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上半年业绩仍未好转

首页 > 资讯 >正文

【摘要】6月金融数据的出台为上半年的金融运行划上了休止符,总体来看,基建拉动企业信贷回暖,社会融资增速持续下行。

  汇财经  ·  2016-08-15 16:49
银行上半年业绩仍未好转 - 金评媒
来源: 和讯网   

6月金融数据的出台为上半年的金融运行划上了休止符,总体来看,基建拉动企业信贷回暖,社会融资增速持续下行。

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8万亿元,同比多增994亿元,新增社会融资1.63万亿元,同比少增2034亿元,6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少增3495亿元,M2增速11.8%,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6月新增的1.38万亿元信贷,如果扣除非银机构贷款618亿元,本月新增一般性贷款1.32万亿元,同比多增约1000亿元,基本符合此前市场的预期和银行季节性投放的规律。从地方债置换扰动因素来看,6月新增地方债超过1万亿元,但其中定向置换规模仅有1000亿元,对信贷数据的负面影响较小。

基建贷或接棒按揭贷

从信贷结构来看,按揭贷款依然是拉动信贷增长的主要因素,6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达到5639亿元,同比多增269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企业端信贷投放6月也明显回暖,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4105亿元,同比多增929亿元,但主要需求仍以基建项目为主,私人部门信贷需求依然较弱。其他项目中,短期居民和企业贷款在季末时点均有冲高,环比分别多增898亿元和2102亿元,同比保持平稳。新增票据受监管力度进一步趋严的影响,6月负增长151亿元,同比少增3606亿元。

假设2016年全年新增信贷12万亿元,从上半年整体来看,新增7.5万亿元信贷的规模占到上述预测值的63%左右,投放进度基本与往年持平,2014年为59%,2015年为58%。由于全年信贷规模的约束,预计下半年信贷投放节奏也将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但可能在结构上略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对上半年信贷贡献较大的按揭贷款预计将随着地产销售的回落而回落;此外,2016年以来对银行票据业务的整顿将继续影响到下半年,新增票据规模较往年将明显减少;而且,下半年财政发力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会带动基建类贷款的增长,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将有所提升。目前来看,新增贷款在6月冲量后将有明显回落。

6月新增社会融资1.63万亿元,社会融资增速继续下行0.3个百分点至12.4%,考虑到地方债广义社会融资为2.63万亿元,广义社会融资增速同样环比下行0.5个百分点至12.5%。其中,未贴现票据的持续负增长是拖累社会融资增速的主要原因,但这一项同比多减1725亿元,其他项目基本维持平稳,外币贷款减少268亿元,减少幅度较5月的-524亿元有所收窄;表外融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新增2500亿元,同比多增600亿元;企业债融资有所回暖,当月新增2182亿元,环比5月的-397亿元明显改善;股票融资新增1158亿元,同环比基本持平。考虑到7月票据监管的影响将会持续,未贴现票据预计仍将对社会融资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冲表外增量,预计7月社会融资规模将会达到1万亿元左右。

6月新增人民币存款2.46万亿元,同比少增3495亿元,居民和企业存款分别新增9453亿元和1.25万亿元,财政存款减少3295亿元,同比少增4596亿元,反映财政政策有所发力,而非银机构贷款减少971亿元,同比少增2905亿元,这种情形同3月末一样,一定程度上受MPA考核的影响。M2增速11.8%与上月持平,但M1增速继续上升至24.6%(5月为23.7%),M2增速环比持平,M1再创新高,M1与M2的差值进一步扩大,居民由于购房导致的存款搬家以及财政发力带动企业现金流改善仍在持续。

目前,银行板块对应2016年PB仅为0.84倍,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基本被估值所反映,目前4.8%的银行股息率较实际利率的吸引力更为明显。信贷数据的回暖将带给市场对经济和流动性企稳的预期,短期银行有望获得小幅相对收益,不过考虑到按揭带动的信贷增量在下半年的不可持续,企业经营层面并无实质性改善,因此,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不强。

仍需等待经济改善信号

对银行而言,最大的风险是经济增速低于预期,银行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的趋势并未改变。一些银行公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快报就可见一斑,主要表现为量价下行资产质量压力不减,拨备逆周期调节维持利润正增长。

2016年一季度,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2.8%,平安证券认为,在二季度规模增速和息差同步下行以及资产质量压力尚未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将降至1.9%。其中,股份制银行中净利润增速较快的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同比分别增长13%、 5.5%、5.0%,城商行整体增长仍为上市银行的第一梯队,增速最快的仍为南京银行,同比增长18%,国有大银行仍将通过拨备覆盖率指标的调节的保持净利润的正增长。因此,整体来看,银行业上半年由于量价下行趋势未变,资产质量压力不减,净利润增速仍未见起色。

在资产规模增速方面,相比于一季度,银行二季度规模增长较一季度明显放缓,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2016年5月,商业银行口径总资产同比增速从3月末的15.3%下滑至12.6%,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基建项目在一季度完成集中投放,而民间投资需求相对低迷,导致二季度对公信贷增长表现乏力;其次,票据市场及债券市场的风险暴露使得银行对相关资产的配置更为审慎;第三,MPA考核虽未严格执行,但由于监管指标的存在,对银行广义信贷规模的扩张仍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预计二季度上市银行生息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回落1个百分点至10%左右。

总体来看,上半年银行规模增速回落导致息差下行,但收窄幅度趋缓。根据平安证券的估算,二季度银行息差环比一季度仍将下降5BP-10BP到2.20%左右(按期初期末口径),但降幅较一季度的18BP明显收窄,贷款重定价仍会对息差形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明显好于一季度。同业利率虽有小幅波动但基本维持稳定,不会对息差造成过大的扰动。

此外,资产结构配置的调整以及结构性存款、理财资金成本的下行虽然有所滞后,但会逐渐对冲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息差下行的压力。预计这一趋势在二季度之后可能会体现的更加明显,但需关注资产端匮乏导致的价格竞争对息差的负面影响。

一季度,银行手续费收入保持平稳,手续费增速的良好表现在二季度仍在持续,在行业息差逐步收窄挤压利息收入的背景下,银行持续加大对于手续费收入的投入力度,其中包括理财、投行、托管等业务仍保持快速增长,从而使得理财、代销对收入的贡献度也在提升。平安证券预计,上半年上市银行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在17%,与一季度的18.5%不相上下,对于下半年银行手续费收入的情况需要关注:刷卡手续费调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理财利率的继续下行的速度的快慢和程度的大小,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势情况。

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对于成本的管控力度持续提升,银行通过降低平均薪酬涨幅、增加网络、手机、电子机具对于人工的替代、拓展社区、小微网点等方式控制成本,取得良好成果。银行加大成本管控应对下行压力,使得收入成本比持续下降。2016年一季度,上市银行营业总成本同比增速较2015年同期下降了2.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将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28%。

在宏观经济下行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双重压力下,银行不良风险仍将持续暴露,一季度银行不良生成率为1.2%,环比2015年四季度的1.7%虽有所回落,但一季度不良生成率的下行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因素,一季度并非银行严格审计与确认不良的时点。因此,银行不良生成仍处于上升通道,信用成本维持高位,行业不良生成率在二季度可能出现反弹,预计在1.3%-1.4%之间,全年不良净生成率将与2015年基本持平。

二季度,银行信用成本也维持在1.2%的高位,高于2015年的1.1%。虽然监管层尚未明确表态,但一季度已有部分大行将拨备覆盖率调至150%以下,这也符合逆周期监管政策思路,因此,国有大行二季度仍将通过释放拨备的方式以维持净利润的正增长。

宽松流动性环境以及经济预期的改善是银行板块获得趋势性投资机会的必要条件,从目前来看,下半年流动性环境将保持充裕,但随着政策主线由稳增长向供给侧改革的转变,经济预期的改善信号仍需等待,制约银行股向上的弹性。从防御性来看,目前银行板块的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基本被估值所反映,整体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


来源: 和讯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汇财经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