此存在一定的顾虑,目前能够解决这个顾虑的方式是引入权威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而理顺各方法律关系、系统对接、测试运营需要一定时间周期。简单来讲,银行的点对点模式无法让平台更好地控制风险,也间接不允许平台进行刚性兑付。
银行资金存管不靠谱,P2P如何监管?
老司机认为未来P2P监管应该侧重于信息监管、技术监管,而不是单纯地资金监管。信息监管即信息披露,目前国家级和地方性互金行业协会都已经开始做这项工作,这两天,国家级互金协会发布了针对网贷的《信披标准》征求意见稿,内容主要包括3个大类,分别是从业机构信息、平台运营信息和项目信息,其中除从业机构信息、平台运营信息可向公众进行披露外,项目信息只能向注册用户等特定对象进行披露。《信披标准》中的披露指标有86个,其中强制性披露指标65个、鼓励性披露指标21项,如果平台能够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信息披露,虽然是平台自主行为,可能会存在一些隐瞒和夸大,但敢于披露的平台就值得信任。
技术监管是什么?基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数据运算能力的提升,利用技术手段对互联网海量数据进行监控和分析,从而能够准确的给借款人进行画像,对平台高管进行轨迹“监控”,对平台的交易流水进行监控和分析,让平台犹如在透明的玻璃房里运作,这种技术目前已经非常的成熟,而且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论你在网上任何地方发布非和谐信息很快就被和谐了一样,而网信办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